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影响分析

2014-12-11李瑞青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6期
关键词: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历史

李瑞青

摘 要:1942年的5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70多年来,毛泽东的《讲话》)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重温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温讲话的发表过程,思考讲话对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历史的影响,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延安文艺座谈会 讲话 历史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67-02

1942年的5月2日到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一次延安文艺工作者盛会,也即延安文艺座谈会。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70年来,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立场正确、内涵深刻、艺术魅力感人的优秀作品,推动了文艺事业繁荣与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背景

1.1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前提

(1)从革命背景来讲,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已经3年,正是这场民族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再加上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物资等方面的封锁,这时,我们急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指导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给内忧外患的人民带来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2)从现实问题来讲,延安文化人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厘清与解决。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的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社会风气清明吸引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这些人来到延安,并从延安走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运用美术、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形式,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血祭上海》)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但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群众看不懂、也不适应抗战需要的作品在延安时有发生,有的人心中瞧不上工人农民,即便是穿着农民的衣服表演,演出来人物还是说着、做着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话和事。同时,文艺界长期积累的宗派主义等问题也被带到了根据地。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在各根据地具有普遍意义,是“五四”以来文艺大众化被许多人片面理解,文艺与工农结合的问题不被重视的集中体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切实解决。

(3)从人的角度来讲,这时的延安急需要一位,既熟悉党的领导工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同时兼具文人气质,懂得艺术运作规律的人,把复杂的文坛统一起来。这一责任只有毛泽东能担负起来。而且早在土地革命战争结束后,他就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研究文艺工作,到这时,他的文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

从政治环境来讲,整风运动促成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到1942年,毛泽东思想基本成熟,用之统一全党思想开始提上历史日程,这一年2月1日,以此为根本任务的整风拉开了序幕。整风对象包括各个部门的各级干部,中央领导在分工时,文艺界的整风由毛泽东负责,这是召开座谈会的直接原因。

1.2 毛主席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准备

(1)现实的准备,座谈会前毛泽东约请了三四十位知名作家、艺术家谈话,在非常宽松的谈话氛围里他收集了大量的文艺方面的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文艺观点。和艾青、刘白羽他就分别有过三次深入的谈话。

(2)理论的准备,毛泽东当时委托《解放日报》社长博古翻译了苏联的一系列文艺政策以及马克思、列宁关于文艺的经典著作。座谈会期间,在《解放日报》特设“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刊出,为会议代表的讨论学习提供理论材料,配合了座谈会的召开。

1.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历程

4月27日,以毛泽东和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凯丰个人的名义,发出请柬。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共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知名的文艺界工作者。

(1)会议的经过及《讲话》的发表

座谈会分三次召开:议题分别是:提出问题,广泛讨论,归纳总结。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座谈会、讨论会,与会者围绕文艺的立场、态度、对象、材料、生活、学习等六个问题,先后有40多人次发表意见,相互争论,畅所欲言。毛泽东作主旨讲话和最后总结,也是以平等的身份,商量探讨的语气进行的。

5月2日下午,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小洋楼一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发表了主旨讲话(即后来公开发表的正式文本“引言”部分)这次会议的气氛还有些沉闷。5月16日第二次会议,争论得就很激烈了,也很活跃。毛泽东始终在边听边记,偶尔插话,没有正式讲话。争论之后,没有任何人追究责任,真正做到了文艺方面的事情,由文艺界自己来讨论解决,发扬了艺术民主。5月23日下午第三次会议,因为来的人太多,会议临时将会场移到了外面的广场上,依旧是讨论。到了晚上,在三根木椽支起架子挂悬的汽灯下,毛泽东一气讲了4个小时。也就是《讲话》的结论部分。据参加会议的姚时晓回忆,吃晚饭的时候,毛泽东还坐在自己窑洞前的石桌旁对讲话提纲作删改。座谈会后的5月30日,毛泽东又在延安鲁艺文学院提出了“小鲁艺”、“大鲁艺”的观点。

(2)《讲话》的公开发表

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事先只有一个提纲。后来在记录稿的基础上和一个阶段的实践检验后,为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深入贯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方向,由毛泽东经过认真地思考、修改于1943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七周年纪念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并发行了单行本。

1953年4月,中共中央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在第3卷收入了这一讲话,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本,它和1943年最初发表的文本相比,在篇幅、内容、文字方面进行了266处修改。

