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铿亮:艺贯中西的圆梦使者

2014-12-12马云萍

团结 2014年4期
关键词:音乐会辅导钢琴

◎文/马云萍

(马云萍,民革江苏省委会宣传处副处长/责编 金绮寅)

在南京,流传着一段有关音乐博士帮助盲人少年圆梦音乐会的佳话。

目光回到2013年。七月的南京,骄阳似火,近40度的高温也没有阻挡住人们对一个盲人少年钢琴音乐会的支持。7月12日下午,东南大学榴园报告厅座无虚席,盲人少年张天时钢琴音乐会正在这里进行。虽是一个盲人,但小天时的演奏依旧出彩,毫不逊色于一个身体正常的演奏家。他演奏技术纯熟,十个手指展现出优美姿态,一串串音符随着跳动的指尖流淌。特别是那首四手联奏钢琴曲 《光明行》欢快激昂,博得了现场听众的不住称赞。在谢幕之时,人们为张天时娴熟的演奏和不屈的毅力给予了长时间的掌声和叫好,更为张天时身边的一位高个子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感谢。这位高个子男士就是台上与张天时一起演奏、台下辅导张天时的指导老师、助残志愿者、南京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博士孙铿亮。张天时的不懈努力加上孙铿亮的志愿热心辅导,一个盲人少年举行钢琴音乐会的梦想就此实现,而这场音乐会也被媒体称为 “南京史上第一次残疾人专场音乐会”。

笔者也被这场演奏会深深打动。如何指导一个近乎失明的少年练习弹琴、提高演奏技巧,进而完成一场近2个小时的音乐会?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这位 “圆梦使者”——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孙铿亮博士。

严格要求结缘师生情

虽然张天时音乐会已经过去近一年了,说起这件事情时,孙铿亮依然有些激动、有些自豪:“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有挑战性的事情!”

孙铿亮说,他和张天时的第一次相见是2009年在南京举办的 “郎朗大师班”选拔赛上,当时孙铿亮担任大赛的评委。13岁的张天时分三段演奏了参赛曲目 《梁祝》。也是那时,孙铿亮知道了小天时是一个 “盲童”,但高要求、严标准的他并没有因此 “额外开恩”,他很认真地聆听天时的演奏,将演奏中存在的缺陷一一记录下来,并在点评环节中肯地指出。这引起了张天时妈妈的注意,她隐约感到,孩子可能碰到一位 “有缘人”,因为很多老师在得知天时的身体状况后,都会有意无意放低标准与要求,虽是善意,但无益于天时钢琴演奏的进步,而孙老师能在知道“真相”后还如此认真对待、将天时与其他正常演奏者 “一视同仁”,可见孙老师是多么的有责任心。有心的张妈妈找到了孙铿亮,诚恳地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他的进一步指导。她说,小天时是先天性白内障,视力仅有0.04度,近乎失明。但孩子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热爱,家里倾尽所有支持他学琴,这么多年了,钢琴已经成为天时指尖上的 “眼睛”了。她表示,只要能让天时得到进步,再多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孙铿亮被张妈妈的诚意所感动,又见天时悟性很高、演奏中透出一股灵劲、是个可塑之材,于是答应张妈妈,接受天时的拜师。

“盲童和正常小孩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因为看不见,不能看着模仿。张天时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孙铿亮告诉笔者。为此,孙铿亮每次上课,不得不慢慢通过肢体语言来纠正张天时的弹奏姿态、手形等。每次上课都坐在一旁陪练的张妈妈回忆起当时学习的情景时,发自肺腑的说: “孙老师虽然年轻,但很热心、体贴。跟随孙老师上课的孩子很多,但只要天时来上课,孙老师都是把正常孩子安排好,就赶来给我们安排教室;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孙老师每次都会先带着张天时玩个小游戏,等他身体完全放松了,再正式上课。”细节之间处处闪耀着孙铿亮那颗闪亮的心。

