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夏泼和简·爱婚姻观的不同

2014-12-11孙娟娟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上流社会克劳

孙娟娟

(辽宁科技大学)

一、引言

萨克雷的《名利场》作为一部讽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杰作一直流传至今,作者自身的经历让他对英国中上层社会的生活非常熟悉,这也增加了这部小说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夏泼和简·爱的不同婚姻观是当时英国社会环境的不同产物,而且也与她们的出身和经历息息相关,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形成了她们不同的婚姻观。最终,夏泼的婚姻观使其陷入了深深的困境,而简·爱迎接的却是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不同婚姻观

小说塑造了出身卑微的夏泼一心想着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跻身上流社会。她把依附男人和婚姻作为改变其地位的一生追求。在她眼里只有金钱和地位才会让她最终获得幸福,而不是情感。她费尽心机,终于实现梦想,嫁入豪门,可最后自身的悲剧让她明白靠婚姻冒充上流社会的人最终只会遭人唾弃。[1]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描绘了一个从小就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摒弃世俗偏见,追求婚姻中的自由和平等。她认为女人应该在经济上独自,即使地位低微,也不能依附男人,接受男人的施舍。她坚决反对利用婚姻实现社会攀爬和婚姻中的等级观念,而不断坚持在婚姻中保持尊严,不丧失自我。最终获得了幸福。

三、不同婚姻观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9世纪的英国国家繁荣强盛,正值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张和压榨殖民地,中上层资产阶级主宰着社会,他们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争权夺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人只有通过婚姻依附于男人才能实现其社会阶层的转变。夏泼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和方向,并利用社会这个阶梯苦苦经营着自己的“豪门”梦,她认为金钱和社会地位是实现婚姻的根本。

比起夏泼对金钱和权贵的顺从,简·爱表现出的却是一种清醒和理智,她没有被社会这股金钱流所影响,她认为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而在婚姻中女人应该独立,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不应该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反对婚姻中的等级制度,她认为在婚姻中女性应该自尊、自爱,不断追求自由平等,并摆脱束缚。面对一个以男性为权利中心的社会,夏泼选择百般讨好和阿谀奉承,为了赢得男人的倾慕,她不惜无数次践踏自己的尊严,靠出卖色相获得名流的接纳。而简·爱鄙视和唾弃男性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她从不认为女性弱于男性,反而在反抗男权至上的道路上越挫越勇。

(二)自身原因

夏泼从小父母双亡,贫苦画师家庭出身的她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受尽屈辱和歧视。身边肮脏的环境让她从小就心机很重,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和懂得世事。她的卑微和低贱让她在社会中不断受到冷遇,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她的个性已经被其深深的自卑感所扭曲。她变得处心积虑,处处争名夺利,阴险狡诈。她的人性慢慢泯灭。做家庭教师只是她进入上流社会的第一步,因为在这里她才有可能接触自己梦想成为的人和一心想做的事,家庭教师的经历更加激发了夏泼的勃勃野心和贪婪欲望。在物质的步步争夺中,夏泼渐渐失去了人性中应有的光辉,面对自己的孩子,她不闻不问,从未给予其应有的母爱和责任。只是在得知儿子有可能成为一笔财产的继承人时,才表示出了虚伪的关心。所以对她来说,婚姻只是她攀爬社会阶梯的工具,她的爱心已经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扭曲。

对于同样从小成为孤儿的简·爱,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她受尽虐待和欺辱,但她依然保持着善良,面对从没有对她悉心照顾的舅妈,她依然不计前嫌,在她重病时放下工作回到她身边,并在她临死前宽恕了她。同样作为家庭教师,简·爱并没有把自己卷入金钱的世俗中,她不断地读书,始终保持着自己内心的高洁。因为她认为一个人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精神的充实,而不是空虚的物质。她从未想过进入豪门,享受权贵,而只是在追求属于自己纯粹的爱情。对待她教的孩子,她就像慈母一样悉心照顾,从没有通过工资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她充满爱心并忠于爱情。当知道要继承叔父的一笔财产时,她高兴的是她不再是孤身一人,而不是那份财产的价值。更没有像夏泼一样为了获得金钱违背自己的初衷,而且她并没有独享那份巨额财产,而是和亲人分享。

同样经历着下层人民的苦难,简·爱不屈服、不顺从,果断地选择抗争,并用自己的双手和信念拯救自己的不幸。“你认为我是机器吗?你认为我是毫无感情的机器吗?你认为我贫穷、朴实、瘦小就会毫无灵魂,毫无心跳吗?你错了,我和你一样有灵魂,一样充满心跳,如果上帝给我如花般的美貌和无穷无尽的财富,我一定也会让你痛苦着离开我。你:太世俗,传统不想和你多说,我们都是平等的!”[2]在自己的爱人面前,她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坚守纯洁的爱情。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她都能为自己自由独立的人格而战,不屈从于任何阶级势力和等级观念。即使遭受折磨和压迫,与社会格格不入,即使漂泊无依,多次绝望,简·爱依然屹立于自己高尚的精神世界中,为自由和平等而战。无论如何,她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而夏泼被金钱至上的社会控制,被自己嫁入豪门的梦想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她依靠男人实现阶级转变和虚荣心的满足,并不断在肮脏的社会中迷失自我,丧失灵魂。

