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评论员 秦晓宏:努力做到“四要”
2014-12-11秦晓宏
自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反对“四风”取得明显成效。如果说当初人们对此有“一阵风”的忧虑、“抓小事”的异议、“走着瞧”的心态,那么一年来作风建设的持续发力,已让大家感受到延绵不绝的强大后劲。今天,警车开道、特权牌照车纷纷消失,“光盘”取代了“剩宴”,“泡机关”变成了“下基层”,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发放福利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党风政风的新气象,为我们党赢得了更多民心。
如何管住管好“三公”消费,刹住奢靡享乐之风?我认为要努力做到“四要”:
要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些公共部门和公务人员之所以对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不以为耻,对中央和上级有关禁令不以为然,主要原因就是消费情况不公开、不透明,这种暗箱操作模式使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因此,要完善“三公”消费公布制度,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要扩大人民群众在“三公”消费改革中的发言权、监督权。
要依靠制度。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反对“三公”腐败,要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制度设计。例如,公务宴请严禁超标接待,但具体到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怎样界定合理与超标?上级领导下基层调研不许层层陪同,怎样接待和配合才算是合情、合理、合规?这些都需建章立制。制度界定不清晰、标准不量化、规定不细化,就有擦边球可打。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更加规范、明确,不给任何“寻找对策”留下操作空间。
要加强监督。对“三公”消费预算决算,第一是总量控制,第二是规范审批,强化监管,不能用其他发票冲抵吃喝费用。在来源上严控,自然也就没有人张罗着去请别人吃饭了。
要严肃问责。对“三公”消费腐败,要敢于出狠招,硬碰硬。当前特别要对公车私用、干部办公用房超标、“三公”经费超支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大力气清查、清理,拿出解决问题措施。对“三公”消费支出中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一查到底,对违规违纪违法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必须严肃问责,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