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分析与研究

2014-12-11◎罗

参花(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红色歌曲红歌声部

◎罗 珺

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分析与研究

◎罗 珺

一般而言红色歌曲产生于战争时期的特殊年代,其直观地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绪,鼓舞着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坚定信念,充满理想,也最能达到唤起全民为理想社会奋斗的效果。同样,新的时期,和平年代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新型红歌,描写了时代发展的步伐,鼓舞着一代代人为幸福生活而奋斗。而合唱则一直都是一种普及性最广、参与性最强的演出形式。因而将红色歌曲改编成合唱曲或者直接创作出红色合唱作品也必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必然能激发更多优秀作品的问世。

红歌 合唱 音色 情感

“红歌”,即“红色歌曲”,她是在当今国家建设、发展时期抒发无产阶级远大志向、反映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歌曲。在战争时期,红色歌曲无疑是中国人的一注强心针,“红歌”直观地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绪,鼓舞着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坚定信念,充满理想,也最能达到唤起全民为理想社会奋斗的效果。“红歌”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稳定,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娱乐及其价值取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些尚未挖掘的独唱性红色歌曲也很少被继续改编成合唱曲目,且鲜有创作性的新时代红色合唱歌曲问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各种文化、思想冲击着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艺术歌曲以及地方特色民谣陆续被改编成了合唱曲目,红色歌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题材也应当被挖掘和应用。研究红色歌曲在合唱艺术中处理和应用,激发人们的创作和改编热情,共同关注在合唱领域中红色歌曲的不断升华,更加富有艺术气息,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部分的红歌在歌唱形式上选择了以合唱为载体,大都为齐唱或者轮唱,形式上有一些单调和笼统。本文试图从合唱艺术作品中大幅度的力度变化,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音响的层次和声音的表现力等诸多要求为出发点,让传统意义上的红歌更加富有艺术色彩,进而增强演唱者们的艺术修养,赋予红歌更加鲜明的时代感。

一、对红歌作品的层次结构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

音乐在进行过程中副部与主体的关系称之为音乐作品的结构层次,其包含横、纵向两个层面的意义,横向的层次结构包括作品的主题发展、节奏节拍等;纵向的结构层次则体现在织体、和声、调式、调性、音程和弦及复调形态上。对红歌作品本身的音乐层次和结构曲式缺乏认识,则不能很好地改编现有的红歌甚至创作新的红色作品。在编创红色合唱作品时,需要通读原作,从横向的作品层次、旋律进行、音程和声及节奏的发展,到通过对曲式乐句的纵向分析等方面来把握准确作品的内涵。下面将通过这首《我像雪花天上来》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我像雪花天上来》(徐沛东曲)是近期传唱较多的一首红色歌曲,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在CCTV电视歌手大奖赛的第一届合唱比赛中将她成功改编成了一首温存与爆发并进的优秀合唱作品。原曲是单二部的曲式结构,在经过改编之后,其曲式结构更换成了引子—A—B—A2—B2—C—C2。其转调后的C2段彻底揭示了曲目的意旨。引子部分营造着雪花美丽无瑕的纯洁,象征着人们的纯真,朴实。A段落主题第一次呈式时和声丰满和谐,力度较弱,由男声浑厚的声线表现出来,旋律线条直入人心,音乐委婉柔美。在这里,改编者成功地将引子中塑造的清幽婉转的雪花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B段落力度较强,由男高和男低变化卡农式的对比形式突出了该段音乐的层次感,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漫天飘雪的震撼画面,同时也感受到了有景抒情的心理状态,给人以无限想象。A2段落的音乐则变为平均的三拍子,显示出跳动并富有较强的律动感,更为抒情,更贴切地表达心情。B2段落继续平均的三拍子,给人以飘摇、摇摆的特点,如同风中飘摆的层层雪花,该段音乐力度较强,体现了音乐中的情感肯定。C段落由“啦啦啦……”引出,表现了该首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这也是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力度由渐弱后渐强,表达了对“向往”的无限渴望与肯定。C2段落通过转调,更深层地揭示了该作品的主旨,音乐力度较强,更加肯定对“追求”的永不改变,尤其在结束时音乐力度从弱到强的过渡,更贴切地体现了美丽、安静、纯洁的雪花飘落的过程同人们心理情感的相融。

从这首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点,当一首优秀的红色歌曲被成功地改编成合唱作品时,她所能表达的情感会更为丰富,因为每个力度、每个声部都能表达不同的情绪。同时也增强了歌曲的情感表达,往往更容易抓住听者的内心世界。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乐器的改进与发展以及新时代的配器思想都会赋予红色歌曲另一番新生命。

二、把握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歌唱的生命,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是表达作品的重中之重,在改编或者演唱红色歌曲时对其情感表达的把握亦是基础。“红色歌曲”是在特殊的战争年代所产生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红歌”直接表达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境遇,鼓舞号召人们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奋斗,亦或是赞扬伟大的革命领袖,歌颂自己热爱的祖国,同时“红歌”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最重要的精神寄托。