四、不同婚姻观产生的不同结果

(一)梦想破灭

起初,夏泼在爱米丽亚面前深深伪装着自己爱慕虚荣的内心,虚伪地利用爱米丽亚的善良得到她的信任,她试图利用爱米丽亚哥哥乔瑟夫达到其跻身上流社会的目的,而当计划泡汤后,她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克劳莱小姐的侄子罗登,夏泼利用各种机会取悦克劳莱,在克劳莱生病期间她每天守候在身边,而她心里却在自怨自艾:“谁想克劳莱夫人死得这么快,像她这么病病歪歪的女人,拖上十年也不稀奇,我差一点就是爵士夫人了。”[3]最终得到了她的欢心,最后她和罗登步入了婚姻殿堂,在她满心欢喜地认为罗登将继承克劳莱夫人的大部分财产时,她低贱的身份被暴露,克劳莱小姐的愤怒使她继承财产的梦想破灭。她依然没有停下追逐金钱和名利的脚步,而是野心更大。跟随丈夫在布鲁塞尔期间,她行走于各种上流社会场合中,卖弄风骚,沉醉于男人倾慕的注视中,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的欲望更加膨胀。夏泼利用罗登哥哥国会议员华脱爵士和嫂子吉恩夫人的引荐进宫见了国王,这让她跻身上流社会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夏泼把青春都献给了金钱与地位的争夺中,那一刻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璀璨夺目。她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不断挣扎于苦难中,力图改变自己生活的环境,可她不知道她终究无法克服她的环境。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依附于男人,并贪婪接受男人金钱的给予。男人是她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没有男人的金钱和地位做铺垫,她将一文不值。最终夏泼生活一落千丈,处境更加艰难,只能靠行骗谋生,是她的婚姻观造成了她生活的悲剧。她的经历证明婚姻并不是改变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根本,无论什么时候,理智和清醒才能让一个人不迷失自己。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如果只是盲目地适应污浊的环境,不明是非地将自己深陷其中,那么最终只会受到同样的报复。19世纪的英国社会,金钱和婚姻就像鸦片一样,只要染上了就很难戒掉。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人们不断跳进去,出来的时候却已遍体鳞伤。

(二)收获幸福

在逃离了洛伍德慈善学校后,简·爱应聘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在那时,家庭教师只是一个卑微的职业。但是简·爱却不这样认为,在第一次与罗切斯特会面时,当被问起她悲惨的故事时,她并没有顺应罗切斯特的胃口,她不想得到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她要的是平等和尊重。简·爱从不觉得自己的职业低贱,因为她在独立地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别人的轻视不会让她看低自己。不像其他仆人,简·爱作为一名家庭教师从不迎合权贵,也不会为了取得罗切斯特的欢心而虚伪奉承。简·爱认为任何自由人都是平等和值得被尊重的,即使是为了挣钱。她不会为了金钱屈从于任何男人。

简·爱的与众不同和圣洁的思想不断影响着罗切斯特先生,在社会的泥潭中闯荡了多年后的罗切斯特在简·爱出现的那一刻闻到了新鲜空气。简·爱的直率和纯洁触动了罗切斯特疲劳的内心。在渐渐的了解和相处中简·爱发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而在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可能已经向别人求婚后,简·爱只是把自己深深的爱埋藏在内心深处,当罗切斯特问她有一天别人对他冷嘲热讽、冷眼旁观时,简·爱的回答却是我会和你站在一起。当罗切斯特给予简·爱过多的工资时,她拒绝了,她高尚的人格不会允许她接受别人的施舍,她不会去接纳不属于她的一切。就像罗切斯特先生说的,简·爱清新、自然、一尘不染。这样拥有独立灵魂的人吸引着他,让他深爱。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让罗切斯特和简·爱冲破基督教婚姻的束缚,跨域障碍,最终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简·爱认为财富的差距不足以阻碍两个人深深的感情。

小说最后当简·爱重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当她听说罗切斯特已经被大火毁容,眼睛失明时,她并没有无情地选择逃避,为了爱,她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健康、疾病,简·爱都守候着爱人,并得到了永久的快乐生活。[4]

五、结语

《名利场》和《简·爱》都出自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手。当时的英国国家等级制度森严,贫苦的下层人民不断经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不得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战。以夏泼为代表的一部分人选择利用婚姻,通过依附于男人实现角色的转化,所以她们把进入上层社会作为她们一生的追求目标,她们处心积虑,只为争得上流社会的一席之地,而最终伤痕累累。而以简·爱为代表的另一部分女性不屈从于环境,不断追求纯粹的爱情和自由平等的婚姻,她们自尊、自强、自立,不断为自己的独立人格而战,最终绽放出了永恒的魅力,并收获了梦寐以求的婚姻。

[1]于洋.解析《名利场》中女性的性格与命运[J].鸡西大学学报,2010(10).

[2]史小平.论《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6).

[3]杨必.名利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赵玉萍.浅析简·爱的爱情婚姻观[J].当代小说,2009(5).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上流社会克劳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A 17-year-old helps to feed 12,000 homeless people
精灵当家⑰ 家庭教师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in class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