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制定基础教育学业达标教育的考试标准
2014-12-11陈鸣跃
陈鸣跃
【摘 要】建议颁布基础教育学业达标教育阶段的练习和考试的强制性标准,排斥加重课业负担、祸害基础教育多年的“非标准”。小学一年级至初二及高一、高二实行学业达标考试,初三、高三实行学业竞争考试,使学生12年中有10年能学得轻松愉快,能无牵挂地锻炼身体、拓展阅读,发展兴趣和特长。学业达标考试要摒除学生越能做偏难怪题则教学质量越高、教学难度向少数名校和尖子生靠、考分要拉开档次最好是纺锤形等错误的思维定势。
【关键词】基础教育 学业达标考试 学业竞争考试 学业达标的强制性标准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多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并采取种种强制措施以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收效不大,或者说根本没有效果。
笔者以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是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便全程实施学业竞争考试,造成学生至今依然书包沉重,作业、考试、补习带来的精神压力沉重,睡眠不足,影响了身心健康。孩子们整天埋头苦学,多数是浪费时间精力学各种各样、毕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会做的没有用的题目,该休息、玩乐、扩展知识面和发展兴趣特长的时间被“题目”大量挤占,学生从小善做题,但是不善“问”,不善创新创造,不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
一、关于区分达标考试与竞争考试的建议
建议中小学12年基础教育将学业达标考试与学业竞争考试严格区分开来,其中10年实行学业达标考试,2年实行学业竞争考试。具体地说就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二实行学业达标考试,初三实行学业竞争考试;高一高二实行学业达标考试,高三实行学业竞争考试。
10年实行学业达标考试、2年实行学业竞争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12年中有10年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他们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题海和考试分数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无牵挂地娱乐、锻炼身体、看课外书、做有兴趣的事和发展特长。
面对学业竞争考试,可实行应试教育,教学围绕“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转,从而使学生在升学和择校考试中胜出。
初三、高三实行学业竞争考试是迫不得已,因为初三、高三面临升学、择校、择专业的选拔或淘汰。在各种选拔或淘汰的手段中,大家同时开展做统考试卷的“比赛”,按“比赛”成绩进行选拔或淘汰,相对比较公正,也最经济最好操作。
二、学业达标考试要先定“标”
我们一直没有判定学业是否达标的“标准”。
有人说我们现在不是有“课标”了吗?“课标”实际就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课标”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很多就是知识词条、概念词条和原则性要求,属于“模糊语言”,严格意义上讲是不能作为标准的,因为标准必须是具体的、精准的、可操作的。比如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理解有关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用这些概念和性质对简单图形进行论证和计算的方法”。请问:学生会做哪些题目为“理解”?能得多少分叫“掌握”?如果确定考60分为达标,那么同一个学生或年级,用甲卷得90分用乙卷得20分,请问标准在哪里?能说考20分未达标考90分就达标吗?学业是否达标及达标程度怎样测量如何比照?……使师生几十年来不堪重负变化无穷的无边题海都没超纲没超所谓的“课标”,各种高难度的奥数题也没超纲没超所谓的“课标”。因此现行的课程标准其实并非是科学的可操作的检测工具和能用来对照是否达标的“技术标准”。
1.要确定训练标准。
教育也是训练的过程,但不能为了检测能达到符合标准的分值,就可以进行不必要的训练,或训练多少无所谓。是否完成某一阶段的教育并非只看是否通过了某一阶段的考试,还要看是否完成了某一阶段的训练过程。比如在某一教育阶段,该写多少篇作文,该看多少课外书,该上多少节体育课,其中篮球几节武术几节,该演算哪些数学题,该画哪些画,该完成哪些实验操作,等等,都应有科学、必要、有度的训练标准。
文化课的训练标准说白了主要是练习题库,它应当是经过实践检验科学论证确定以后由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是公开透明的。在学业达标教育阶段让学生做大量练习题库以外的练习属于超标,是违规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反,不完成练习题库的作业属于训练不达标,也是违规。
市面上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二,以及高一高二各种练习册习题集可谓书山题海,说明:孩子该做哪些题,该练习多少次,做多少遍,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
2.要确定检测标准。
包括试题库、试卷样本(提供题量、题项、题型、结构、知识点的分值分配等标准)以及运动和动手课程的检测标准等。试题库等检测标准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公开透明。达标检测试卷必须按照样本试卷所要求的题量、题项、题型、结构、知识点的分值分配等标准从题库中选择考题组合而成。严禁不按试卷标准用试题库以外的试题检测学生,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检测标准。
训练题可能是试题,也可能不适合做试题,却是必需的。列为强制标准的习题、试题和试卷在全市或全省范围内应当是统一的,不可随意而为、各唱各的调。
练习标准和试卷、试题标准是在对过多过滥五花八门的习题、试题和试卷去芜存菁、化繁就简后形成的:它是公开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也为规范,如同制度,必须遵循;或为“标准”工具,可直接用来对照、检测达标情况。
学业达标考试不涉及竞争、选拔、淘汰,题目应适可而止。
目前亟需将课标或教学大纲具体化,用具体的和范围固定的训练标准和检测标准体现出来,用强制性标准排斥加重课业负担、祸害基础教育多年的“非标准”。
初三、高三则实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可能有定型的公开的题库,否则不能拉开分数档次对生源进行选拔或淘汰。
三、实施学业达标考试要纠正的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一:学生越能做偏题难题怪题则教学质量越高。
现在学生做的题目比以前要丰富复杂得多,试卷难度大很多,看多年前的考试题最大的感慨是,哇,怎么这么简单!让现在普通的学生去做也不费劲。但是你能说过去培养的学生质量不如今天吗?
