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的疏离: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隐忧
2014-12-10薛胜男
薛胜男
电视剧《盛夏晚晴天》剧照
一、十年坎坷路——网络文学触电概述
网络文学是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文学样态。自1997年美籍华人朱孝廉在上海创立世界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至今,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注册的文学网站已有5000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以其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草根性、题材的多元化赢得了广大受众群体的喜爱。网络文学也逐步成为了影视剧改编的沃土。近年来,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持续热播,广受追捧。2010年被称之为网络文学改编年,2012年被称之为“文学改编影视的第二次浪潮”。2013年伊始,《小儿难养》、《盛夏晚晴天》、《倾城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网改”影视剧一路飘红。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的联姻,成为了文学界和影视界的关注热点。
(一)《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初次试水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第一轮试水可追溯到2000年,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拉开了网络文学影视改的序幕,这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被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电影人改编成同名电影,2004年内地又制作了同名青春偶像剧。但改编后的影视剧反映平淡,票房和口碑均不理想。
由“内地小琼瑶”胭脂的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是此阶段的小高潮。《蝴蝶飞飞》、《爱你那天正下雨》、《爱上单眼皮男生》相继被改编成青春偶像言情剧在各地方台播出。《爱上单眼皮男生》口碑和收视率上均有不俗表现。
《蓝宇》是此阶段的佼佼者,改编自筱禾的网络小说《北京故事》。由关锦鹏操刀,刘烨、胡军主演,获第38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刘烨)、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剪辑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获法国费索尔亚洲影展金环奖;200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11项提名等诸多荣誉,可见该片确有可圈可点之处,绝非仅凭“同志导演亲自操刀同志题材”的噱头博人眼球。
(二)“夜雨”中的《一支烟》——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微光闪烁
2004~2009年,网络和网络文学的飞速发展和前期成果和经验并未给网络文学改编带来繁星满天的灿烂,此阶段,网改影视剧的命运暗合《给我一支烟》改编《夜雨》意境——如夜雨中闪烁的烟头,火光微弱。
根据“中国内地最红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改编的电影《请将我遗忘》曾传言被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尽管对作品进行了“亮化”处理,有一个温暖的结局,因保留原著中主人公自我堕落、声色犬马、失信不忠等负面内容,成为第一部在播出中途下档的电视剧。
著名导演赵宝刚操刀,根据网络小说《给我一支烟》改编的电视剧《夜雨》因涉及娱乐场所中的交易、暴力、冷漠等敏感字眼,雪藏三年才通过审查上映。
蔡骏,中国网络悬疑惊悚小说第一人,2000年首次在网络上发表短篇小说《天宝大球场的陷落》,至今发行作品500万册,连续五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畅销冠军记录。但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第19层空间》、《荒村客栈》、《魂断楼兰》虽能顺利通过审查如期上映,但改编效果差强人意。对此,书迷们很郁闷,蔡骏很无奈,表示“对改编爱恨交加。”
(三)佳期如梦——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蜜月期
2010年被称之为网络小说改编年。
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后宫剧大行其道。2010年3月,改编自《未央·沉浮》的《美人心计》上海电视台首播后在多个省市地方频道皆取得当地收视冠军。乘此东风,2011年,“网改”后宫剧《倾世王妃》、《甄嬛传》、穿越剧《步步惊心》等相继上马。《甄嬛传》两岸热播超过30回,点击率超过25亿人次,至少9家地面台创下当地收视年度第一的成绩。《甄嬛传》创下的收视奇迹,引发古装剧“井喷”,2011年4月至6月,全国获准发行的国产电视剧为113部,历史题材上升到59部,占52.21%。
由网络文学改编的青春偶像言情剧收视成绩一路飘红。2010年《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央视开播取得不俗成绩;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佳期如梦》与《泡沫之夏》则在内地与台湾两岸同时开播,《佳期如梦》在世界杯以及《三国》等热门电视节目的夹击下,虽网友恶评如潮,收视却一路飘红,平均收视份额4.16%,受众8000万,收视成绩近1点;2011年《千山暮雪》首播收视份额达到5.19%,稳居同时段电视剧第一;2013年《盛夏晚晴天》以1.212的收视率冲上收视榜第一,视频网站的单日总播放量为2046万,成绩骄人。
