让习作成为“喜作”
2014-12-12邱达官
邱达官
传统作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教师出作文题目,讲解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承接,如何首尾呼应,如何点题等,试图通过“教”使学生达到“合格作文”“满意作文”“高分作文”的水平。实际上,学生被动接受作文的条条框框,作文变成了“做出来的文”,没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有的只是完成作文后的长叹——唉,终于完成了!
儿童写作,本质上反映的是学生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乐于倾诉,成为作文的主人,并享受其中的快乐是写作的原本意义。为了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让“习作”变为“喜作”,我这样教作文:
1.激趣,开启幽闭心智。
学生感到写作有趣,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并努力做好。激趣,作文教学关键的一步。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二写有关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播放《童年》这首歌,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想象那快乐自由的童年。谈话激趣: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快乐的,她像一首歌,唱出了我们快乐的心声;像一粒粒珍珠,在生命的长河中熠熠闪光。让我们回忆本组学过的四篇课文,想想、说说他们的童年是怎样让人感动万千的。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其次,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小结:是呀,童年多么令人留恋和难忘!童年充满纯真和情趣,童年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童年生活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我们要珍视童年,感恩童年。
最后,畅所欲言,述说童年趣事。教师出示有关童年生活图片,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捉黄鳝、捡蘑菇、喂小鸡、下河捉鱼捉虾……大家发言踊跃,兴致高涨。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打开思路,学生就乐于表达。学生不是没话说,只要有一定的情境和氛围,教师点拨到位,学生那似乎关闭的心智就会打开——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交流,没有哪个孩子不渴望倾吐心声。
2.激活,尽情挥洒文笔。
许多小语界的专家指出:小学生的作文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次一次的练笔,是一个写出心里话的过程。作文并没有那么神秘,就是用笔将想说的话记下来,用笔将梦想与追求记下来,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解决“写什么”。如:《童年趣事》,趣事是放风筝,捉小蝌蚪,玩老鹰抓小鸡等,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来写。这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在“重温童年”,是将写作过程与享受生命联系起来。这是感悟立体生命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懂得了写作就是“用文字留住童年”。
解决“怎么写”。以“童年趣事”为主题的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心中的愿望与感想;以时间、空间为序,紧紧抓住一两件事来写,抒发真情实感,不来“假、大、空、套”,再现烂漫童年时光。当学生两眼放光、小脸通红时,正是他们急于表达、乐于倾诉的时刻,让学生拿起笔来,开始写吧。
3.激励,铆足写作动力。
评讲作文,欣赏好词佳句。找出班上学生写出的优美句子,一一展示,尽力“放大”优点。当学生看到自己名字投放到电子白板上时,那种兴奋,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颁发“作文新苗”奖和“小作家”奖,拍照留影,让写作带来的喜悦挂在脸上,留在心中;奖励“优秀句子”作者和“优美段落”作者,一支铅笔、一张“加分券”、一颗糖果,足以形成一股写好作文的动力。要激励学生不断写,不断改,享受写作文带来的刺激与幸福。
通过张贴优秀作文、办班级作文小报、制作班级作文集等形式,发表学生文章。作文不再是交给教师批阅的“作业”,而是一件件“作品”。形式变了,写作目的也变了,更大地改变着写作状态。这种动力持续着,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天天提高。他们写着,乐着,习作成了“喜作”,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灵岩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