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艺术的“突围”与困境
——浅析当下的超文本诗歌创作

2014-12-11◎刘

参花(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超文本突围动画

◎刘 萍

诗歌艺术的“突围”与困境
——浅析当下的超文本诗歌创作

◎刘 萍

超文本诗歌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这一新颖的形式,在现实世界和文学世界间建立了无限开放的文本互动机制。无疑,这一创作潮流引领着诗歌发展的新潮前沿,同时展现了网络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广阔空间。

多媒体 超文本 诗歌

一、超文本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

著名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认为超文本诗歌是狭义的网络诗歌,其着眼于制作方式,指的是利用电脑的多媒体技术所创作的数字式文本。这种文本使用了网络语言,可以整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具声、光、色之美。目前的超文本诗歌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多媒体诗歌文本

中国传统诗歌追求音乐美、绘画美,但这种追求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本身来实现,而语言文字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依靠多媒体技术,诗人可以轻松地将古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理想变成现实,将虚幻的意境变成可见可闻的实景。诗人毛翰的多媒体电子音画诗集《天籁如斯》便是这一多媒体诗文本的代表。作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文本、音乐文本、绘画文本和动画文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每首诗都选择一幅与诗歌题目、内容相吻合的画面相配,有的画面还具有动画功能,再配以美妙的背景音乐。如《恋歌三章》的配图均为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的艺术作品,或于抽象变形中具有很强的意义生成性,将诗歌中的感情渲染得更加饱满。《天籁如斯》还只是多媒体诗歌的初级形式,但作为超文本诗歌的一种,无疑,它展示了自己巨大的阐释空间与发展前景。

2.超级链接诗歌文本

“所谓的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张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而在一个网页中用来超链接的对象,可以是一段文本或者是一张图片。当浏览者单击已经链接的文字或图片后, 链接目标将显示在浏览器上,并且根据目标的类型来打开或运行。” “超文本”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文本中含有链接到其他文本或媒体的链接点,即超文本中的某些特殊字词、符号用不同颜色或下划线标示出来,在用鼠标点击这些特殊字词、符号之后,即可打开一个新的文件,连接到另一个文件或另一种媒体。超文本技术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便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文字文本与音乐、绘画、影视融合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本——超链接文本。超级链接文本诗歌则突破了封闭的纸质平面的限制,形成多种平面文本的立体叠加,甚至还可以融合音乐、动画、色彩等因素形成新的超级文本,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义内涵。

台湾诗人代橘创作的一些诗歌就是超链接诗歌文本。《超情书》是其中的代表作。诗歌用书信体写成,全诗共四节,每节的文字分黑、红、紫三种颜色,紫色的词语有下画线,用鼠标点击即可打开以这个词语为标题的另一个诗歌文本。新的诗歌文本具有不同的

色彩,每个文本的最后一个字有下画线,点击即可回到前面的文本。这样,全诗由一个母文本( 书信体,有开头,有结尾) 和八个子文本共同构成,子文本对母文本中的相关情节、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注释,全诗结尾最后的问号有下画线, 点击即可回到网页的开头。这样的文本运用超文本技术所构成的超文本链接具有开放性和多层次性,是传统的诗歌文本所无法比拟的。

3.互动型诗歌文本

在纸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作品,无法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但现代电脑FLASH动画技术写作出来的诗歌文本改变了纸质诗歌文本固定、静止的特点,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诗歌文本形式,读者不仅可以与诗歌文本互动,而且成为诗歌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一个文本才算是实现了其全部意义上的阐释。

FLASH可以制作出精美复杂、富有奇异效果的动画。在运用FLASH功能创作出来的动画诗歌文本中,文字、文本、画面都具有了动感,从而产生一种运动美学,赋予诗歌一种新的美学特质。苏绍连的《风雨夜行》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其用FLASH 软体制作,呈现图像及动态画面,作品中的图像不在于表达文字,文字也不在于解释图像,文字和图像没有主属之分, 两相结合, 增加作品的赏阅幅度。运用FLASH制作出来的诗歌文本具有了动感功能,增加了新的内涵,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

电脑动画技术也给读者提供了参与创作的可能与机会。通过读者的积极参与产生新的意义,从而改变了传统被动的阅读方式,读者既是读者,同时又成为作品的创作者之一。对于《风雨夜行》这首诗,若静止地看,没有什么意义,但按作者的提示,用鼠标指向这一行文字并移动鼠标,这行文字原来的顺序就被打碎,变成符号,产生出狂风暴雨的动态效果,鼠标移动旋转越快,文字移动速度越快,风雨效果越大。这样的动画诗歌文本必须依靠读者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出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更完美的艺术效果。笔者在阅读并参与到这首诗歌的制作过程是感受到了乐趣的。

二、超文本诗歌对诗歌精神的建构与解构

超文本诗歌的审美意蕴是多方面的。首先,超文本诗歌以多媒体手段拓展了诗歌的表意空间。以绘画为文字背景的电子音乐诗歌文本巧妙地利用绘画作为辅助表达手段,使诗歌意象更具体生动、从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绘画美感。其次,超文本诗歌开辟了读者的体验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来自读者群体解读和诠释文学作品的行为和活动介入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能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作品所揭示社会现象的针对性和作品主题的社会认同度。最后,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作为载体的超文本诗歌相较于传统诗歌获得了一批新兴的年轻读者,这也让当今诗歌获得了另一种生命力。

但在看到超文本诗歌对诗歌前景的拓展时,还应该注意到其诗歌精神的结构。首先,超文本诗歌从其展示方式来说,其实是一种“快餐式”的艺术。超文本诗歌由于强烈的交互性质,拼贴起来的是大量的艺术碎片。尽管规模十分可观,但都是即兴创作的产物,随意性很强。其次,对于此类新诗的读者而言,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图片与音乐过强的冲击力,有可能使诗歌变成图片与音乐的“字幕讲解”或者“文字说明”。不得不承认,在阅读毛翰学者的《天籁如斯》中很多的诗歌之时,笔者先是被其诗歌的配图与音乐所吸引,从而削弱了对诗歌的细细鉴赏的耐心。最后,应该注意到的是,一旦失去了电脑等数码设备,相互交流这类超文本诗歌就有了不小的困难。失去了网络,其失去的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趣味性,更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结语

超文本诗歌作品很好地处理了诗歌文本、图片与音乐之间的矛盾,三者或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是当今诗歌的一次“突围”。但当今的超文本诗歌本身也是存在解构诗歌精神的质素,这也是当下超文本诗歌所面临的一个困境。诗歌不可或缺的是诗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来还会有更新的媒体出现,但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媒体,媒介只是媒介,诗永远是诗。当然,我们期待技术与诗美能够得到最大的平衡,让诗歌能够获得更好的长足的发展。

[1]谢冕、洪子诚,新诗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2]吴思敬,新媒体与当代诗歌创作,河南社会科学,2004(12)

[3]毛翰,天籁如斯[DB /CD],亿刊网( http: //www.e asykan.com ),2007

[4]苏绍连,我的创作说明,http:PPblog.sina.com. cnPyzst

[5]刘秀娟,重新发现诗歌的力量,文艺报,2010(8)

[6]欧阳友权,互联网对文学性的技术去魅,吉首大学学报,2004(3)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超文本突围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堵车“突围”记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应用超文本建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
我是动画迷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
超文本阅读认知负荷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