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编剧在创作中环境要素的思维特性
2014-12-11◎高峰
◎高 峰
谈编剧在创作中环境要素的思维特性
◎高 峰
情境三要素(人物关系、事件、环境)具有不同的联想形式,环境联想采取的是时空的接近联想,人物关系和事件联想采取的是语言性的逻辑联想。二者的联想方式形成一种对称式的思维方式。在情境设置中,如何把两种思维方法和联想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协同工作,这是情境构思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编剧 创作 环境要素 思维 特性
环境是情境构成的三要素(环境、人物关系、事件)之一。环境与人物关系、事件,三者密不可分。情境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和气氛,有些是人物关系和戏剧性事件赋予的,有些是环境赋予人物和事件的,很难把环境的形象与人物关系、事件的因素完全区分开来。劳逊说:“剧作家并不是处理那些没有环境的个人或没有个人的环境,因为二者就戏剧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理解的。”情境三要素(人物关系、事件、环境)具有不同的联想形式,环境联想采取的是时空的接近联想,人物关系和事件联想采取的是语言性的逻辑联想。二者的联想方式形成一种对称式的思维方式:环境设置:右脑主导,直觉的、体验的联想,时空间的景观形式;人物关系∕事件设置:左脑主导,概念的、抽象的联想,语言的串联形式。
一、联想的三种类型: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最先提出观念“联结”的三个原则,这些原则后来形成了现代心理学的联想三种类型: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接近联想是在同一时空情景下的相关联想,在接近联想中不存在因果逻辑关系,只要现象在时空间上相互接近就够了。这是一种右脑式的联想。
类似联想,属于类似事物的归纳性联想(白:冬雪、婚纱、纯洁。黑:暗夜、煤、罪恶) 。
对比联想,属于事物的差异性联想(白与黑、冷与暖、男与女、正义与邪恶)。由于它们属于概念、逻辑性联想,所以属于左脑式的联想。
接近联想是一种时空间统一的场景性联想;类似联想是一种事物的自相似性联想;对比联想是一种事物的自相异联想;类似和对比联想属于对称性的分形联想。接近联想具有整体性,类似和对比联想则具有系统性。
接近联想是一种有具体时空的、物质性的具象与具象的整体关系,而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之间是一种抽象的词语的逻辑关系。类似联想形成自相似的聚合,对比联想则形成自相似的相反相成的关联组合。
类似联想(自相似)与对比联想(差异化),是以一种对称方式展开的。它表现出联想虽然看似是信马由缰的,但是在对称思维的支配下达成了平衡的逻辑结构。亚里士多德的“联想三原则”,实际上由两类联想构成:场景联想、逻辑联想。
场景联想是一种直观的、场景式的联想,而逻辑联想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化的联想。类似联想与对比联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逻辑对称的轴。两者差异是对称轴的二元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在接近联想中也存在着一个轴,分为时间与空间的对称关系,它们构成场景性的整体关系。
二、环境的接近联想和人物关系、事件的逻辑联想
环境构思在情境设置中,与人物关系、事件的构思,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环境联想,在创作构思过程中,与人物关系、事件的构思,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人物关系、事件设置属于逻辑联想,环境设置属于接近联想。两者对于创意的实现,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法。前者活跃,后者稳定,前者断续,后者绵延。
编剧在创作过程中,三要素的联想之间并不是自由的、无阻碍地相互沟通的,也不是一个要素联想出现就会在意识中引起其他要素联想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联结性的结构。事实并不如此。
联想的三要素是相互独立的,接近联想不可能自然地转入逻辑联想,逻辑联想也不会自然地进入时空间相关联的接近联想,因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类似联想也不会自然地转向对比联想,虽然这种转换要比转到接近联想更容易一些。最困难的跳跃和转换,就是接近联想,因为它是一种令剧作者沉湎于具体时空场景中的联想,带有浓厚的右脑因素,从其中跳出转而进入左脑的逻辑思维,是相当困难的。也就是说,直觉、体验的环境接近联想,与人物关系、事件的逻辑联想,两者之间存在一条鸿沟。
环境思维中的场景思维是一种具有时空绵延性的接近思维,而人物关系和事件思维虽然也具有形象因素和时空间因素,但是语言化的概念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两种思维如何进行沟通、协作呢?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之,在情境设置的阶段,环境要素的重要特性,就是它天然地带有具体场景性,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景观,都是具体的、直观的,它的时间、空间是绵延的。而人物关系、事件的设置,则相对地具有概念性、符号性和语言性。在情境设置中,如何把两种思维方法和联想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协同工作,这是情境构思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