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2014-12-11祝爱芳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政课培养模式

祝爱芳

摘    要: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顺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从创新教学模式、拓宽实践教学空间、开启校企合作教育、引入多元考核主体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政课;高职院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61-03

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省级示范院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该校已与130多家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各专业课程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改革[1]。在此背景下,高职思政课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难得的机遇。如何在严格执行“05新方案”的前提下,顺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推进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挑战

“工学结合”顾名思义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 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2]。其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一种紧密结合,是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一种现代育人模式。工学结合要求高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教育教学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目前,从面上看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至少带来以下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实践、实训环节进一步强化,学时进一步增加。从各大高职院校的实际看,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超过了总时数的50%。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专业甚至达到70%以上。二是一些工学结合式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教材纷纷出现。“十一五”期间,国家就启动了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高职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转变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新模式首先给思政课带来的是教学理念上的挑战。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独特地位。2005年教育部发布通知实施新课程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统一课程,启用统一教材。思政课的这一特殊性是不是也意味着要游离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之外,还是也要契合这一理念?这是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从思政课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目标来看,与工学结合的理念完全一致,因为任何素质都必须通过“行”表现出来和实施出来,思想政治素质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是书本上,而是要实实在在体现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因此,思政课也必须工学结合。

(二)创新教学方式

因学校每个专业安排工学结合的时间各不相同,教学进度的不一致给思政课的合班教学形式带来冲击;而同一个班级分批式的工学结合更使教学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两种情况无疑对思政课教学安排、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目前思政课仍以校内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改革措施也大多局限于课堂内教学方法的革新,属于以教师为主体、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工学结合所主张的工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相去甚远。

(三)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的职业技能意识进一步增强,会更加重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对思政课的关注度则进一步降低,思政课边缘化倾向加剧。同时,实训、实习、顶岗工作等形式实践课时的增加,使得思政课课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如该院某专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虽然计划学时68,但实际学时30不到,势必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

同时,工学结合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显然有别于相对封闭和简单的学校环境。在社会复杂的环境里,曾经在思政课上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教育都会面临全面挑战,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有可能抵消学校的正面教育,使教学实效性降低。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思政课学习成绩的评定是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传统教学侧重知识的考察,应试特征明显,容易造成学生表里不一、知行分离。工学结合使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生产工作活动,其生产劳动过程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然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一环。所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在考核主体、内容、程序等评价方式作相应调整,突出学生行为和过程的考核。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机遇

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并存,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时机,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将成为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推手。

(一)拓宽教学平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突出和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这与思政课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武装人与实践过程锻炼人相结合的理念和原则,与强调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养成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等教学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为思政课教学如何落实以知识教育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供了借鉴模式和新的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借鉴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利用这个新的平台,在提高实效性方面加强建设和改革。endprint

(二)提供锻炼舞台,有利于学生才能的施展

工学结合给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能力锻炼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还可以学到企业的管理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工学结合过程中,企业一般都付给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学生可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大大减轻家里负担,甚至反过来贴补家用。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的自我满足和成就感,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观念、脚踏实地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这些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无疑也是思政课的教学任务。

(三)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人才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环境,环境在学生思想成长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所谓“环境造就人”“环境塑造人”就是这样的道理。相对于学校环境的简单和封闭,工学结合创建了真实的物化环境和人际环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事实证明,学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更加独立、成熟,更加具有吃苦精神,更加认真学习,更加体谅父母,与人交流沟通也更畅通。这种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是课堂里教师苦口婆心的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创新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的确立首先带动了高职学院专业课程的变革。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新教学体系纷纷建立;教学场所从学校延伸到校外工厂车间;教学方式超越了简单的模拟,取而代之是各种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这与思政课以课堂灌输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谁优谁劣显而易见。因此,思政课必须契合工学结合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进一步探索研究性学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比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设定某一学习研究主题或任务,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调查、讨论、多媒体制作、展示、答辩等研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共同学习中促进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依托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空间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05新方案”中明确了实践教学占1个学分。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常态化的重要机制。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众多,思政课除了建立具有鲜明课程特色的教学实践基地外,还可以利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来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渠道。比如把思政课的部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到专业实践或工作实习的教学计划,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专用课时、教学任务目标及考核方法,不仅实现了基地资源的共享,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渗透,以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校外开展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因受到交通安全、学时、经费等问题的限制,学生参与面还远远不够。因此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该实验区包括四个基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为其中的一个,下设两个中心即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中心和思想道德感悟与实践中心。前者以校史馆、广播站、橱窗、海报、校报等为载体,及时传播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类信息。后者包括设立思想道德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誉室,定期布展全国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感悟;举办思想道德类学生社团和建立情景教学实训室,尝试人机游戏互动式等实践性教学。从而使思政课走出沉闷的小课堂,走向丰富的校园大课堂。

(三)加强校企联系,开启校企思政教育合作新途径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两端分别是学校和企业,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不是两个相互割裂的独立体,而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关联方。既然专业技能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校企合作,那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必须有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参与。为契合工学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在内容和形式、时间和空间上要有所突破。教学内容上要增加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职业素养方面内容,把它融入学生的工作过程;把行业前景、发展理念、企业精神等植入到学生的社会调查、专题研讨等学习任务中。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租用企业场地,利用学生工作空余时间开展教学活动。

工学结合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不到位,而企业则更关心学生工作任务能否完成,从而造成学生思想教育的真空和缺位,因此企业和学校要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固定的联系通道。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全程介入到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相关人员可以充当思政课的校外兼职教师,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合作开发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课程,以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实现优势互补,共培共育。

(四)引入多元主体,构建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

工学结合背景下必须引入多元主体的课程考核机制。考核主体包括学生自身(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任课教师(课程考试的评分)、辅导员、班主任(日常行为表现评价)以及实习单位主管或师傅(职业道德、纪律、礼仪、规范等评价)。这种考核机制绝对不是以往的一张试卷完事,而是考核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全过程的思想行为表现,把对学生的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思想考核与行为考核结合起来,科学、客观、全面、公正,大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就把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成绩考核中,以四分之一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通过内培外聘,打造思政课教学新团队

内培是指学校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要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师队伍。一般说来,思政课教师习惯和熟悉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欠缺的是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思政课教师就很少有机会或被要求到企业锻炼,他们对工学结合的相关企业知之甚少,接触就更少,指导学生也就力不从心。因此从学校内部而言,要加大对思政课师资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下企业调研和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为加大校内培养力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江苏省思政课教师暑期培训、省党校骨干教师培训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课程培训以及台湾、新加坡等境外海外的教学理念培训等。还鼓励和支持教师学历提升,目前该校思政课专任教师中在读博士比例占30%。

外聘是指聘请校外人员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也不是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就能做好的,工学结合为思政课兼职教师的聘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定期聘请相关企业领导、专家、优秀员工、劳动模范等来校开展讲座、课程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形成思想教育的合力。

总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社会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工学结合背景下思政课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顺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思政课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而最终实现学校教育、学生成才和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徐涵.工学结合概念内涵及其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

教育,2008,(7).

[3]梁英平,唐晶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思想政

治理论课实效性教改模式探索[C]//工学结合模式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探索.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思政课培养模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