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
2014-12-09肖姣平谢勇军
肖姣平 谢勇军
摘 要:当代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缺失主要表现于就业取向功利、就业目标模糊、个体至上化、职业精神缺失等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培养当代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精神。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学生;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181-02
在现代社会,当代青年的价值实现程度已经构成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人类迈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代中国也发生深刻变化,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将这种变化概括为“四个深刻”,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1]。诚然,此种深刻变革伴随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着当代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当代高职学生扭曲了自身的就业价值观。因此,加强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当下,探究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这无疑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题中之意。
一、当代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党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当代高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从微观上来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人才市场出现的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主流是积极的,但在多方因素的制约下,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了就业迷茫、心态消极、意志消沉、价值迷失、行为失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就业价值观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取向功利。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与侵蚀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出现纷繁复杂的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得相当比例的高职学生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热衷于拜金逐利,利益至上,缺乏奉献精神。比如,部分高职学生有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但在求职时会选择待遇好、工资高、条件好的岗位,不愿意从事累、苦、脏、险和低工资的岗位,特别是不愿意去西部艰苦地区或边远落后地区就业。
第二,就业目标模糊。据调查,绝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毫无实际意义[2]。基于此,他们缺乏人生理想的规划,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消极态度。一方面,他们没有及时地跟踪市场的需求,对当前的就业环境缺乏充分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就业目标认知模糊,对就业岗位选择相对随意,更多情况下是以工作报酬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从而忽视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第三,个体至上化。部分高职学生在工作中过分关注个人利益,他们把自我利益的实现和促进自我发展作为人生最大追求,信奉自我价值高于一切,严重缺少社会责任感。比如,不少高职学生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工作只求回报不求付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愿真正主动地为集体和他人以实际行动给予付出。
第四,职业精神缺失。有关资料显示:“高职学生在工作中存在职业精神普遍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缺乏敬业精神。”[3]由于缺少爱岗敬业意识,刚工作时具有浓厚的热情,但往往不具有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力,使得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常常会选择逃避甚至选择放弃工作的行为。比如,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等职业实践活动中,因薪酬低于正式员工而心态失衡,也有因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而半途而废。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从小岗位干起,也不愿意开拓新的途径。在当前就业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的情况下,仍然很少有年轻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地进行自主创业。
总而言之,伴随社会的整体进步,给当代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带来了新的冲击,导致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就业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困惑,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开始滋生、蔓延和膨胀。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共同价值”导向筑牢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根基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这一重要论述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这种意义上,意味着高职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具有不可回避的特殊意义。
首先,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实价值目标,是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或核心利益,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富强”即国富民强,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目标。“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这充分体现的“人民性”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价值取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理想。概言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能够激发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其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想价值属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理想状态。“平等”指的是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根本途径,通过法治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体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国家才能安邦定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为每一位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社会价值保障。
最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道德准则。“爱国”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敬业”要求公民积极树立职业理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真实可信、讲求信用。“友善”即友好善良,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概言之,“三个倡导”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为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筑牢了基础,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广大学生,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引导力。当下培育当代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和教育功能,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富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优化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在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要为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平等环境,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不得歧视高职院校毕业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在贷款、税收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社会各界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价值观教育,鼓励他们洞察自我,实事求是地对自己合理定位;教育他们在就业选择时不局限于条件好的经济发达地区,要放宽视野,勇于选择西部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尤其要树立基层就业的职业价值观,广大青年只有深入到基层,才知基层工作的辛苦,才能得到锻炼和磨砺,才能具有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相关部门引导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要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正确面对就业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曲折,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形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二,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应有功能和作用,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共青团组织在就业辅导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爱国主义、敬业奉献精神来引导高职学生到祖国最需要、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安心工作、任劳任怨,让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认清和体验到自身的历史使命,从而自觉地确定自身职业目标,逐步形成良好的就业价值观。
第三,高职学生需要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思想,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高职学生要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实习训练、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见习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跟踪市场的需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自己的行为规范;要善于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相结合,摆正思想、面对现实,在职业岗位上力争人生价值的实现。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大学生创业创新。当代高职学生要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于挑战,积极创业。自主创业不仅实现了自我就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无疑成为双赢之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主创业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将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综上所述,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民族振兴的具体体现。培育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对策,有助于解决当代高职学生的就业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70.
[2]刘锦霞.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3(10):125.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