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信息化
2014-12-10杜占元
◎ 文/杜占元
坚持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信息化
◎ 文/杜占元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确立,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核心理念、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和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这是保障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基点。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1.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给教育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如美国可汗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引领的美国大规模公开网络课程(MOOC)热潮,可以说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化。他们的改革不仅把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大大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融合,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质量控制,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个性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给教育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方法的改进,而是一场深刻的教与学的革命。
应用驱动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必须坚持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1.应用驱动就是要重点推动课堂用、经常用和普遍用
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设施作为前提,没有一定的硬件条件也谈不上教育信息化,这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但是,我们的认识绝不能总停留在条件建设上,硬件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核心,必须转变观念,关键要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重点就是推进“三个用”,即“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课堂用”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中应用,每门课都要用。“经常用”就是要推进应用的常态化,成为师生教与学的一种习惯和常态。“普遍用”就是有条件的学校都要用,条件不充分的要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推动应用,使广大的教师和学生都发自内心的想用、爱用、习惯用。这种应用必须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且是对既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与提升。以应用促建设,这是教育信息化在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
2.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永无止境
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条件,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3.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
“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可以概括为建设“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机制创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教育信息化要推动改变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催生新的教育教学形态、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同时,教育信息化又涉及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重要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信息化还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特别是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推动、构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机制。
1.建立“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
要探索形成社会各方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安排,调动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育部已经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3大电信运营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想、浪潮、太极、英特尔、微软、IBM等数百家中外企业也已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来。财政部、教育部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标准,明确提出可用于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开支需求。虽然这只是一个开端,但这个开端已经打开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空间。
2.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
教育信息化还属于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须不断探索,找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今年1月,教育部已批复湖北和安徽作为省级试点,发挥省级统筹的作用,全面探索各类机制的可行性、有效性。2012年教育部启动并批复了682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在各级各类教学应用、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创新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
3.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
从组织管理上,政府部门必须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推进的责任。同时,教育系统内部要形成合力,做好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越是深入发展,与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结合就越紧密,必须要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找到突破口和推动力量。在学校内部,要充分引导、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对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参与。只有学校专心于应用,教师、学生主动参与应用,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与作用才能够得以体现,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落实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技术升级,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且制定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全面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把教育信息化分解为3个层次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基本形成了新时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1.中长期的部署
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任务和行动路线图,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信息化重在缩小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异,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在开发优质资源和关键应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创新信息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继续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重在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
2.“十二五”期间的部署
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包括宽带接入和网络学习环境等。
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推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这方面已出现不少先行探索的案例,如四川省成都市利用网络技术,组织城市学校为缺少优秀师资的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学校提供“专递课堂”,使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实现“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强调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具体就是利用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网络服务空间与环境,努力使每个学生或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网络上的个人学习与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目前,“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已由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全国教师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已由2012年不到60万个增加到目前的600多万个。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支撑“三通”服务的,是由国家级平台及省级平台共同构成的服务体系。目前,国家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都已开通服务。
3.近期层面的部署
2012年10月9日,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连续3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
推进教育公平是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价值追求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价值追求。我国目前拥有30多万所中小学,这些学校大部分都在农村,在地理位置、学校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还有6万多个地处边远山区的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优质资源班班通”的一个特殊案例,教育部2012年启动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将实现为全国6万多个地处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学点配备资源接收设备和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以乡镇中心校为核心,组织指导邻近的教学点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使偏远农村孩子在有学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接受教育的质量,在较高层次上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2012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5所地方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以网络教学为基本支撑,探索以信息化手段为载体的教学机制与育人模式,使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覆盖全国城乡的不同学习群体,努力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机会,促进全社会的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当前,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猛,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日益显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景广阔。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开放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事业。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国梦。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一直在努力,并将更
(作者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