对于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情感表达,我们通常可以从三方面去把握,首先当然是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这首歌曲在这个时代创作出来的意义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大方向,也是分析任何音乐作品时所要首先考虑的条件;其次是歌曲的旋律性,歌曲毕竟是一种创作的艺术,这我们就得从作曲技法上去分析,分析每一条旋律用的是什么调式,看看是大调式还是小调式,是民族调式还是中古调式,旋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节奏,为什么这种节奏适合此类歌曲,旋律的形态又是什么,是上行、下行还是平行的;第三是歌曲的歌词,歌词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表达,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用直白简单的语言去讲述一件事,一个故事,乃至一个时代。通常在战争年代所创作的红色歌曲都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多为进行曲风格,节奏感较强。《义勇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靶归来》《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等,这些歌曲振奋人心,使得人们在困苦的环境中苦中作乐,激发人们去抗争奋斗的意志,演唱此类歌曲时,我们当然要注意情绪的迸发,抑或雄赳赳气昂昂,此类歌曲多应用或改编为男声合唱,对男性的声音更为注重。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一首群众合唱作品,也是一首特别的作品,可以说是由曲填词,也可以说是由词谱曲。作品产生于1947年后,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颁布了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注意事项,体现了我党军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宗旨。“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歌词鲜明地体现了对军人的严格要求,一切听党指挥,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的宗旨。歌词直截了当,极易使人明白。这首作品的旋律则是外来的旋律,我们直接拿过来,然后将词填上。旋律简单明了,四四拍,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在节奏上主要是二八节奏,律动感强,易于传唱。这种拿曲填词在当时非常盛行。我们知道,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一般是从1927年留德博士肖友梅创立上海国立音专开始算起的。在此之前,我们的歌曲一般都是单声部的。也是那个时代渐渐开放之后,很多外来曲调进入国内,很多人觉得旋律好听就直接填词,比较有名的李叔同就是其中的一位。因此,这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产生于抗战结束后,用来约束军民的行为,具有普及的宣传教育作用。而我们所说如何做到迅速普及就需要把它改成一种极易传唱、极易记忆的歌曲,必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有很多感情基调浓烈的类似于抒情题材的歌曲,《十送红军》《松花江上》《英雄赞歌》《红梅赞》等等,演唱或改编这种类型的歌曲时,我们大多会去想到女生的声音,因为此类歌曲多为抒情式的或者赞美式的,女声通常更能表达这些。《十送红军》是由张士燮、朱正本创编的,根据民歌素材而改编,是一首非常婉转优美的曲调,讲述抗战时期,红军经常奔赴前线作战或者转移,广大群众依依不舍地送别。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人民群众视红军如亲人依依不舍,歌词借景抒情,情真意切。这种采用民歌的曲调创作的歌曲是作曲的常用方法,也是最有用的技术手法。对于创作人员来说,民间素材就是大海,我们要在大海中不断汲取养分才能有的放矢,挥洒自如。亦有悲壮史实般的壮烈歌曲,如《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等,这类又多为男女声混合才能突显其气势或者悲壮的歌曲。这些一般都是战争年代所表达情感的歌曲,有进行曲类型、抒情类型,气势恢宏的悲壮型,还有赞颂伟大革命领袖的赞歌颂歌,我们就不一一举例。

通过上面几种红歌类型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改编以往战争年代所创作的红歌或者讲述战争年代的红歌时应抓住战争时代人们艰难困苦、努力奋斗、奋起抗争的大背景下的感情基调,从而来准确地表达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创作出了现代类型的“红歌”,亦有追求爱情理想的,亦有歌颂祖国建设新发展的。比如《我像雪花天上来》《天路》《为了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歌声与微笑》《红旗飘飘》《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这同样也属于年代型的歌曲,是表达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理想追求以及国家的发展壮大。比如《天路》准确地表达了新世纪时期国家建成了通往西藏的铁路,这一巨大工程展示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视。同样改编或演唱这样的歌曲时,我们都是怀着无比的自豪感,豪迈空灵的感觉。《为了谁》则体现了新时期的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难、甘愿自我牺牲、无比奉献的精神。只有声情并茂发自内心的演唱,才能体现人民解放军不畏牺牲的精神。

新的生活气息,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的作曲技术、新的配器原则都赋予了人们去创作适应新时代的新型红歌,编配精美的合唱伴奏。“红歌”最能体现国家的现实发展、人民的现实生活。因此,将“红歌”应用在合唱中以及大量地去创作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红色歌曲的合唱曲必然会迅速发展。

三、注重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音色统一

我们知道“合唱作品”通常指的是多人或者集体演唱的多声部音乐作品,需要在音量,和声的均衡感上、音色的和谐统一上多下工夫。合唱的音色统一是每个演唱的个体在保证自身音色质量的前提下,既要保持所处声部的基本特性,又要服从指挥所要求的作品各个部分进行音色的统一和谐。所以,每个演唱者在一定程度上务必消除自身声音的个性。当然,最合适有效的方法就是确定各个声部的“中间值音色”,也就是要求每位演唱者个体趋于合唱整体音色的要求而调整自身的音色平均值,进而使自身的声音接近所处声部的音色。需要说明的是,在认识上且莫把变换音色与变化唱法等同起来,这里所谓的音色变化调整是指在一种科学的唱法前提下面进行的。