时间悄悄到了2011年,张天时已经15岁了。鉴于天时的年龄越来越大,又受限于身体状况,张妈妈考虑再三,作出了一个决定:从现在起全力准备,二至三年内给孩子办一场音乐会,圆孩子和自己多年坚持学习钢琴的一个梦,而后,让孩子学习一门谋生技术,解决以后的生活出路,钢琴演奏将成为天时生活的 “调剂品”,不再成为主攻方向。经过孙天铿的精心指导,张天时的演奏技术突飞猛进,但距离举行音乐会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面对自己的 “谢幕”演出,张天时和妈妈知道,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训练难度也很大。孙老师在日常辅导中已经付出了很大精力,母子俩不愿意再开口继续“烦扰”,于是私下偷偷找起了其他辅导老师。

巧方法助力举行音乐会

此时,张天时在钢琴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也引起了南京市玄武区九洲残疾人文化中心的瞩目。文化中心主任朱光俊在第一次听到张天时的演奏后,就决定帮助他、培养他。知道了张天时的梦想后,朱光俊主任决定帮助孩子找一个义务辅导老师。随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辅导老师与学生双方见面时,孙铿亮和张妈妈都吃了一惊:孙铿亮正是朱主任联系的义务辅导员,张天时正是朱主任介绍的那位有天赋的学生!原来,孙铿亮业余时间一直在九洲残疾人文化中心做志愿者,帮助残障人士、特别是残障儿童学习音乐。在辅导张天时的过程中,孙铿亮对残障群体给予了更多关注,残障人士 “身残志不残”的毅力、热爱生活、直面人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他希望能为残障人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孙铿亮娴熟的演奏技术、待学生热情细心的举动又深深打动了朱光俊,因此成为辅导老师的不二人选。

既然都是熟人,那专项辅导的任务双方一拍即合,当即行动起来。孙铿亮全力为张天时的个人钢琴音乐会做准备。他首先结合张天时的特点,为音乐会精心选择了8个曲目,包括时长20分钟之久的贝多芬经典曲目 《悲怆》,还有难度指数很高的四手联奏曲目 《光明行》。其次,他开始手把手地辅导张天时的练习。成功的演奏,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染力,能使听众与演奏者的演奏以及作品本身的情绪相一致,这就要求演奏者在表演时,能投入自身情感,将自己和艺术融为一体,把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听众眼前,把艺术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听众。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演奏者能够理解作品、能够熟记曲谱、很好地掌握演奏特征。这对于一个正常的成人演奏者都是不易的,更何况一个十几岁的盲人少年。

孙铿亮决定 “复制”自己童年时接受的叶氏教育法。这里的叶氏指的是孙铿亮的恩师、年少时的钢琴老师叶惠芳老师。当时孙铿亮也还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对曲目深入理解并不容易。叶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很细心地为小铿亮讲解着每一首曲子,每一个作品的背景,详细介绍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带着小铿亮分析各种因素对作品风格的影响。同时,叶老师对手指触键的感觉要求很高,为了让学生完全领会,她时常用手在小铿亮的小肩背上做要求,帮助孩子体会那种感觉。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小铿亮的技术进步地很快,对作品的领悟也更加深入了。虽然张天时看不见谱子,但他听力很好、悟性很强,可以通过叶氏方法,用耳朵去理解作品、背记曲谱,通过身体感受去领悟触键感受、学习演奏特征。

就这样,孙铿亮一遍遍将曲谱唱给天时听,天时一遍遍边练习边记忆,直到将谱子烂熟于心;孙铿亮的手指经常在天时的肩背上轻轻 “敲击”,让天时感悟触键的感觉,天时的手指就在键盘上不停地模仿、体悟。一次课正常孩子需要50分钟,对张天时而言却少时需要2个多小时,多时甚至要4个小时!当因公出差在外时,孙天铿依然坚持每天至少一次电话,对训练事项进行叮嘱,张天时则坚持练习、毫不停歇,巩固技能,确保老师再次上课不会延误进程。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师生两人都没有叫苦。为着心中的梦想,为着肩上的责任,他们都在坚持着!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2013年夏天,17岁的张天时终于得到孙铿亮的肯定,成功 “出关”,举办了自己的钢琴音乐会,为自己的钢琴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孙铿亮也因此得到了 “圆梦使者”的名誉,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艺贯中西的艺术家

