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2014-12-09何璇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交用户信息

何璇

摘 要:社交媒体作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媒体交流平台,它的出现,对人类的沟通模式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其发展速度更是令世人惊叹。 针对当前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概念的梳理以及现状分析,思考社交媒体引发的诸多问题,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交媒体;融合;商业化

一、社交媒体概述

1.概念界定。近年来,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一词成为了全球互联网平台上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学术界,对于社交媒体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着多个版本,但是,尽管界定方法不一,社交媒体在其内涵以及外延上的表述都是相对一致的。社交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学者安东尼·谢菲尔德的著作《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他将社交媒體定义为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具有参与、对话、公开、交流、社区化、连通性等特征。

随着社会及网络媒体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也发展出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将社交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相较,其最大的不同是作为新媒体的开放性以及互动性,用户将享有更多的自主权。 笔者认为对于社交媒体较为恰当的表述,是在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渗透及影响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类新兴媒体,为人们提供创作、交流、分享观点及资讯的虚拟网络社区及平台。

2.形成阶段。分析社交媒体的形成,全球几大社交媒体的诞生时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993年诞生并于 1999 年正式命名的Blog,2001年出现Wiki,2003年的Myspace,2004年建立flickr,同年出现Facebook,2005年的Youtube,2006年的Twitter。上世纪90 年代,当社交媒体的概念第一次出现于世人眼中, 便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线, 到2010年,在这被视为社交媒体形成过程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中——Facebook在世界品牌500强排名中,首次超过微软位居世界第一,并超越古歌成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

从信息科学领域看,“社交媒体”是以Web2.0的思想及技术为基础的一类互联网站,相对于Web1.0时代,Web2.0的出现使用户成为网络媒体的真正核心。个人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在信息的收集、制造、 发布、传播上,成功打破了网络用户只能通过互联网单向获取信息的传播途径,并且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壮大,逐渐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媒体力量。

二、社交媒体的现状分析

1.社交媒体的技术现状。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人们对于社交网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2001年互联网公司在大泡沫崩溃后,开始重新整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机制,并催生了以个性化为起点、以开放性为动力的技术思想,开发了如即时通讯、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服务,稳固了社交媒体的前沿地位。

目前,社交媒体拥有着空前庞大的用户群,除去上文提到的社会化网络技术,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例如,由于社交媒体逐渐走向手机等移动终端,移动设备的网络传输速度便成为影响社交媒体适用性的技术关键词之一,如普通的网络,其下载速度低于预期的速率,理论上的70kb/s 实际上只能达到30kb/s,而4G、wifi的出现预示着这一问题的改善,目前的网络传输技术,正着重于解决降低成本、提高速度等问题。

另外,如终端软件的漏洞修补、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控制病毒传播等这些技术 的不断更新,也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良的使用体验,同时促进社交媒体更快更好的发展。

2.社交媒体的应用现状。第一代社交媒体诞生被认为是1997年SixDegrees网站的出现,但这一代的社交媒体在应用上,由于服务、用户粘性、用户线上活动时间等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热情和认可。2004年,第二代社交媒体平台出现,赋予人们更多个性化的展示,如上传照片、发布短消息、与好友分享以及评论某个共同关注的话题等。这些超出现实中人们自我传播途径的应用功能,使得第二代网络媒体获得了普遍欢迎。

近年来,社交网络进一步发展,支持实名化的社交媒体形式开始出现,这些网站通过鼓励用户使用真实身份,绑定号码以及推荐可能认识的朋友等应用功能,迅速换来用户活跃度的大幅提高。 调查问卷显示,人们在“选择社交媒体时考虑的因素”中“平台上同 学、同事、熟人多”这一因素约占89.3%。

除去上述的好友交流、信息发布以及构建弱关系链等功能,如今的社交媒体,还发展出另一个重要功能——商业。实名制导致相对私密和可靠的社交圈,朋友之间的推荐及购买信息更可信。 以2009年上线的新浪微博、以及2011年出现的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网站为例,二者在积极构建良好媒介平台的基础上,其商业功能也在国内市场不断创造着辉煌的成绩。如何平衡商业和社交之间的度,也成为当下社交媒体在应用方面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三、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

1.媒体的融合与信息整合。随着社交性媒体的系统架构以及运行模式的逐步完善,社交媒体产生的信息从表向、碎片化走向深刻和优化整合。一方面,当大数据时代来临时,社交媒体所具有的人际、群体以及大众传播职能,也使其不可避免地走向融合,融合包括信息的高效收集和适时传递。

另一方面,为保证用户对社交媒体持续的黏性,开发者开发者不得不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体验,他们或许会适当考虑解决当下社交媒体的信息碎片化问题。媒体融合为用户带来方面的同时,也导致信息过载和信息污染现象,而在难题面前,我们首先要应对的是如何将海量的信息及时整理,而不是堆积在用户“手上”形成另一片海洋。

2.积极走向品牌及商业化。社交媒体将体现出更多的诸如广告、公关与品牌营销等品牌商业模式,并且持续改变行业的运营和盈利模式。目前,社会上的商家必须要学会利用社交媒体的有利条件,将商品内容资源和社交媒体上的网民直接对接。

首先,网络技术的运用为社交媒体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技术一方面为媒体形式的发展提供存在可能,一方面也为其创造着新的商业价值。云计算、移动支付、大数据、 二维码等在满足用户在社交媒体中获得准确信息、完成消费等需求的同时,又不失趣味性。

其次,社交媒体或将走上品牌化和商业运营的道路,成为品牌营销与产品销售的最前锋。当下,大众媒体正因受到自媒体的冲击而逐渐减少,预计在10年后,自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在内将会成为媒体的主流。那么在未来,接触与了解客户的方法只能是与之建立一个长期的沟通渠道,这也就是商家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品牌化战略。把潜在用户转化成用户、把用户转化成忠诚用户,通过长期的交流比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方式,将品牌化的自媒体集内容生产与品牌营销于一身,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四、结语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见,社交媒体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任何传统大众媒体都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媒体理念的不断成熟,社交媒体的优势也在不断显露。 未来,社交媒体将与现实更加紧密地链接,帮助人类建立一个真正的跨平台体验,完成信息的无缝交流,最重要的是让用户用最有效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

参考文献:

[1]保罗·莱文森. 新新媒介[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社交用户信息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