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研究
2014-12-09唐忠林龚瑞
唐忠林?龚瑞
摘 要: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发端,具有永恒的进步意义。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君民水舟论”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批判性的继承儒家民本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字:儒家;民本思想;传统文化;和谐社会
一、殷周民本思想的萌生
在有籍可考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民本思想最早可追溯至殷周之前。反映原始生活的神话和传说中就有民本思想的胚芽,如有巢造屋,神农尝草,隧人取火等,这些传说虽然不能当作信史,但是都反映了在人类社会的形成之初部落首领对部落成员和社会所表现的本能性的责任感。如《尚书·吕刑》中说:“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惟殷于民”。禹在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盘庚时期就有了“重我民”、“施实德于民”的认识。周初的统治者鉴于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修正殷商的天命神权观念,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且把民提到了比天更高的地位。《尚书·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些观念表明,民本思想在殷周时期已经萌发并引起统治者和文化精英的关注和认同。
二、春秋战国民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作为“显学”儒家思想长期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经过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完善,在秦朝统一之前儒家的“民本”思想的早期理论体系业已构筑。
1.孔子民本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谓“仁”即是主张“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为此孔子曾经不禁感慨:“苛政猛于虎也!”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同样认为“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更是整个西周社会的行为规范,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尊卑有别,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孔子继承了周公保民、惠民的思想,“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崔迎军先生认为:“孔子传承上古民本思想,赋予“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2.孟子民本思想。孟子生活在战国中后期奴隶制度最终崩溃,封建社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基础已经建立。与此同时日益强大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孟子敏锐捕捉到解决这一现实主题,对人民的力量和重要性做出重新的评估。孟子提出赢得争霸战争和缓解阶级矛盾的策略。把国君自上而下的权威转变为民众自下而上的支持。作为交换,君主需要给予民众相应的利益,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以施行仁政作为民本思想的最终归宿,为此孟子在会见齐宣王时提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由此可见孟子认为,国君在思想上重视人民还远远不够,应该在实践中去贯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这便意味着,如果君主危害到了国家政治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人民就可以揭竿而起另立君主;设立社稷、祭祀土谷之神却不能风调雨顺、恩泽百姓,反而造成了灾难,人民就可以另立社稷,变更国家政权。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政权的更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孟子认为认为君主应该保证农民的经济权利,“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的生活,如果只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人民死活,就无异于“率兽而食人”就不能为民父母。其次孟子认为孟子认为,对普通百姓而言,无恒产则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七)》)。再者主张复行西周的“井田之制”,将公田的收入上缴国家,不再对百姓另征赋税,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他设想“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相比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孟子主张君主对待百姓,应该做到教养结合、先富后教。“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3.荀子民本思想。荀子,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上承孔夫子,下启董仲舒,身兼儒法两家之长,谭嗣同称赞其道: “两千年之学,荀学也”。荀子生活在战国后期,从各国兴亡的教训中,他看到民众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哀公》篇说: “丘闻之: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以政裕民,裕民是社会稳定,取得民心和增强国力的基本保证。孔子主张百姓“庶而富”和先富后教,但他重于讲理论,可行的实际措施少。孟子主张“制民之产”、“取于民有制”,以保证人民的生产、生活。节用裕民。荀子崇尚节俭,他提出治国富民要“节其流,开其源”,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荀子提倡全国范围内推广“节用”的原则,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特别是要反对君主的暴敛和奢侈。《国富》篇指出:“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反之,“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岁则出实不半,上虽好侵夺,犹将寡获也。
三、先秦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源头,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精髓。但是先秦民本思想终究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精英和知识分子不可超越的缺陷。我们必须承认,孟子的基本政治思想是君主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君主思想与民本思想是并行不悖的,更确切地说,其民本思想是为培养和造就圣明君主而设计的鞭策之法,是其为基本政治构思的实现而打制的并不强韧的调节工具。但在今天仍不失其应有的时代价值。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资源,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尚书·吕刑.
[2]四书五经·尚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论语·公冶长.
[4]崔迎军.从《论语》看孔子的民本思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J],1985.
[5]孟子·梁惠王上.
作者简介:唐忠林(1987-10),男,安徽阜阳人,长江大学文学院中国史专业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
龚瑞(1993-02),女,湖北十堰人,长江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