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证分析①
——基于北京市8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2014-12-11温玉洪余小敏张文佳郑强国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4期
关键词:学业效能问卷

温玉洪 余小敏 张文佳 郑强国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证分析①
——基于北京市8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温玉洪 余小敏 张文佳 郑强国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

本文针对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导因素是个人因素,并对个人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因素因子,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个人因素进行了深度探究,从目标理想、学业规划、目标效能、社会实践四个因子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 影响因素 对策

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长,虽然我国正逢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此时也正是需要大量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来推动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但是,现在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单位招不到人。可见,造成大学就业难的大部分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诸多因素,主要还是大学生自我因素的调控,本文通过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影响因素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表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1 样本来源说明

此次调查样本主体是对北京市八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书面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正式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2份,其中有效问卷418份,占总问卷数的83.6%。其中男生185名,占44.3%,女生233名,占55.7%。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表3 旋转成份矩阵

1.2 因子分析

对所得各影响因素统计数据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程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家庭、社会因素没有明显差异,而个人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因此得出结论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导因素是个人因素。应用SPSS软件对个人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如下。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各维度上因素得分

表5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各维度上均值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7 大学生在各维度上因素得分

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首先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以确定数据的适用性。(如表1)

Bartlett's球形检验x平方分布为2141.258,自由度为153,显著性=0.000〈0.05,所以拒绝虚无假设,确定净相关矩阵是单元矩阵,说明数据适合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

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选取原则确定提取公因子数量。

确定提取的公因子数为5个,方差累计解释量为63.708%,说明问卷的效度构建良好。

运用主要成分分析法,采用标准化正交旋转,得到各因子的载荷矩阵如表3。

根据每个因子的相关因素大于3的原则,提取1、2、3、4四个因子,因子5由于包含的题目数量2〈3,说明其所蕴含的内容过少,因此,排除因子5。

根据该分析结果,结合问卷设计问题,可以知道在个人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4个主要因子影响最大:目标理想、学业规划、目标效能、社会实践。

1.3 方差分析

1.3.1 控制变量的方差分析

(1)性别在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上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

表4结果表明,二者在学业规划、目标效能、社会实践、目标理想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

(2)年级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将年级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一、研二、研三七个组。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5。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在目标理想和社会实践因子上差异显著。在社会实践上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01,在目标理想上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41,但不同年级在目标效能及学业规划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3)生源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将学生的生源分为城市、乡镇、农村共三类,不同生源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6。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上表现不同,其中在目标效能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相比于农村,乡镇的学生目标效能更强;而在学业规划、社会实践及目标理想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4)大学生是否加入学生社团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性分析。

不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7。

结果表明,在目标效能、社会实践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学生会的学生目标效能高于其他学生;在学业规划和目标理想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

1.3.2 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的差异分析。总体上来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年级、生源和参加社团情况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对于男女生而言在个人因素各因子上没有明显差异,男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表现大致相同,但是实际上女生的就业情况远不如男生的就业情况。这表明在当今时代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初入学的新生,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在内心为自己人生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但是很少从实际出发,所以此时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目标理想。因此对大一新生应给与更多的现实教育,培养他们树立目标理想的同时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去了解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为以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经过时间的积累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不知所措。在这一阶段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关怀与希望,同时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方向。到了大四更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找到一份价位合适的工作,但也极有可能有一些同学到处碰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应该帮助学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加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生源上的差异不是较为明显。农村的学生在个人因素的各因子得分上均表现较差,可能是由于教育方式的差距以及家庭环境和培养方式的不同,让农村学生难以融入社会或者说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更多的是不自信,所以农村学生往往在理论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往往认识比较深刻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相比乡镇、城市学生略显不足,尤为在自我效能方面农村学生的表现更加不尽如人意。但在目标理想、学业规划因子上没有明显差异,尽管经济基础与培养方式的不同,但是对于未来都有所规划。

在参加社团的差异符合预期情况,参加社团的同学相比而言其社会实践能力已目标效能显著高于没有参加社团的同学。大学时代的社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但是如果过多的投身于社团工作也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毕竟作为一名学生而言学习应该放在首位。

2 对策与建议

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年级、生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特提出以下建议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1)自我认识。充分的自我认识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那么就对应着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因此,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对此做好充分的认识与准备,进而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2)在实践中自我提升。大学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一个过渡区域。作为一名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但在课余时间应该尽量的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3)目标确认。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首先确定自己的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其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为自己制定更加符合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学习计划,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实践加以不断的重新学习,巩固自己知识。

(4)建立自信心。自信是每一件事成功的一个影响因素,作为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加以修正。

(5)抓紧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的师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指导工作队伍是同学们的热切需求。对于适应能力差的同学而言往往到毕业来临之际也未能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这就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此他们迫切的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

[1]周西安,王立军.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育探索,2012,04:83-86.

[2]岳佳坤.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华,2013,10:96-97.

[3]余新丽.职业生涯成功的三要素[J].中等职业教育,2004(17).

①本文是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业效能问卷
艰苦的学业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问卷网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