现在小学生做的题目常常让有大学、研究生文凭的家长、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商量半天也不会解,难道他们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不如小学生?非也,小学生会做只不过是做过类似的题目,“会照着模子套”,形成了“条件反射”而已。
牺牲学生的“副课”、课外阅读、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搞“偏难怪”,考分上去了质量却下降了。
思维误区二:教学难度向少数名校和尖子生靠。
现如今,不止毕业年级,初三、高三以外教师也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原因是考试题目“品种”繁杂多变,变化多端的题目有多少“种”?会做多少“种”题为达标?处于“黑箱”之中,而且题目“新品种”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大学毕业从教几十年的教师做统考卷得不到满分的情况司空见惯。连名校天资高的尖子生学起来都很有难度,自然超出了大部分学生正常的学习能力,不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反复操练请家教上辅导班,很多学生就“挂红灯”。这种教育多少年来使亿万学生考试屡屡受挫,从小就觉得自己笨“我不行”。多年来初三、高三以外阶段的教育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觉成功、自信,而让大多数学生受伤、自卑,此现状必须改变。学业达标考试的教学难度应当使绝大部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成功,学得自信。
思维误区三:考分要拉开档次,最好是纺锤形,不能人人满分。
制定学业达标标准的原则应当是让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学业达标标准公布以后,学生在考前对照标准就可预知自己能考多少分。像现在的重点学校,全班、全年级乃至全校人人满分都有可能。
学业达标考试不涉及生源的选拔或淘汰,没必要排名,没必要非把学生考得灰头土脸,能够大家都考好成绩为什么不可以?难道让学生在考试面前屡受挫折、心灵扭曲、丧失自信才是好的教育?而在日本,中小学生对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再考,直到认为满意为止。
倘如此,学生还有必要为分数为名次睡眠不足吗?还有必要请家教上辅导班做题库以外的、大量的、稀奇古怪的题目吗?
四、12年“全程”实施学业竞争考试脱离现实需要
学业竞争考试就是选拔或淘汰学生的教育。几十年前教育不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不高,很多适龄儿童失学,入小学要能数到100,会简单的口算,不通过的被挡在门外;初小升高小要刷掉一批学生;高小升初中要刷掉一批学生;初中升技校、中专、高中要刷掉一批学生;尤其高中升大专、本科要刷掉一大批学生。刷掉学生的手段就是考试。要想不被刷就得考高分,要想考高分就得让学生“拼命”会做题,死盯考试指挥棒。过去基础教育12年以学业竞争考试为主是迫不得已。
现在早已“普九”,相当多的地区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初中毕业后能升学,高考平均升学率在70%以上,发达地区更高。基础教育已不再需要用越来越难的试题把孩子淘汰在升学的大门外。
同时,扶持薄弱学校,校长、教师流动,教育均衡化,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严控择校比例甚至零择校等举措使得用越来越难的试题选择优生、淘汰“差生”的土壤越来越少。
基础教育12年,只有初三、高三需要用一张试卷选拔、分流、淘汰生源,因此基础教育没必要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为升学、择校而竞争上面。
五、确定“标准”以遏制基础教育的“癌细胞”
健康人身体里也有癌细胞。如果癌细胞失控,数量恶性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侵害健康机体,使变成癌症患者,晚期癌细胞到处扩散,则造成死亡。而健康的身体是能抑制癌细胞的数量暴增的。
学业达标考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能力之所谓“三基”。做题是达到“三基”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但是多年来教学目标盯在了让学生牢记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以提高分数上了,这是舍本逐末。
假设,经过实践和科学论证,确定10年学业达标阶段考试总共需要做10万题的训练量就能达到“三基”要求,再假设其中英语时态、牛顿三定律、因式分解、改病句、地球自转公转、食物链、化学键等各做1000题就能达到有关“三基”目标了,再多就“劳民伤财”。这10万题就是10年学业达标阶段考试中的“正常细胞”,是学生必须做应当会做的题目。考试试题就是从中抽取的。
如果基础教育的教学机体以正常细胞为主,那么教学机体就比较健康,有活力,教与学轻松快乐,学生有闲暇,能无牵挂地读课外书,钻研问题,发展兴趣爱好。
要命的是,在基础教育的教学机体中“癌细胞”数量失控,在这10万个正常细胞以外出现了亿万个仍在疯狂繁殖、不断变异的“癌细胞”。
我为什么说它是不断变异的“癌细胞”呢?新创制的统考试题尽管难倒了一大片考生,但下次统考这道题就不能再出现了,否则它就会成为人人会做的最简单的试题,因为学生见过的做过的题目就不难。基本的常用的应知应会的大家都会,因此就不考,专考非基本的不常用的,专拣边边角角的知识点出题。试题不断标新立异,让你猜不中没见过。近现代基础教育逾百年一代代亿万教师累计创制了天文数字般的题目,连教师毕其一生也还有很多没见过的不会做的题目。学生尽管基础知识记得很牢了,基本概念充分理解了,基本的必要的练习都做会了,基本能力具备了,但是,如果遇到没见过的异类题目,还是不会做,或者需解很长时间而考试时间又不允许。
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激活“正常细胞”遏制“癌细胞”。10年学业达标考试必须严格执行公布的训练标准和测试标准,不得出现“癌细胞”。初三、高三可创制新题训练和考试,但是如果考试涉及一年级至八年级、高一高二的内容,必须用公开的题库中的原题,否则考试指挥棒又会乱指挥、指挥乱。这样,基础教育机体里尽管有一定的“癌细胞”,但是被限制在有限、可控的范围,不会随血液、淋巴液的流动四处乱跑,扩散转移。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