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4-12-09明晶

学理论·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型思政课高职院校

明晶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下,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便成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顺应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注重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望利于目前高职思政课队伍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274-02

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师型”教师即为持有教师资格证,职称达中级以上,具有思政课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即既具有双证,兼具有双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存在知识结构陈旧、实践能力不高、教学针对性不强、与职业教育脱节等问题,不能满足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建设双师型教师,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完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本文重点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对提高高职校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生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日后在社会上的作为,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高低。高职生一般理论知识较为浅薄,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导性较低,思想认识水平低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表现出是非模糊现象、行为规范问题及心理卫生问题等。因此加强其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其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操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其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光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与实践操作和锻炼相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近年来,各高校的思政课却往往理论教学有余,实践指导不足,对学生的学习考核也多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课程教学目标差距甚远。究其原因,与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及思想认识不无相关。一些教师知识结构及综合素养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还有些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只是单纯教授理论知识,没把实践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建设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思政课“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2.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高。目前高校中的思政课属于公开课,相对专业课来说没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逃课、挂科严重等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也未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导致一些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工作懈怠,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成正比。但其实这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有关,如果改变其纯理论教学的现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应用型,学生便不会倍感乏味,教师也能从多角度入手准备教学资料,对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中与学生关系不仅仅是教授,还有研究和探讨。这不仅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教师拥有工作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充实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挑战,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完善。

3.有助于高职院校的校园和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对学校而一言,实施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够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能确保能更好地将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会议精神、法律法规等宣传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了解社会,同时加深对本校的了解,对学校的办学宗旨、发展趋势有所掌握,以协调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改善师生之间的原有的机械的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身的归属感。思政课同时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对于一些有思想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改善其不良行为,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意识。由此减少学校违纪违规的现象,促进校园的安全、和谐、稳定和顺利发展。

4.有助于适应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变化。近年来,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意在为社会提供技术性、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增加专业课的课时量,通过外出实习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技能,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由此便导致思想政治课等公共课的课时量缩短,但对于个性分明、要求较高的90后大学生来说,较短的课时量是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而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等公开课面临教学时间短、教学要求高的问题。所以建设思政课“双师型”教师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通过教师提高自身技能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边教学边引导,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社会发展现状和自身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地顺应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可行性

1.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及制度保障。2005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即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要求高校课程要实现实践教学规范化。201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也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而近年来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中也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的环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种形式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加强和规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此等文件的出台和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都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2.高职院校与国内外先进的高职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强了与国内外发展较好较快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联系,会定期派送有发展潜质和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到发达地区和国家学习进修、学习国内外高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念,观摩其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備,积极参加国内相关领域的会议和培训,并将学到的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最新经验带回学校,使得国内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能与国际接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也可通过此途径提高综合素养,加强实践指导能力意义重大。

3.高职院校展开的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等有利于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的专业,比较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操能力,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自企业,或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和经历,高职院校本身也为教师创造机会到校外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挂职训练,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阅历、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尤其对刚出校门便走进高校工作的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教师,更注意对其的培养和锻炼。思政课教师亦可在校外的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或在学生实习期间针对学生的遇到的生活和思想问题进行帮扶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以上措施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一方面了解国家社会及学科的发展动态、学生的所想所行,以利于工作的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可以把校外的所见所闻、社会发展动态融入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水平。再者思政课教师可以将社会实践和科研课题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学结合的科研项目。为学院争取科研经费的同时,也可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4.高职校园的评聘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师师资的考核、评价和晋升制度上做出相应调整,进一步完善了评聘制度和激励机制。在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和评聘机制,在职称评定、等级划分和人事聘用上更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科研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较多、科研项目较多和社会实践丰富的教师在评聘上给予量化加分,对于在校外挂职锻炼的职工会给予精神的奖励,在人事考核和晋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此外,高校中已经实施的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等体系,也是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以上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评审办法等,皆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思政课教师朝着“双师型”奋斗。

参考文献:

[1]范卉敏.“双师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2]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3]杨小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郭金玫.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4).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双师型思政课高职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