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数学预习的针对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12-09向荣莲
向荣莲
摘 要:预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既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针对性;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既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在现在提倡的“互动课堂,学程导航”的模式中,课前预习虽然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课前预习放课堂
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本,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本,对课本的内容不熟悉,书中的重难点无所了解。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课本的前准备,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本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
2.课前预习一刀切
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脱离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好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因为对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过于随意性,有些内容就是直接照搬书上的例题,学生照抄书上的例题就能应付,效果非常不如人意。
3.课前预习无检查
有些老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樣,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创建“以优领先”的学习小组,为有效学习创造条件
为了增强预习的有效性,我尝试把班上数学成绩好的12位学生任命为数学学习小组的组长,其余学生自由选择加入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每组都有“领头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的“自由情结”并相互监督,为有效预习创造了条件。
2.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内容
合理的预习内容往往体现了合理的预习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预习,故而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1)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2)要有启发性,即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3)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4)要难易度适当。指导预习时应注意设计问题时难度因人而异,不能全班一刀切。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预习也不例外。如果提过高,过难的问题,学生即使预习也完不成,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如指导预习“角的初步认识”可设计如下问题:角是什么样的?角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找找生活中的角。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可设计类似“你还能怎样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你能背诵乘法口诀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等类似题目。
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除了教师在对教材深度了解后合理设计预习问题外,应重在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3)要虚心请教。在预习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独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从而为上新课做些必要的准备。(5)要认真做好笔记。
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分成这样几种:(1)教师参与式,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并给以正确的引导;(2)教师检查式: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对于重点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作业;(3)小组汇报式,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放手给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去检查,然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课前或课上汇报)(4)考察式,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其中一课的知识点编排出考查题,在数学学科活动中让学生分析解答,以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教学生会学”就应该而且必须教会学生预习。“教学生会学就应该而且必须教会学生预习。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