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解决三大问题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2014-12-11韦正勇

参花(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农村文化

◎韦正勇

着力解决三大问题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韦正勇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和持续发展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世界各国内涵式发展的集中体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和文化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现今,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打破传统范畴,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就成了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现状

以四川省泸县石桥镇为例。石桥作为一个乡镇,与众多乡镇一样,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手机视频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兴文化产业,也没有其它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的影视、图书等传统文化产业,辖区内有一定基础、有较好挖掘发展潜力的,就只有道林沟旅游文化和农村文化演艺团体两个项目。

道林沟是泸州市市级风景区。景区人文、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有22个自然景点,5个人文景点。景区自然资源以较好的植被为基础,山高水阔,优美明净,湖畔绿树成荫,湖外青山相连,绿树掩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

农村演艺团体。石桥镇现有红豆、长虹等注册农村文艺演出团体9个,涵盖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等多种艺术门类,目前从业人员有160多人,平均每个演出团体每年演出200场以上,观众达36万多人次,年演出总收入超过500万元。农村演艺团体长年活跃在乡村集镇和周边省市县,节目深受广大基层群众欢迎,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其起步、发展和壮大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从目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至此之后,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取得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增长,一些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超过或接近5%,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这些西部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广大干部群众仍局限于单纯地发展经济,忽视并割裂了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很多地方几乎是一片空白。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市场开发、生态环境、自身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以我镇道林沟景区为例。道林沟景区虽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条件都很不错,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时至今日,景区电力、通讯、道路交通、餐饮接待等基础设施仍未能完全配套,地质部门探勘确认的温泉资源也没能得到开发,整个景区资源几乎全部停留在待开发的自然状态,2003年至今,每年接待游客仅2万人次左右。从农村演艺团体来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无论是规模、效益、管理,还是自身人员构成、人员素质、设备条件、节目质量、市场运作等,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仍然很差。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缺失。特别突出的是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问题。以农村演艺团体为例,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些扶持民营院团发展的文件。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和2008年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九部门下发的《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促进演出市场发展繁荣的若干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营院团的繁荣发展。但这些政策和文件均侧重于原则性的要求,宏观指导意见多,具体扶持措施少,尤其在扶持资金和引导政策上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刚性条款,特别是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导致很多工作实际上无法开展,文件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农村文艺演出团体很难涉足政府的公益演出,也缺乏舆论支持和宣传资源。国家对国有文艺团体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农村文艺团队的投入仍几乎为零。

三、措施建议

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和发达地区完全一致的道路,必须从农村目前的实际出发,抓住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一关键,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意识决定形态,思想认识从来都是行动的先导。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只有解决了领导层和干部思想层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广大职工和群众,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才能干群齐心进而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

二是解决政策层面的问题。要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解决规划层面的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应着力解决规划方面的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要求从政府层面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持比较理性的心态,综合考虑一些因素。比如,社会需求如何、当地消费能力如何、经济发展如何、人们的消费习惯如何、具体确定哪些项目、项目是否有特色、项目如何定位、项目是不是有市场、投资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市场回报等等。

第二,要建设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文化企业相互学习,提升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效应,促进产品流通;有利于扩大文化产品的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支付,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要突出特色文化区域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打破当前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散的发展格局,要辩证审视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突出特色,做强优势,赢得竞争。

第四,要立足优势抓文化主导产业。要实施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电影电视、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领域优势行业率先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构建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着力做强文化旗舰企业。要实施大集团带大产业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使之成长为带动广大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参与同行竞争的重要力量,实现文化企业集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培育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战略投资者,提升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县石桥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赞农村“五老”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