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邵牧君先生《西方电影史论》的概念分析

2014-12-11左卿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电影史商业历史

左卿煊

(江苏师范大学)

在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研习和写作中,年代和国别的分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还是克莉丝汀·汤普森的《世界电影史》,抑或是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按照清晰的时间脉络和国度边界,或是历时性或是共时性地书写电影的历史。而电影理论的发展更是由于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层递性等原因,不得不按照时间的进程来进行建构。此外,就电影学本身自然的发展过程来看,电影史和电影理论并不是孤立、割裂的,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发展本就是一个复合体。比如,电影进入到先锋派时期,《一条安达鲁狗》、《贝壳与僧侣》等影片被记录在有关电影史的文献中,而“上镜头性”等一些理论观念则是留存在了有关电影理论的著作之中。客观地分析,这些影片、导演、艺术观念均出现在同一历史时期,在“大历史”的概念背景中,这些都应该属于“历史”的范畴,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评判。学术界在研究问题时,会习惯性地采用分散的研究方法,把史、论、作品机械性地分割开来分别讨论,于是出现了电影史、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等学科。这种分类讨论自然有其科学之处,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会遮蔽历史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共时性。

邵牧君先生的《西方电影史论》是一部“不同寻常”的著作。首先,它不是一部求“全”的作品,与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和克莉丝汀·汤普森的《世界电影史》相比,它没有将世界电影的发展做整体性描述,而是选择了“西方”。个人认为,对于电影艺术最有贡献的便是欧洲和美国,无论是“电影是欧洲传到美国的,而电影艺术是美国传到欧洲的”(巴拉兹语)的说法是否准确,有一个事实可以肯定,电影艺术的发展主线从来没有跳出欧洲和美国。因此,邵牧君先生选择“西方”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不仅排除了其他无关紧要的叙述对“主线”的干扰,而且可以把有限的篇幅集中在研究深度的挖掘上。其次,如前文所述,“史”和“论”是两个不容分割的概念,“论”是“史”的一个部分,离开了“论”的历史不能算作完整的历史,而“史”是“论”的培养基,任何理论都必须在历史的背景中才能解释其出现的发展的缘由。《西方电影史论》将电影学中最为重要的历史和理论融合在一个架构体系之中,在历史中凸显理论,在理论中重构历史。最后,在学术研究中,尤其是在美学的视野之中,研究者往往有兴趣将研究对象归类于两个截然对立的美学体系中,如坊间常说的“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对立,这种基础性的归纳提供了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即“对比研究”。虽然本书没有跳出对比研究的框架,但是它却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础概念的分野,即西方电影在美学上的两大传统——“技术主义传统”和“写实主义传统”,沿着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它把梅里爱、格里菲斯、“类型电影”与弗拉哈迪、“纪录片运动”、雷诺阿、“新现实主义”等分列于两种截然相对的美学体系,并展开研究。虽然邵牧君先生还是在按照分类法来进行研究,但是他的分类方法是一种极大的突破。

《西方电影史论》突出的一点是“论”,邵牧君先生避免了与历史上的电影研究有重复的观念,将惯有的“史料”定位为“史论”,开篇绪论就非常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即将电影定义为一门消费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概念有很大区别,肯定了电影作为消费艺术的工业属性、商业属性以及其本身存在的衡量大众文化价值水准的功能,同时摈弃了电影的商业价值与其艺术本质之间不可共存的态度。

台湾电影人侯孝贤先生说过,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自己,一种是面向观众。我认为侯孝贤先生的这一观点与邵牧君先生的“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关系”是有密切联系的。所谓商业电影就是你们应该怎样看世界,是人们平庸生活的梦想,是受伤过后的抚慰,是填补差异的桥梁;而所谓艺术电影就是你们看我怎样看世界,再客观的视角也无法逃脱导演的指引,只是保留更多引导下的多义性。①邵牧君先生认为,商业与艺术并不是电影的最大矛盾,1995年,邵先生在《世界电影》上发表观点“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这个先后顺序决定了电影的商业价值。电影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创作者是如何理解和创造艺术,电影大发展的艺术性是由观众决定的,观众是可以被塑造的。而只有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观众才能乐于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商业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走出一条商业艺术电影或是艺术商业电影的路,电影的发展才能经久不衰。

《西方电影史论》避免了传统电影史知识灌输型的写作方式,同时避免了传统电影理论书籍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的填鸭,有助于深入浅出地了解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知识,认知中带着观点,历史中体现着人文,引领读者在了解邵牧君先生对电影各个方向的不同观念的同时,让读者深思,产生自己对电影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电影未来的探究。

注释

①http://www.winxuan.com/product/comment/77927.

[1]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寒冰,宋超.艺术电影/商业电影——青年导演发展的困惑[J].电影文学,2012(12).

[3]张秋英.论中国商业电影属性的文化纠结[J].艺术评论,2012(11).

猜你喜欢

电影史商业历史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对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思考
新历史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从法国电影史的发展看“作家电影”流派的意义与影响
电影史研究 主持人寄语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