1944年、1945年,1946年讲话先后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海的《新文艺》、及香港发表,将讲话的影响扩大到了国统区,极大的促进了国统区革命文艺的的发展。1945年直到建国后,讲话先后被3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为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讲话也由此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重要理论文献。endprint

讲话共计19000余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通俗易懂,举例生动风趣,论述由浅入深,深刻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理论从实际中来,又在实际中指导实践的一个典范。

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的《讲话》虽然针对的是文艺工作,但其实质是以文艺工作为核心发动的一场文化建设运动,是以文艺建设为切入点,探讨与解决文艺工作者如何代表中国抗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也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运用了用先进的文艺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式,取得了超越文化领域的伟大收获。

(1)开创了延安文艺时代。讲话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对那些最个性张扬、特立独行、自由散漫的文化人进行了思想改造,使其真正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里的文艺战士,并由这些战士影响了更广泛的工农兵群体和人民大众,从而提高了革命队伍的绝对执行力和战斗力。讲话吹响了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号角。

在讲话思想的指导下,在整风、及大生产运动的大背景下,“文抗”、“鲁艺”的作家、艺术家们下农村,进工厂,到军营,投身大生产运动。

紧接着,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以新的文艺理论体系,新的人物、新的生活,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令黑暗的旧中国耳目一新。在40年代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用文艺统一了思想,唤起了民众的力量。从而使文艺成为与敌人作战的又个一战场。对抗日战争以至整个民族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先进文化思想,就这样统一了当时的文艺界并带来了文艺界的大繁荣乃至整个国家面貌的新变化。也给我们展示了先进文化的伟大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讲话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认识更全面,更科学,也更符合发展了的中国国情。再次用党的先进文化思想解决了国人思想上的困惑,统领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同样,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存在先进文化的建设问题。在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的执政背景下,我们在文化建设当中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腐败文化盛行,社会道德滑坡,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如何站在历史的视角,用战略的眼光来分析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世界环境,认清找准什么样的文化才是今天的先进文化,我们党要怎么做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也即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以及如何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凝聚人心,正确的文化指导方针引导人心的问题,如何保持理性的思维,克服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偏颇甚至是错误,是当前党也包括我们大家应当认真思考面对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实现我们的党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也才有长远的未来。

(2)指导中国文艺革命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讲话》是对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在此后解放区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中成为了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典文献。直至今天其对于我们的文艺工作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提出的一些观点对我们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不断克服文艺工作中的不良倾向,应对各种腐朽文化的冲击,以及我们研究问题等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讲话发表的过程可以看出,一个伟大的理论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毛泽东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列宁的文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文艺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结合当时中国革命实际和延安文艺最具体的实际,在实践中又进行检验与修正,才形成了科学的、经受住了实践与历史考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伟大的文艺理论,才成就了指导中国文艺革命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理论,又是集体智慧结晶的一个典范。还有座谈会中自始至终洋溢的开放、民主、开放的研讨风气,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我们的国家在出台制定政策制度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秉持这样严谨的态度?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不是能沉下身子安下心扎扎实实的做调查研究?我们组织的会议与活动可不可以也持这样的一种开放平等的心态?我们从一些形式上打破常规,对于会风甚至于党内的一些风气是不是会有积极影响呢?

《讲话》的社会历史影响。放在整个中国文化的进程中来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治理结构是“道统”、“文统”和“政统”三统分立、相互制约的,从这个会议开始实现了“道统”、“文统”归并于“政统”。在当时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直接的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这是中国的革命实践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今天我们可以齐心协力地办大事,我国的政治结构,社会治理结构具有非常强大的效率,跟它直接相关,我们的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深厚的文化基础。现在,我们的这种政治体制、社会管理结构、文化体制已经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近些年来取得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此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今天搞改革,要站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基础之上。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探寻适合我国文化基础的改革方式,要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创新,否则就会出现南桔北枳的现象。我们国家现在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尖锐。遇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能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正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明确改革思路,继续发扬这一制度的优点,着力克服这种体制内中存在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2] 张明胜,郭林.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3] 张志忠.政与文,权与经流与变——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断想[J].文艺争鸣,2012(5).

[4] 刘淑梅.中共早期文艺理念的路径依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继承性[J].柳州师专学报,2011(2).

[5] 李振.外在指向与思想内核的错位—— 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的性别意识困境及其文学创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历史
天津音乐学院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专题研讨会专家发言
与时代同行 为人民服务——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与人民同行 为时代放歌——天津音乐学院举办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专题研讨会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