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风人物

2014-12-11

世界知识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格拉斯柯南

法国经济学家打破美国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垄断

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近日揭晓,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凭借在大型企业、市场力量和监管等领域的学术贡献获奖。这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没有美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每年最后宣布的诺贝尔奖项,今年的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1万美元)。梯若尔也是今年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人。他的同胞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法国媒体认为,作为法国人,梯若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动摇了美国在这一奖项上的垄断地位。过去十年,共有20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18人来自美国。

让·梯若尔被誉为“天才经济学家”,他的研究涵盖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银行和金融、经济和心理学等领域,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学的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梯若尔在许多研究领域都作出了贡献,而此次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因为他阐明了“如何理解和监管只有少数大型企业的行业”。

梯若尔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附近的特鲁瓦,1978年获得巴黎第九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81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当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于1982年和1985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发表两篇论文,奠定了其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此后,梯若尔转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1988年,他的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理论框架的形成。1988年,梯若尔从美国回到法国,和著名经济学家拉丰(已故)一起创办了享誉全球的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如今的IDEI已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也是欧洲的经济学学术中心。

冷战时期的著名间谍格林格拉斯去世

据外媒近日报道,曾经参加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并向苏联提供有关机密情报的著名间谍戴维·格林格拉斯已于今年7月在纽约去世,终年92岁。格林格拉斯的两个儿子没有立即公布其死讯,显然并不愿意引起媒体的关注。

格林格拉斯1922年出生在美国纽约,二战时参军入伍,随后被招募到研制全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据报道,格林格拉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为“曼哈顿计划”工作期间窃取了大量高度机密的情报,提供给他的姐夫、苏联间谍朱利叶斯·罗森贝格。格林格拉斯在1950年以间谍罪被捕,并在随后的审判中把大量罪名推到他的姐姐身上,导致罗森贝格夫妇被判处死刑。而格林格拉斯由于同控方合作良好而获得15年监禁的从轻发落。他最终服刑十年,在1960年获释。但在1996年,格林格拉斯承认自己在庭审时撒谎,为了保护自己和妻子而夸大了姐姐的罪行。

希特勒原来是一名“瘾君子”

英国一家电视台近日播出一部纪录片,揭秘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其实是个“瘾君子”,其吸食的毒品多达74种。

这部纪录片以美国军方在二战期间搜集编制的一份47页档案为依据,详细叙述了希特勒对冰毒、巴比妥类药物、吗啡等毒品的依赖。冰毒在二战期间曾被当作药物给士兵“提神”。据报道,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德国士兵正是依靠毒品和酒精的刺激才能上阵作战。

美国军方从德国医生西奥多·莫雷尔的私人信件中发现,莫雷尔给希特勒开药时提供了冰毒。美军档案显示,希特勒1943年7月最后一次与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会面时,喋喋不休地对墨索里尼“说教”,明显是受到冰毒的影响。据称,希特勒遭受胃痛、躁狂抑郁症等困扰,长期依赖多种药物,其中有不少是成瘾性药物。此外,他还注射公牛精液提取物以增进性欲。

斯诺登纪录片《第四公民》首映

近日,由劳拉·珀特阿斯执导的“斯诺登事件”纪录片《第四公民》在纽约电影节首映,这是第一个将斯诺登事件搬上银幕的影像作品,引起巨大反响和高度关注,电影将于10月24日在全美发行。据称,本片有望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据报道,《第四公民》高度还原了“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斯诺登。该纪录片主要叙述了斯诺登以“第四公民”的代号联系了记者格林沃尔德,并在香港的酒店房间里第一次接受采访的故事。

在这部纪录片问世之前,一部名为《斯诺登档案:世界最大泄密事件内幕揭秘》的图书已经在全球多国热销,这是清晰完整地呈现“斯诺登事件”的第一部著作。从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爆出斯诺登的第一条新闻起,事件至今不断发酵,作为斯诺登指定、唯一全程跟踪了该事件的英国《卫报》,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也承担了巨大压力,甚至差点被英国政府关门歇业。作者卢克·哈丁是英国《卫报》记者,他根据100多小时的面对面访谈和200多万字的采访笔记而写就此书。关于纪录片导演珀特阿斯2013年在香港与斯诺登见面时的一些具体细节,在这部书中也有爆料。

60年来最大规模的福尔摩斯展

英国近60年来最大规模的福尔摩斯展日前在伦敦博物馆开展。第一篇福尔摩斯小说手稿、影视剧里“福尔摩斯”穿的黑风衣、猎鹿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的烟斗、放大镜和打字机等藏品都在展览中亮相。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4月12日。

本次展览名为“福尔摩斯:从未存在却永垂不朽的人”,展出了大量有关福尔摩斯和柯南·道尔的珍贵藏品,是英国在1951年后举办的首个大型福尔摩斯临时展览。在众多展品当中,柯南·道尔用于构思第一部福尔摩斯小说的笔记本尤为引人注目。柯南·道尔在这个笔记本上用短短数行文字写下了第一本侦探小说的故事梗概,并将原来的标题《一团乱麻》划掉,改成了后来家喻户晓的标题《血字的研究》。其他重要展品包括柯南·道尔最早的一页手稿和他仅存的一段视频采访录影,100多年前最早刊登福尔摩斯小说的英国期刊,以及最早将福尔摩斯塑造成穿黑大衣、戴猎鹿帽形象的手绘插图等。

据伦敦博物馆介绍,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和多家电视台重新改编福尔摩斯侦探故事,这让福尔摩斯的全球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反过来也丰富了本次展览的展品来源。

第五届澳门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在澳门举办

2014年9月16日,第五届澳门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澳门科学馆举行。在一个多小时的决赛过程中,八个参赛中学的代表队回答了主持人提出的百余题目,内容涉及新中国外交史、国际形势等。赛题难度节节攀高,孩子们每一次的正确抢答,都会引来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澳门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由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与澳门特区政府联合举办,特区教育暨青年局承办,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协办,自2010年起每年举行。活动旨在提升澳门学生对外交知识和国际形势的了解,拓展国际视野,提升青年竞争潜能。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胡正跃、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澳门中联办副主任陈斯喜、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局长梁励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今年,公署还特别邀请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闵永年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研究员、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及外交部政策司参赞周剑作为评委和嘉宾出席此场活动。

本届比赛初赛于9月下旬拉开帷幕,共有来自澳门特区28所中学的140名学生代表参加,参赛人数创历届之最。而决赛校队也由往年的六个增加到八个。最后,培正中学、濠江中学和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分获冠、亚、季军。

猜你喜欢

诺贝尔经济学奖格拉斯柯南
名侦探柯南
绚烂花车(环球360)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电脑也疯狂
电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