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其昀改革省区思想浅谈

2014-12-11郑素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省区区域改革

郑素燕

(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省制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争中,曾占据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清末到民国,有许多仁人志士、有战略眼光和才学的专家学者曾提出过重划省区的议论。

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鉴于中国国势不振,主张废省,以消除藩镇割据之势,避免分裂削弱之患。民国初年,重划省区问题得到上层高度重视。宋教仁、段祺瑞等都主张缩小省区,并曾在1917年由内务部发表《改革全国行政区域意见书》,规划缩小旧省区后,建新省47个,特别区7个,但在当时军阀割据、拥民自重的情况下,军阀们不同意削其地盘、减其政治权力,故未能实现规划。

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胜利统一中国后,缩省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1930年,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中央委员伍朝枢、陈铭枢在三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缩小省区的建议,获大会通过,缩小省区成为治国之要策;第二次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奋起抗日,国民党内有识之士提出抗战与建国可以同时并进,缩小省区运动高涨,不再是议论与建议,而是提供具体方案;第三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东北地域全部收回,中国领土金瓯无缺,重划省区之议复提。张其昀也认为中国的省区需要改革,主张缩小省制,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计划。

一、改革省区的理由

中国传统的政治是中央集权制,尤其是元明清三朝,君主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十分严密。“纵观元明清三朝,中国省区行政区划建制的政治意义在于以中央监临地方,以兵权凌驾于民政,以军事统御社会。”[1]在张其昀看来,中国现行省区有很多弊端:省区太大,与天然区域不合;省政府行政效率低,不利于中央与地方均权制度的实行。因此,张其昀提出要改革省区,缩小省制,这与国家、人民都息息相关。

(一)我国省区太大,与天然区域多不适合

张其昀认为,我国省区太大,“为古今中外之所未有”,[2]8省制“起于元代,原为军事区域,故山川天然之形势,于夫民情风俗之同异,不暇顾及也。往往一省之内,因风土人情之殊,遂启感情利害之争,以致省政设施,动多窒碍”,[2]8所以政府“宜就地理环境大同小异者,设为一省,俾得研求省内共同之问题,以定施政之纲领,集中才力,悉心经营”。[3]7052-7053

张其昀以江苏省为例,认为江苏省太大,可以分为五个省区,“徐州海洲淮阴等处可以合为一区,以海洲为淮海省之省会;扬州镇江南通等处可以合为一区,而以镇江为江海省之省会。无锡苏州湖州等处可以合为一区,而以苏州为太湖省之省会;南京为中央政府所在地,独立成一区,上海为中国之经济首都,亦当独立成一区”。[2]10

(二)缩小省区是实现中央与地方均权制度的需要

张其昀总结中国五千年历史经验教训,认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中国数千年来政治上之根本问题,“历代倾覆均由此种关系之失调,历次外患,均由此种关系而生”。[4]11因此,张其昀认为,本于合理原则,应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均权制度,“凡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4]1所谓“因地制宜”,“必在同省之内,有相同之地理环境与相同之民生状况,然后可以联络各县,讨论厉害一致之公共问题,确定兴利除弊之适当政策”。[5]165而中国现行的省区太大,县份繁多,省府所负责任过重,行政效率太低,“省政府联络之术已穷,因地制宜之性质,果从何处产生?”[5]165因此要酎量缩小省区,“以期增加行政效率,籍谋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度之实行”。[3]7052

(三)改革省区与国家、与人民都息息相关

张其昀认为,“改革省区乃出于人民之愿望”,[5]157例如,自江浙分省以来的几百年中,江南浙西同属太湖流域的人民一直有联合自卫之要求;又如,海口总商会、香港琼崖商会、琼崖华侨协会等数十团体,联合通电,一致主张,乃于1929年3月1日在海口开全琼各团体代表大会,组织请愿团进京请愿,要求江琼崖划为特别区,以为改省之筹备。

改革省区亦为国家重大之要求,关系边疆安危。民国时期,我国边疆发生多次危机,如1927年的江心坡事件,属于滇边问题;1928年的海拉尔事件,属于伦边问题;1930年的龙井村事件,属于延边问题。这些都与英、俄、日三大国有关,张其昀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莫不与政治区域有关”,[5]160最让张其昀感到痛心的是外蒙与西藏,“现在外蒙与西藏之人民,只知有库仑与拉萨,而不知有南京与北平,不能不归咎于政治区域之不整齐划一”。[5]161因此,改革省区势在必行,呼伦贝尔应该建省,察哈尔省会当自万全迁到多伦,并建设多伦乎伦间的铁道。而延边亦当特立省区,专设长官,以收实边安民之效。

二、新省区的目标与改革省区的计划

既然改革省区势在必行,那么新省区的目标是什么呢?对此,张其昀明确指出:“新省区之唯一目标,即为谋国计民生之发展,对于建国方略实业计划,自不应视为空中之楼阁,而应视为建筑之图案。当厘正省区之际,处处留心,对此新建筑之图案,断不可稍有牺牲。吾故曰:改造省区问题,不仅仅着眼于历史之事实,不仅仅着眼于国势之现状,尤当开拓心胸,着眼于将来实业之发展。” “故将来之新省区,当与地理上民生区域合而为一,举风土人情素相融洽之各县,结为一地方自治之团体,此亦理势所必然。”[5]164省界的划分既要考虑天然疆界,也要照顾人文疆界,务使将来省区改正之后,区域精神与民族精神均当求其充分发展。

张其昀不仅在理论上论证了缩小省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计划。张其昀认为现行省区面积太大,施政不便,主张一省分为两省,(间有分为三省者),全国共有六十省区,并尽量保存原有的省界,其理由有两点:一为历史背景,“省制有其百年的历史,无形中在各省造成一种区域精神,浙人之于浙省,川人对于川省,以及其他各省,不期然而有一种浓厚的情感。民族精神与区域精神似相反而实相成。要实行均权政治,需要各地方人民对于地方事业都有共同的兴趣和责任心,使国家统一和省自治能够平行发展而不相妨碍,故省区观念是至可宝贵的精神遗产,不容多所纷更,轻易放弃”。[6]其二为地理环境,“中国各省大抵包含着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又各省往往有两个势均力敌的都市遥相对峙”。[6]省缩小以后,应取消行政督察专员制,实行省、县二级制。

三、结语

张其昀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家,对中国的省制曾做过仔细的考察研究,在兼顾地理环境、民生区域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改革省区的计划及新省区的目标。张其昀省区改革思想的特点在于从国计民生出发,不再单纯地追求中央集权或者提高地方的权力,而是要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关系,发展实业,实现地方自治。

省制改革问题一直受人们的关注,但直到今天,“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官员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划小省区、实现省直接管县等浅层次问题上”,[7]42没有真正从整个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切实利益来考虑省制改革。而张其昀的一些主张,如新省区的目标为谋国计民生的发展,不仅要发展实业,民族精神与区域精神也要充分发展等,都为当今的省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1]白贵一.近代中国缩小省区思想的演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2]张其昀.江苏之新省会[J].东方杂志,1927,11(24):8.

[3]张其昀.省区评议[A]∥张其昀.张其昀先生文集14[C].台北: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1988.

[4]张其昀.中央与地方之均权制度[J].思想与时代,1941,9(2):1-11.

[5]张其昀.改革省区之基本原理[J].时事月报,1931,3(4):157-165.

[6]张其昀.缩小省区刍议[N].大公报,1947-2-7.

[7]周生春,孔祥来.民国初年的省制改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9(5):42.

猜你喜欢

省区区域改革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改革之路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分区域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瞧,那些改革推手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