一般比较普及的合唱曲目都是两声部或者四声部的,通常我们的合唱队会分为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女高音声部和男高音声部通常需要演绎高亢激昂的声音,或者优美空灵的声腔飘在声线的上方。而女低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则需要浑厚的声腔托住女高音和男高音声部,他们通常需要演绎一些悲壮的、雄伟壮观的音乐。我们在组织合唱队时就应充分考虑每个合唱队员的声线,看看其适合多个声部中的哪个声部。唯有注意把握好每个合唱队员的音色才能出色地完成一首合唱作品,尤其是红色歌曲的合唱作品。当然在注重合唱作品音色的同时指挥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角色,合唱队员音色的分配,曲目情感的编排,怎样训练合唱队员声音的磨合,都是需要指挥来承担的。一个好的指挥就好像一个好的火车头,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只要指挥与合唱队心有灵犀、互相合作,必然能演绎出好的红色合唱作品。

合唱作品中的“红色歌曲”当然属于合唱作品的一部分,所以演唱或改编红色歌曲时,音色统一的把握也十分重要。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义勇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靶归来》《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就适合男声演唱,而《十送红军》《松花江上》《英雄赞歌》《红梅赞》就适合女声演唱,同样《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等适合男女混声合唱。当然我们在处理演唱时必然要进行音色上的磨合,尽量保持统一。保持统一而不失个性从而使观众的听觉与合唱的艺术表现发生共鸣,达到完美的统一。当然,我们所说的音色统一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个性,如果都是一种同样的声音必然会显得单调和枯燥,因而音色的统一是大局上的统一,允许微小的个性存在。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一般是改成一首男声两声部合唱作品,这首作品主要表达军民的喜悦之情,有男低音的厚实基础,也有男高音的悠扬柔美。此曲演绎时总是令人激动不已,可以想象到那个时代的军民鱼水情。《我像雪花天上来》则借助雪花的白色抒发了心中纯洁的爱情。多样性的表达要求歌唱者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善于观察生活,体验各种各样情感的内涵,能准确分辨声乐作品中隐含的各种情感,在确定了总的情感基调后,再熟练运用每个合唱队员所掌握的声乐技巧和手法,将歌中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吓等多种情绪色彩丝丝入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创造出多种多样为人称道的声乐艺术风格来。任何声乐合唱作品,毫无例外都具有固定的主题并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内涵。歌者正是通过自己的歌声,有情感地传达作品的内涵,揭示作品的主题。合唱艺术的情、气、字、腔、韵、味、形诸因素中,“情”起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是歌唱语言和声音的灵魂与支柱。这也是我们在把握音色统一的同时,注重歌曲情感的表达。

结语

本文首先通过对一首红色合唱作品《我像雪花天上来》层次结构的分析,了解了将红色歌曲改编成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的简单思路;继而我们概述了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色上的统一,要从其时代背景,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意境中去挖掘红色歌曲的意境,把握其情感的准确表达,同时我们也展示了不同类型题材的歌曲应使用不同的感情基调和音色处理手法。第三点我们深入探讨了合唱作品中声部间音色的统一处理,这不仅是合唱队每个队员的责任,更是指挥的重大责任,指挥要负责协调合唱队,磨合合唱队员的音色。唯有准确把握好合唱队员的音色统一、合唱队与指挥的心有灵犀、互相合作,才能出来好的作品。

红色歌曲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歌曲,除了战争时代的红色歌曲,其直观地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绪,鼓舞着人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坚定信念,充满理想,也最能达到唤起全民为之理想社会奋斗的效果。同样,新的时期,和平年代,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新型红歌,就像《走进新时代》《天路》等等,这些新时代的新型红歌描写了时代发展的步伐,鼓舞着一代代的人们为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奋斗努力。而合唱则是一种普及性最广、参与性最强的演出形式,对于群众来说,合唱适用于各年龄层次。因而将红色歌曲改编成合唱曲或者直接创作出红色合唱作品,也必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能激发更多优秀作品的问世。对于合唱作品中“红色歌曲”的分析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足疏漏之处,恭请学者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1]范晓峰《美学视野下的合唱艺术》载“铁城科技馆报告厅”(笔录)2010/04/29

[2]王冰《音乐传承方式的变革与传统风格的保存》载《乐府新声》1999/03

[3]范晓峰等《音乐美学基础》2007/11/01

[4]黄春玲《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的研究》载《河北大学硕士生硕士学位论文集》2009/05/01

[5]田晓宝《中国合唱艺术发展与思考》载《2008中国合唱高峰论坛文集/合唱艺术丛书》2009/09/01

[6]倪志斌《追求合唱艺术的和谐感—老年合唱发展之我见》载《剧影月报》2007/05

[7]李强《红歌合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载《艺术教育》2011/05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红色歌曲在合唱艺术中的应用和社会效应研究”(项目编号:YG201104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红色歌曲红歌声部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浅谈红色经典音乐与大学生党课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MARCHING TO A RED DRUM BEAT 听红歌,说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