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方戏曲语言的生活化特征
2014-12-11宋凤丽
◎宋凤丽
探讨地方戏曲语言的生活化特征
◎宋凤丽
地方戏曲来源于民间,其具有生活化的突出特征。探讨地方戏曲语言的生活化特征,有助于戏曲的传承创新发展。本文从生活化语言是地方戏剧的名片出发,探讨了生活化语言是地方戏剧的特质以及生活化语言是地方戏剧的精髓,为戏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地方戏剧 生活化 特征 精髓
地方戏剧起源于民间,它是因地而异同时具有各地独有特点的戏曲。比如现在最为流行的沪剧、越剧和黄梅戏等。因为京剧的存在,地方戏剧这个名字也随之流行。因为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从而使中国戏剧绚烂多彩、博大精深,最终各种各样的地方戏剧层出不穷。地方戏剧是当地的农民大众与民间的戏曲艺术家共同之作。地方戏剧反映了人民大众最真实的生活形态和社会现实,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因此,地方戏剧具有广泛的戏剧题材,都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不仅体现了人们日常、劳动、爱情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生活形态,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片段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也从中表现出来。生活化成为了地方戏剧的一个代名词,透过这些地方戏剧,我们可以看清各个地方乡村的生活情态和他们的审美观念。
一、生活化语言是地方戏剧的名片
据可靠统计信息,在中国地方戏剧最辉煌的时候,剧种是世界上最多的,有三百多种。尽管,目前有已消亡和濒临绝迹的,但现存的仍有二百多种。对于如此多的地方戏剧,从表演、声腔、化妆、风格等诸多方面是区分它们的有效方法,但从语言运用的方面去辨认各个剧种,是一个更加有效的捷径。通常所说的“听其言,辨其音,听其声,辨其人”就是从语言进行分辨的,所以对于地方戏剧更为适用,其剧中的生活化语言,我们可以较为明确地辨明其属于哪个剧种。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这样的例子。在民间小戏《裁衣》中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对唱:袭裁缝(上,唱):“裁缝生来本姓袭,……(叫)开门!”王大娘(上,唱):“正在后面哪闷呀闷沉沉哪呀,耳听得外面在叫门。……”袭裁缝:(唱)“……哎哎哟,撞倒你的鸡脚神!”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其中如“上坡下坎”“脚转筋”“成他娘个”“要饭人”“鸡脚神”等方言土话,只要你在四川呆过或者是对其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这出戏必然是川剧。
在名叫《小两口回门》的戏曲中,是一对夫妻的一段对唱剧目。这是一段全是生活化语言的戏曲曲目,其中提到的“大布”和“半拉”两个词语就是一个地方方言,在东北是不会少听到这些词的。仅仅听到这些戏曲语言文字,再加上其富有特点的表演,这是东北二人转的剧目就不言而喻了。在另外一个例子《桃花搭渡》中,一个小丫头对船夫唱道:“小婢……朝阳地界……”但年纪较大的老船工却和她开起了玩笑,听成了曲中的谐音“要到洛阳找阿公”。其中的“阿娘”和“阿公”两个词也许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意思,但当我们听到了戏曲的唱音之后,这属于福建的方言土话,所以根据福建的方言就可以理解为是“小姐”和“丈夫”的意思。再加上独具特色的表演,这是福建高甲戏就不言
而喻了。我们可以列举出无数的相似例子。因此,生活化的语言是各地方戏剧的一个突出特点。凭着这个特征,多种多样的地方戏剧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辨别了。
二、生活化语言是地方戏剧的特质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的是因为地方的差异,而养育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差异较大的生活习惯。高原与平原、江南与江北、内地与沿海等有着地域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就形成了因地而异的生活习俗。所以,对于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剧,就必然有着它的地方特色,具备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征。在这众多的地方特质中,生活化语言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换言之,正是由于各地方戏剧具有各自地方的特质,才让它赫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戏曲剧目。同时,豫剧的粗犷豪爽与黄梅戏的娟秀婉约才会成为其地方特色的独特标志,是其他戏曲所不具有的。
同样可以发现许多的戏曲中具有这样特征的对唱。其中在《刘海砍樵》中:
刘海:胡大姐我的妻,你把我比个什么人?
狐仙:好比牛郎不差毫分!
刘海:那我就比不上。
狐仙:比过还有多!
……
这一段十足生活化的语言,如果在现场欣赏时,舞唱结合的表演加上较为强烈的地域化的方言与唱腔,湖南花鼓戏就非它莫属了。
在小川戏《王婆骂鸡》中有一段:“气人呀怄人!今天硬是‘大门口挂扫帚——有点扫兴’哟!……”即使你并没有听到其配乐和观看其表演,根据这种独特的话语方式、诙谐搞笑的方言以及有些俏皮的熟语,这可是地道的四川生活化语言,就应该知道这是川剧了,因为别的地方的戏剧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特点的。再例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对唱,其中的水乡美景、温馨柔和的情感和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这可是江南水乡的黄梅戏的专有特质。由此可见,每个地方戏剧剧种都有独特的特质,这种特质把它们从不同的剧种中区分出来。所以,各戏曲的这种特质,不仅是各剧目的标尺,也成为了各地区的一个重大标志。
三、生活化语言是地方戏剧的精髓
目前,中国戏曲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它就像一朵经久不衰的美丽的花,而绚烂多姿的地方戏剧剧种就是她那五颜六色的花瓣。到目前为止,中国那绚丽多彩的地方戏剧剧种已经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传奇,其中更是有许多的唱腔和唱段已经深深印入了他们的脑海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让他们难以忘怀的唱腔和唱段竟然都是各地方的生活化的语言。
享誉中外的豫剧《花木兰》,能让无数的国人和老外张口就唱,其中的一段《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就是代表:“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是不相信啦,请往身上看:咱们的鞋和祙,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啦!……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就是这些生活化的语言使它成为唱响中外的经典。
其中,黄梅戏《女驸马》中《谁料皇榜中状元》就是早已唱出国门的经典之作,虽然其中的唱词偏向于工整,但也一样是生活化的语言中的一部分。又比如,早已响彻海内外的川剧经典《秋江》,其中的唱词同样是生活化十足的大白话。但就是这些大白话,造就了一个个戏曲剧目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这些生活化的语言也是各剧目的精髓部分。
总结以上的论述,我们发现生活化语言的重要性,它是地方戏剧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体现了地方戏剧的内涵与精髓。同时,无意间有些戏剧作品的空虚与太假等地方让我们发现,在两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第一就是觉得它有因为政治的炒作而更换概念的弊端,第二个方面就是在欣赏剧目的过程中,感觉剧中人物虚假空洞不真实。原因何在?剧中的表演语言缺乏生活化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结语
生活化语言是地方戏剧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能够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觉。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需要具有自身的个性,这样才能在世界艺坛上站住脚。从地方戏剧语言生活化的特征可以看出。在进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戏曲的精髓出发,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
[1]王碧英.略谈地方戏剧语言的生活化特征[J].四川戏剧,2013(03).
[2]娄莎莎.产业化环境下的戏曲观众定位[J].焦作大学学报,2010(02).
[3]邱剑颖.绊脚石还是语言命脉——方言于地方戏曲之意义辨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8).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