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4-12-09程先平
程先平
摘 要:学生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思想品德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地位偏弱,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还不强烈,因此,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是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六个方面谈了如何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进行了深入细致阐述,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字: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学生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情操和优良个性品质的主渠道。因此,思想品德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应该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和家长往往注重的是语文、数学等应试科目的学习,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高,所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最大限度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势在必行的。根据我从教几十年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经验来看,我认为要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案例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兴趣来源于求知欲望,而传统的说教式的、硬灌式、注入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许多“大”道理难以深入人心,并且显得枯燥无味,所以,适当的多搜集一些相关知识的案例,把要讲的道理融入案例中,让学生围绕案例开展讨论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在讲《我心中的老师》时,给学生播放了身边的老师先进模范事迹的视频,让他们谈谈观后感,分析视频中老师任务的典型性格和优良品质,开展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同时,老师的优良品质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并提升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但不能拘泥教材,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把思想品德课知识贯穿到学生生活实际中去。例如在讲尊重、礼貌、乐于助人等概念术语时,要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讲如何尊重老师、孝敬父母、帮助他人等,并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例如,主动给老师打招呼,课堂坐姿端正、主动回答老师问题,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帮父母做点适当家务等等,将课程中要求的优良品质内化到学生长期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有所获。这样,学生有了良好的养成习惯和道德习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实现。
三、讲求艺术,增进效果
上课是一门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老师上课效果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是否讲求教学艺术。例如,老师的语言是否幽默诙谐、是否生动有趣,教学进度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材是否恰如其分、紧扣主题,老师对中心议题设置的问题是否难以适当、层层深入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有过硬教学基本功前提下,在课程设计环节要多下功夫,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各种预设。同时,教师要运用课堂教学机智,对学生临场出现的涉及思想品德的不良问题,开展实时帮助和引导,往往能使课程主旨自然延伸,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力求实效,注重生成
思想品德课,重在解决学生问题。其课程主题,可以不局限于课程章节顺序,更应该根据班级实时发生的情况,确定教育主题。例如班上有人打架斗殴,我们可以开展遵纪守法、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母亲节到了,我们可以开展孝道文化教育,利用清明节到烈士纪念馆扫墓机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班级卫生搞得差,开展爱护环境卫生教育等。这样,将思想品德课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将课内知识与课外行为相对比,讲求课程主题的生成性,一定会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学生更易产生情感共鸣。
五、注重实践,深化认识
思想品德课涉及的社会知识,五花八门,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所以,我们不妨将社会作为大课堂,带领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比如,我在讲述《保护环境》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通过实地查看、网络搜索等方式,记录身边环境情况,并对之进行个人评判,提出整改措施,然后将调查总结情况在班级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老师适当进行引导、总结,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了环境对我们生活学习会带来什么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老师适当的给这些新闻进行一些点评,认识我们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带领他们参观烈士纪念馆,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他们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让学生融入社会,是了解社会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法。
六、资源整合,促进教学
一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视觉,将一些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知识案例化,善于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二是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不是考试学科,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对这门课的主观学习愿望往往难以调动,此时,我们不妨抽取一些语文课文中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作为授課素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意义,这既有利于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也有利于应试科目的学习,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会有所提高。三是要与校内外资源整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担任思想品德课的老师的事,还与其他科任老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及家长息息相关。所以,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走向课外,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学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才能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