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交际意识在大学英语中的警醒
2014-12-11顾定兰
顾定兰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中国文化交际意识在大学英语中的警醒
顾定兰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传授,应该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宣传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弘扬中国文化的交际意识。
中国文化 交际意识 警醒
一、引言
跨入21世纪,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间在文化、经济、制造和金融等方面的互通大大增加,英语作为交流的主要载体日益受到重视。在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后,各高校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能在掌握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以促进未来社会的发展与融合。这样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得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语言词汇和语法,更要理解英语语言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学习外国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同时,又能弘扬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真正展示我国强大的实力,做好卓越的文化科技使者。然而,现在很多的大学生掌握了高水准的英语知识,阅读能力强,英语表达流畅,但是却无法用英语自如地介绍中国风土人情与文化,惧怕与外教交流,唯恐外教询问有关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以及中国特有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独特的饮食文化。这样失衡的跨文化交流,其实已经违背了交流、互通的原则,这就凸显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一大盲点。
二、导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一)弘扬祖国文化与悠久历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民族繁多,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世界文明进步史。盛唐以来,来朝拜、晋谒、学习的外国人络绎不绝,而我们的郑和、张骞也走出国门,把祖国的先进技术、璀璨的思想理念传播到异国他乡,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曾经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和火药为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发现新大陆、建立海外殖民地,提供了技术和武器;印刷术则成为了先进的思想传播工具,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面貌。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一直就植根于各民族人民的心中。正是各民族之间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地相互学习和借鉴,才使得我国的文化和历史历久弥新,成为有史以来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长盛不衰的国家。这样优秀的文化思想、这样悠久的历史文明,至今仍完全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研究。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向我国莘莘学子教授英语语言的课程,虽然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西方的文化和历史,但同时也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用英语语言传播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任,更有义务教会大学生用英语弘扬祖国文化和历史。
(二)传播东方价值理念与哲学
中国的传统价值理念和哲学起源于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是中国悠久文明发展史的指导方针和思想源泉,对世界的文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不仅仅只限于“四大发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与哲学对全世界近代文明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明清时期,欧洲的耶稣会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文明发展的深厚根基,把中国的传统理念奉为至宝,并把中国当时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传到欧洲,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毅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民本思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等理念和行为准则对西方人思潮的形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道家提倡的“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哲学的根本。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等主张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哲学与印度哲学,和发源于希腊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但是,对西方文化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中国文化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几乎完全缺失。在当今大学生中热捧的民主思想、独立人格、环保理念等等无一不出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学生在用英语介绍这些中国文化精髓时却无法得心应手,甚至语焉不详。这不得不引起英语从教者的警醒。
(三)防止全盘西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由于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每一种语言符号都带有一种特定的文化色彩和社会内容。学习英语时,不仅学习它的语音、结构和语言符号,同时还学习它所承载的特定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现在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在灌输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只介绍西方文化和历史,因此,许多大学生认为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文明,也就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思想热点。然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味地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而忽视甚至藐视祖国的历史文化,就会被西方文化所取代,进而失去自己的文化和文化载体,也就是失去我们的语言身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他们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这块重获新生的古老土地上。他们对中国在这几十年的突飞猛进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迫切地想要认识、了解这个全新的中国,这就导致中国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往更加深入。现在,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全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学英语课程就要通过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将这种自豪感完美地表达出来,传播出去,这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三、中国文化交际意识的复苏
(一)文化内涵
人们通常将一个国家的文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含义的文化,指这个国家的哲学、政治、信仰、经济、社会、科技、文史、艺术、法律等;另一类是微观含义的文化,包括这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包括如何吃、穿、住、行等。正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认为的那样:“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功能和习惯。”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要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交际意识,始终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醒。
(二)课程设置
中国学生用英语很难表达中国文化的关键是学生首先必须了解、熟悉、理解中国文化,如果学生缺乏中国文化的基本素养,必然很难用英语去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一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在中学阶段由于课程设置偏向理科,就有可能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而进入大学后,中国文化课程更是鲜见于课表,所以调整并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就至关重要。通过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分析,着力唤醒学生文化交际意识,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本民族文化与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及不同文化的敏感度。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试点班里就增加了一门英语文化阅读课,使用的教材是《新标准大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这本教材的特点就是融入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对比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从而对两种文化产生感性认识,领会不同文化的异同点,激发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在对外交流中充满民族自豪感地弘扬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
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拓宽校园无线网络信息资源覆盖面,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课外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随时可以便利地利用各种英语音像资料,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语言悟性及文化适调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综合的英语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英语教师的角色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的中外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化评析能力,教师良好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对学生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着重介绍、评论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化避而不谈以免中国元素的输入会破坏英语的语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也与时俱进,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课程的增设,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改进。笔者在进行英语文化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每个单元的讲授中,笔者在课堂上着重评讲本单元里的外国文化,而将本单元中同主题的中国文化部分交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自己选择喜欢的主题,课后在互联网或学校自主学习平台上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并讲评,而最后笔者会挑选某个学生的话题,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点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兴趣高涨,效果非常好,使得这门课程深受学生的追捧。例如,在讲述《新标准大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4》的第二单元“A good read”时,编者选编了很多名著简介、著名作家的介绍、文学文化背景等,并选了中国四大名著的英语介绍。笔者在课堂上选讲了《愤怒的葡萄》与狄更斯,让四个小组的学生回去分别准备中国四大名著的PPT,各个小组讨论PPT切入的角度和讲述的内容,共同收集素材,制作PPT,最后推荐一位代表上讲台展示PPT并陈述,而笔者则在学生讲完后,挑选出《水浒》中108将的主线,来对比讲述英文小说《罗宾汉》的主线,虽然都是打家劫舍、劫富济贫,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多弘扬集体英雄主义精神,重视团结一致,精诚合作;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反,西方,尤其是美国,极端追捧个人英雄主义,重点突出个人的智慧和品格,膜拜白手起家。这样的对比评讲结束后,由老师、课代表和四个小组的组长最后分别给四个小组的展示打分,得出各小组学生的一次平时分,学生们都十分投入,各小组你追我赶,取长补短,每次陈述都高潮迭起。在此课程结束的最后几个单元,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远远超出对西方文化的投入,他们在学习和积累中国文化中再一次受到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充满了对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的荣誉感。
四、结束语
长久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强调西方文化理念的灌输,回避中国文化传统的输入,使得学生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交流的不对等,难以唤起学生平等的文化交际意识,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文化引入大学英语的课堂,毫无疑问是一次警醒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将消除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隐患,引导学生对交流中出现的中外文化差异持有宽容、理解的态度,学会用理性的目光看待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既要享受文化间的共性,也要接纳文化间的差异,更要在对外交流的场合中积极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把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今天发展的伟大成就介绍到国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理解并融入我们东方的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华瑛.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3).
[2]何宇茵.在跨文化交际中凸显中国文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2).
[3]罗苏秦,李璇.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
[4]马玉梅.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
[6]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7]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