故事至此已经讲完了,想必读者们还在回味之中、意犹未尽,笔者也就趁热打铁,对文中的“圆梦使者”做简短介绍。孙铿亮不仅仅是一位充满爱心的 “圆梦使者”,他还是一位艺贯中西的钢琴演奏家。

孙铿亮1979年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家庭。自幼学习钢琴,年少时师从名师叶惠芳,即上文所提的叶老师。叶惠芳是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曾为新中国钢琴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出诸如秦川、龚天鹏、夏明毅、何未央等一大批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钢琴家。在叶老师的指导下,孙铿亮考入了梦想中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钢琴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1996年,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继续深造。

2000年,孙铿亮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开始了教师生涯。他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喜欢通过自己的教授让学生的知识水平真正的提高。他教授的学生中,很多人都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这些国内的最高音乐学府。

2005年,孙铿亮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派遣,怀着对古典音乐的敬仰之情,远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习,先后攻读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俄罗斯求学期间,孙铿亮参加了诸多比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一系列奖项和荣誉:2006年参加了诺夫格洛德市举办的 “音乐表演与教育学”国际研讨会,并在随后的钢琴比赛中荣获青年组第三名;2007年在第三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音乐大赛中,荣获钢琴独奏组第二名(第一名空缺)、钢琴伴奏组第三名 (第一名空缺);2011年在第五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音乐大赛中,荣获室内乐组第二名。这些比赛为孙铿亮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艺贯中西的钢琴演奏家。由于演奏水平高,当时的他还受聘为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外籍钢琴教授 (助),成为一边读书的 “学生”,一边教书的“老师”。

博士毕业后,孙铿亮决定回国发展,继续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做一名钢琴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闲暇时间里,孙铿亮结合自己的教学、演出经验,对钢琴演奏表演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并就乐器制作工艺与器乐演奏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关注、探讨,先后在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 《钢琴 “二度创作”新论》、《钢琴物理性能与演奏表情之间的关系》、 《普赛尔对英国键盘艺术的贡献》、 《“器”与 “艺”的相互影响——以法国丹尼斯式拨弦古钢琴制作工艺的改进为例》等研究论文,在业内颇受关注。

2011年,优秀的孙铿亮成为一名民革党员。在参加组织生活中,作为一名年轻的民革党员,孙铿亮被民革党员们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热情深深感染,特别是一些老党员将使命感作为参政议政的动力更使孙铿亮感动。承担民革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责任意识和参政热情、积极参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活动已然成为孙铿亮新的 “任务”。孙铿亮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推动中国的艺术教育发展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观点。

在孙铿亮看来,这些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整个社会也明显弥漫着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浮躁的氛围。这种浮躁之气甚至影响到校园这块净土。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如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和陶冶人的情感,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过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人们的身心会沉浸在美的世界里,烦乱浮躁的心绪会由此得到改善,心灵得到净化。 “有人说,没有艺术教育、没有全民族审美素质的提升,就没有大国梦的实现,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艺术教育承载着提升全民族素质的职能。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或艺术家的教育,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着力于人们素养、能力、情趣等多方面的培育,这才能提高民族整体的艺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包括钢琴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通过有效的教育及普及,都可以帮助大家开拓艺术审美的角度,培养人们高品位的生活情趣,以开阔的眼界和心胸看待生活和社会,从而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心态。大家要对艺术有正确的观点,艺术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每个普通人都有审美感受和对美的追求。”孙铿亮希望自己能够以民革党员的身份,在这个方面提交出一份有重量、有影响的建议,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开玩笑地说:“这个任务可比帮助天时弹钢琴艰巨的多啊!”

采访结束时,孙铿亮为笔者演奏了两首俄罗斯古典钢琴曲。笔者沉浸其中,让时而舒缓深情时而欢快奔放的琴声净化着自己的心灵。看着眼前这个专注弹奏的年轻人内心感慨:身为钢琴演奏家,他实现着自己的创新梦、探索梦;身为教师,他实现着学生的成才梦;身为社会公益人员,他帮助张天时实现着人生的音乐梦;身为一名艺术教育家,他在为实现 “中国梦”而探索着——称孙铿亮为 “圆梦使者”是多么的恰当啊!

猜你喜欢

音乐会辅导钢琴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失败的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