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经济“新常态”与合理增长区间研究

2014-12-10刘兴远郭李宝会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常态常态江苏

◎ 文/刘兴远 郭李宝会

江苏经济“新常态”与合理增长区间研究

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江苏经济与全国一样,步入增速换挡、经济转型的新常态。江苏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未来若干年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是多少?增长的新动力源和路径在哪里?笔者依据经济理论和实践,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质

1.与发展阶段转换相适应,增速换挡成为常态

江苏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增长,1979-2013年GDP年均增速达12.4%,高于同期全国2.6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江苏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从2008年的12.7%回落至2013年的9.6%,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放缓至8.8%,至此GDP累计增速已连续16个季度下滑。江苏经济增速回落是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客观反映,也是主动加大调控力度的结果。根据钱纳里理论,江苏经济已迈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后期门槛”。因此,目前江苏经济减速符合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未来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

2.与转型需求相适应,结构调整优化成为常态

江苏发展水平正处于从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攀升的过渡期,但在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显。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产能过剩现象严重。2013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5.0%,低于广东和浙江,也低于超过60%的全球平均水平。需求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本世纪以来,江苏投资率平均接近50%,比消费率高6个百分点以上。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完善,目前全省劳动者报酬仅为42%左右,亟须加快转变“现行版”增长模式。

3.与重塑竞争优势相适应,创新驱动成为常态

江苏依靠要素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引进模仿和持续大量投资,在一些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较强竞争力。但总体看仍处在全球分工体系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够强。近年来,江苏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近10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1.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7 个百分点。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万亿元。实现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江苏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约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4.与稳增长相适应,提升质量和效益成为常态

据测算,2013年江苏经济发展质量指数为108.9(以2005年为100),年均增长1.1%。但经济结构、福利分配、环境等方面的质量都有待提高。2013年江苏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为12.4万元,仅分别相当于美国、日本、韩国的19.3%、22.9%和46.7%。2013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为33.2%,比浙江、广东分别低10.3个和6.8个百分点。实现速度稍缓但质提效增的经济增长,将是未来的常态化课题。

5.与要素约束相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常态

近年来,江苏能源消费强度不断降低,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经济较快发展。但由于重化工业比重大,能源资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江苏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虽然较低,但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同能耗产出GDP仅为美国的35.4%、日本的17.3%、韩国的54.5%。一些重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0-50%。有效破解愈益强化的发展“瓶颈”约束,提高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成为未来发展的常态。

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动力转换的关键期

1.从劳动要素投入看,劳动力供需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人口红利”加快形成

2013年江苏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75.2%,比2010年下降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标准近5个百分点。劳动力比较优势减弱,在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会削弱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江苏注重创造和培育由劳动者素质提升带来的“新人口红利”,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达14%以上。人力资本投入的较快增长,完全可以抵消劳动力增速放缓的不利影响。

2.从资本要素投入看,随着投资效率下滑、储蓄率下降、产能过剩加剧等,未来投资增长将趋于回落

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到来,资本存量基数增大,未来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投资的空间明显缩小,经济增长必须通过创新来获得。资本边际收益降低,是导致投资增长下移的重要因素。本世纪以来,江苏边际资本产出率ICOR(I/ΔGDP,数值越高表示投资效率越低)均在2以上,2011年以后已大幅上升至4以上,投资效率下滑态势明显,改善投资拉动模式已迫在眉睫。

3.从出口动力看,全球化红利逐渐释放,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弱

世界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进入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之中。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对外向度较高的江苏产生很大影响。2011、2012、2013年出口额分别增长15.6%、5.1%和0.1%。2012年以来,江苏出口增长始终在“水面”上下浮动,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大大弱于危机前水平。2009-2013年,全省净出口贡献率分别为-9.8%、6%、0.6%、1.6%和1.2%。

4.从城乡区域结构看,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对冲经济增速减缓的增长极

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是江苏推进结构调整、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2000-2013年,江苏城镇化率由41.5%提高到64.1%。根据有关规划,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72%,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年增加公共支出900亿元,将形成巨大的基础设施和消费需求。目前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的绝对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为全省发展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

5.从改革开放动力看,“改革红利”空间较大,全球化机遇仍在,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近年来,江苏发挥政府与市场的正向叠加效应,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逐步深化。2013年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54.1%。同时,江苏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开放型经济仍然呈现出强大活力。只要不断破除制度障碍,就能够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激发出来,全社会创造力释放出来。

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量化测度

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增长驱动要素研究结果分析,未来几年尤其是“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的区间将伴随着潜在增长水平的下降而适度回落。

1.经济增长率在8.2-9.5%之间

通过模型预测结合潜在产出水平判断,“十二五”后两年到“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将呈现稳中略缓的趋势,2014-2020年江苏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预期值在8.2-9.5%之间。经济增长虽然小幅回落,但可确保就业和物价问题不恶化。“十二五”时期后两年(2014-2015年)江苏经济增长围绕9%的增速波动;2016-2020年,增速区间将位于8.2-9.0%之间。预测表明,江苏经济增长虽然受短期波动因素影响较大,但长期运行趋势仍然较为平稳。

2.就业水平小幅增长

2014-2020年江苏年末从业人员总量的预测值分别为4767.5万人、4767.5万人、4777.5万人、4796.6万人、4816.3万人、4838.4万人、4858.8万人。支撑就业规模继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总量扩大尤其是结构优化支撑新增就业人员,现职人员退休腾出一定就业岗位,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将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单位GDP增速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明显上升,2005-2012年江苏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数将提高0.12个百分点,而2005年之前为0.07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实现就业目标的GDP增速底线为8.2%以上。

3.物价水平有可能逼近涨幅的“上限”

未来几年,国家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采取微刺激性政策,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推进,将拉动物价上涨,同时考虑到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江苏物价水平有可能接近于物价涨幅的“上限”。模型输出结果表明,“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江苏CPI涨幅将呈现一定的上升和波动态势,今年CPI涨幅可能达2.3%,2015年维持在3.0%左右,2016-2020年上涨3.5%左右。但由于宏观形势的不确定性,加之流动性总体充裕,如果出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强力冲击,不排除个别年份涨幅超过3.5%的可能。

促进经济适度稳定增长的因应之策

1.在传统增长力衰减情况下,应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力争在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实现突破;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和创造“新人口红利”;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引导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量。

2.在外需乏力情况下,应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要积极增加有效投入,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与乘数效应,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细化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联动机制,培育更多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群体;扩大服务消费,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力度,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率和消费率,补齐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3.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情况下,应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要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更要提高发展层次和质量,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从低到高攀升;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要着力点,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化解过剩产能为关键点,通过规划引导、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有优势、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4.在城乡发展仍不平衡情况下,应以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重要抓手,优化城乡结构

今后几年要把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推进相关制度改革,把有能力、有意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转为城镇居民,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坚持城市发展与产业成长“两手抓”,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使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有产业支撑、有就业保障。

5.在资源短缺环境脆弱情况下,应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着力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地区和行业的节能减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和绿色消费行为;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促进主要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修复;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6.在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情况下,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保障,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放开用活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管住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扣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促进转型升级,加大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密切相关审批事项的改革力度,重点是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改革,以改革的领先支撑江苏发展的率先。

(作者单位:江苏省统计局)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新常态常态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江苏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新常态报道要认识四种关系避免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