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认同研究

2014-12-11吴刚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教龄职业院校程度

吴刚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663)

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认同研究

吴刚

(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663)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目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职业院校作为学生高等教育的重要平台,其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同程度如何,是我们亟待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信息化 效果认同

1 引言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极大地变化,适应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那么,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如此高的关注、重视和投入下,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如何?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效果的认同程度有多高?

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选取某职业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院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师的认同程度,对回收来的问卷,采取数据统计方法(主要使用Spss19和Excel201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1]。

(1)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及其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切实了解信息技术在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还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等。(2)信息技术在很到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但由于缺乏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遇到许多问题。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研究使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效能,对提升教师信息化意识和技能使用方面给予有效的帮助。

表1 不同性别教师的比较

表2 不同年龄教师的比较

表3 不同教龄时间的教师比较

3 数据统计分析

3.1 教师的基本信息

3.1.1 性别情况

在被调查的325名教师中,男性教师有182名,女性教师有143名。

3.1.2 年龄情况

在论文研究中,将教师年龄项分为4个阶段,在被问卷调查的325人中,小于30岁的人数为52人,30~40岁的人数为195人,40~50岁的人数为52人,大于50岁的人数为26人。

3.1.3 教龄情况

在论文研究中,将教师的执教时间项分为6个阶段,在被问卷调查的325人中,教龄为1~5人数为143人,5~10年的人数为52人,10~15年的人数为78人, 15~20年的人数为13人,20~25的人数为26人,大于50岁的人数为26人。

3.2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认同程度

3.2.1 不同性别的教师数据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高,但对信息技术的革新热情度不高,这主要由于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普遍来自于师范院校,接受过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的专业学习,并且在工作后参加相应的培训或者自己学习获取知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多数人自我激励不强导致对信息技术革新的兴趣不高。

3.2.2 不同年龄的教师数据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教师其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并且可以归纳为,年龄越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越不好(标准差的值在逐渐递减)。这一现象较为好理解,年轻教员大多对信息技术尤其是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接收能力也较快,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果明显。从信息技术的革新方面看,教师年龄在40~50岁时,标准差最为突出,这也表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较为关注。

3.2.3 不同教龄时间的教师数据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龄时间为5~10年的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程度最好,教龄时间较短或较长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其信息技术使用较少,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还不足,只有达到一定教龄时间(例如5年以上),教师在从教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关技能逐步掌握,将会在5~10年时达到最佳效果。教龄时间过长时,虽然掌握了某些教育信息技术知识,但由于精力逐步下降,对信息技术新应用新技巧的接收变得越来越差,这也导致了教龄在20年以上时,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效果反而不好,某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3.2.4 不同职称的教师数据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职称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要稍微好于副高和正高职称的教师,并且在信息技术革新方面的关切度方面,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也要稍好一些。

4 研究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结合笔者对教师进行访谈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教学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由于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手段的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许多教师则认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认识的错误在于,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只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支持手段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充分条件。(3)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多样化,但信息技术的教学往往滞后于发展,信息资源建设也常常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较少,从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还很欠缺,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也只能停留在内容的呈现上,无法恰当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而且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信息技能使用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课前准备时间,尤其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课堂使用信息技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往往感觉将原本简单的教学复杂化了。

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在职业院校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以下启示:要加大对院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多媒体设备、校内网络资源等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作用程度,同时消除少数教师对信息技能使用的抵触情绪;加强教师信息技能的培训力度,培养教师理论素养,使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1]奚天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安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

吴刚(1985—),男,山东聊城人,讲师,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3.1.4 职称情况

在论文研究中,将教师职称项分为4个阶段,在被问卷调查的325人中,初职教师为117人,中职教师为169人,副高教师为26人,正高教师为13人。

表4 不同职称教师的比较

均值 标准差 显著性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初级 1.8120 .26678.647中级副高正高1.7268 2.0385 1.9231.20442.16318.信息技术的革新初级 2.2222 .28868.890中级副高正高2.2821 2.1667 2.3333.26688.23570.

猜你喜欢

教龄职业院校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