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生活伦理剧持续升温。导演滕华涛与网络作家六六联手打造的多部生活伦理剧创下部部走红的骄人成绩。2007年根据六六热门小说《双面胶》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开播,平均收视率9个点以上;2009年初同样改编自六六作品的《王贵与安娜》因其轻松幽默的轻喜剧风格获得受众青睐,平均收视率6.78;同年末滕华涛与六六再次推出力作《蜗居》,在上海电视台播出时创下了7%的高收视率;在北京影视频道播出时创下北京地区平均8%的超高收视率,一度引爆住房问题,官商勾结、小三,房价飙升等热议话题。2013年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80后育儿戏的开山之作《小儿难养》引发荧屏“育儿潮”,首播当日收视就达到3.35,市场份额8.28,晚间黄金档收视率全国电视第一名。随即上映的《宝贝》选择70、80、90夫妻孕事,将婚育话题一剧囊括。
在电影大银幕,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也赚足了眼球。2010年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2012年陈凯歌的《搜索》、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2011年滕华涛的《失恋33天》、2011年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2012年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均创佳绩。
二、繁华背后的隐忧—— “网改”影视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疏离
以电影、电视剧为主的影视文化关系到一个社会民风民俗的形成,是当代社会的价值系统、知识系统以及一切人文文化的集散地,也是全民道德养成的社会人文生态环境。影视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文化构成之一,认识教化功能强大,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根据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大都取得高收视率和高票房,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源于庞大受众群体的支持。据2012年12月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 2.33亿,网民使用率达到 41.4%。据CNNIC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中有79.2%的人愿意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基于这个庞大市场,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开播前即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其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但在网络文学与影视剧的联姻热潮下,暗藏着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疏离的隐忧。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融合又竞争,各国文化既借鉴又激荡。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传统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国家间除了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还有价值观、民族文化等软实力的较量,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一)“网改”影视剧的类型化背离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我国影视剧跟风复制的类型化倾向一直备受诟病,而“网改”影视剧的类型化情况更为严重。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度调查报告显示,近10年网络文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每年诞生3万余部长篇小说,存量超过当代文学纸质作品60年的数量;网络写手3万余人,拥有上亿读者,而且网络文学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如知名文学网站“起点中文”开设有“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职业、历史、军事、游戏、竞技、科幻、灵异”12种文学类型。而“榕树下”则开设有“都市、青春、言情、悬疑、军事、历史、幻想、童话”8种文学类型。
相对网络文学数量和类型的丰富,“网改影视剧”显得很单一。主要集中在言情剧、后宫剧、生活剧三大类型。就连张艺谋和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也谨慎地选择《山楂树之恋》、《搜索》,以言情剧作为自己“网改电影”处女秀。究其原因,主要是上述类型题材相对安全,故事可读性强,人物冲突多,拍摄成本较低。2011年末推出了“网改”电影《失恋33天》,不到1000万元的制作成本,拿下高达3.5亿元的票房,成为网络小说改编作品的成功范例。而最受观众欢迎的惊悚玄幻小说《鬼吹灯》系列,虽然多次传出即将改编拍摄,因涉及神怪、玄学等敏感话题,加之拍摄宏大神秘诡异场面的成本很高,故虽改编权已被中影集团买断,拍摄迟迟没有启动。
从受众角度分析,“网改”影视剧的类型化,正如电影大师安德烈·巴赞所言,类型电影是大众心理密码的显现。“网改”影视剧的类型化趋势,是受众心理需求和审美取向对影视创作的必然影响。
从制作方来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铁律。影视市场也如此。“网改”影视剧成功范例往往是低成本、高收视率(上座率)的双丰收的典范,制作方对之进行复制与再现,是最快捷保险的成功途径。
急功近利的复制导致“网改”影视剧类型化严重,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
从艺术的使命和责任层面上来看,“网改”影视剧作为拥趸众多的艺术形式,应当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下,深层广泛地体现人类社会、网络社会、自然环境、网络环境丰富多彩的真实本质,体现人类多元、深层的人文关怀,体现对生命价值的深度多元的诉求。但“网改”影视剧却以严重的类型化对社会、生活、人性简单粗暴进行图解;题材的类型化消减了社会历史的多样;剧情的类型化消减了生活的丰富;人物的类型化消减了人性的复杂,不利于影视创作的独特性或个性化发展,更无法企及“艺术作品代表了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在精神和艺术上的高度。[1]
