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分析
2014-12-09潘谈
潘谈
摘 要:在众多学习思维中计算思维是最有效的学习思维模式。目前,我国教育界中已将此模式广泛运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通用型极强的学科,需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计算思维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了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进步。本文主要针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思维;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思维,已被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推动其他各科的学习。由此可见,通过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应用技能,还要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贯彻落实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思维,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 重视学生主观计算思维意识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得学生的其他各科学习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各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重点突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无形当中得以提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1]。一方面,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划分,形成不同的知识单元,使得学生能够梳理好自身所学知识,促进了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理解各个知识单元的内容,对于只是内部所蕴涵的内容应重点讲解,以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时,通过介绍数据的两种存储结构,并以此为线索对数据的线性、树型结构存储进行讲解,为后面讲解二叉树数据的遍历时要运用到的思维打好基础。这一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主观计算思维能力,才能使得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知识的学习。再如在讲解操作系统中线程和进程的知识时,教师应为学生举出一个程序执行过程的例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述过程中还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阐述系统处在不同时间段应完成的操作以及切换等。举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促进学生主观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注重计算思维与专业实践的结合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通过向计算机专业以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广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每位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找出其他课程的关联之处,以实现其他课程的共同进步[2]。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加快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速度。各教育者均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思维对其他课程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的开设上达成共识,希望能通过该课程的教育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的基础各有不同,在教学中典型案例或模型能够有效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模型的建立或典型案例的举出均实现了将计算思维与专业实践的结合教学,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解决。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思维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这一教学方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注重计算思维与专业实践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网络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借助关注点分离法,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转移到网络的应用及其组成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网络已有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产生陌生感。学生将实际生活中运用网络的思维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实现计算思维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系统的讲解相关网络知识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巩固了自身所学的网络基本知识,由此可见,加强计算思维与专业实践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现阶段通过针对性的设置系统课程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这是新课改时代下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之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燕,潘亚平.计算思维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谈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9(05):63.
[2]朱鸣华,赵铭伟,林鸿飞,等.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教学.2012,15(5):24.
[3]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教学.2010,5(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