(二)“泛娱乐化”的审美追求弱化了影视剧的熏陶作用
教化熏陶和娱乐享受,是大众文化的两大功能。充分发挥大众文化的熏陶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重要途径。而“网改”影视剧从文本诞生到剧本改编到影片上映,娱乐始终是第一要旨。
互联网被誉为众声喧哗的狂欢广场。在狂欢广场中萌芽成长的网络文学“用平常心去写,就为了玩。”(慕容雪村)。以自娱娱人的姿态,从精英书写和宏大叙事中突围,为受众提供了文化消费中的精神快餐。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其娱乐化程度更甚。为迎合网络文学粉丝,改编者不仅保留了原著中戏说历史、解构经典等娱乐化素材,还通过场景、表情、音乐、服装等元素强化其娱乐效果。如《宫》、和《步步惊心》同样的“九子夺嫡”题材、同样的穿越剧情,因俊男美女加盟、制作精美、场景唯美、音乐动人,依然得到了粉丝的热捧。再如《杜拉拉升职记》打着职场励志招牌的爱情剧,电影电视轮番上映,剧本所宣扬的励志主题,完全被充斥全剧的美人、美服、美景和植入广告所覆盖。
娱乐是人的天性,也是影视文化的一个基本属性,但如若不加节制,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愚乐”。人类也就难免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网改”影视剧对年轻受众潜移默化作用特别突出,如果仅为追求收视率和高票房,降低精神和文化高度,丧失其应有的社会教化功能,就会完全沦陷为媚俗的娱乐工具,最终不免陷入被社会诟病,受众唾弃的局面。唯有主动承担正面教化和熏陶功能,打造使年轻受众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的精品,让钟情于“网改”影视剧的受众在娱乐和享受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与受众和影视市场共同成长,才能获取强劲的发展动力。
(三)“网改”影视剧琐屑叙事中民族精神表现不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一。
以言情剧、后宫剧、生活剧为主的“网改”影视剧,摒弃了沉重的宏大叙事,热衷于在庸常生活中不厌其烦地进行家长里短、油盐柴米、尔虞我诈等琐屑化叙事,既漠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又逃避大众文化的社会承担。
同样是通过后宫生活琐屑生活表现女性的争斗与成长的后宫剧,韩剧《大长今》宣扬的是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传播的是韩国传统文化中“宽容、博爱、正直”的正能量。而根据我国网络文学改编的《甄嬛传》讲述刚入宫时心地善良、简单纯朴的女孩甄嬛,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系列惨痛教训后,她终于懂得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比对手更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故事,传递的是扭曲的“以恶抗恶”的价值观。
《大长今》通过精巧的故事、精美的菜肴不厌其烦地宣扬:“千万不可以呈上对吃的人有害的饮食”、“绝不让饮食成为某些人牟取财富和权势的工具”,弘扬健康的韩国饮食文化,给受众以极大的视觉享受,又弘扬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而《甄嬛传》中美食、鲜花、香料、华服等美好事物,总是被用于陷害、催情、流产、不孕、杀戮等阴谋。因该剧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受到《人民日报》“以恶抗恶腐蚀社会道德”的严厉批评。
虽然生活剧是规避了政治话语的世俗性作品,但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不是它的全部。韩国的生活剧非常重视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以170集的《看了又看》、83集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为例,在冗长的剧情和琐屑的叙事中,生动细腻的细节完美地融合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谐社会、文化传统等概念。对长辈的尊重、对传统的恪守、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在剧中反复表现。
我国的“网改”生活剧题材时尚,冲突激烈,受到观众热捧。但家长理短、柴米油盐的琐碎叙事中,世俗和平庸占据了主流,对我国“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不足。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双面胶》、《蜗居》、《小儿难养》、《宝贝》等的作品不厌其烦表现婆媳大战,夫妻出轨,小三横行,二奶搅局等冲突,过度地激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消极影响不容小觑。有人声称:看了《蜗居》不敢恋爱;看了《双面胶》不敢结婚;看了《小儿难养》不敢生育……同样是国产生活剧,《渴望》中刘慧芳、宋大成所代表的中国老百姓的善良与宽容感动了几代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达观乐天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真诚的道德信念传递着温暖人心的强大力量。我国的网改影视剧要想走得更远,应从民族精神中挖掘直面现实的勇气,关注人性的温暖,呼唤家庭责任和社会良知,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正确的伦理道德,引领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网改”影视剧不应丧失它应有的认识教化功能,应该引导社会个体以符合国家现代化要求的价值标准解决由于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所引发的自我意识矛盾,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它独特的影响和作用。这也是影视剧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恩格斯.致婓迪南·拉萨尔[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9卷.1953:58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