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探讨

2014-12-09陈健儿

中外医疗 2014年32期
关键词:黄疸型甘草酸肝炎

陈健儿

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 511400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功能疾病,属急性肝炎临床分型之一,判断标准通常为有无黄疸表现[1]。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因较为复杂,且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所以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治疗中,通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调节免疫,提高抗炎作用。该院就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4 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接收并治疗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1 例,女性患者33 例,年龄16~64 岁,平均年龄(39.2±4.3)岁,84 例患者中,有41 例为甲型肝炎,26 例为戊型肝炎,9 例为甲型、戊型混合感染,8 例为重叠感染,患者均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及肝功能检查后确诊。随机将84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类型及其他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护肝退黄综合治疗,使用药物包括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类及能量合剂,5 周为1 个疗程,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剂量为20~50 mL/次,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加减,与5%葡萄糖混合静滴,1 次/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观察两组患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恢复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不良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及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不良症状明显改善,体征明显恢复,病原体部分清楚;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出现加重情况。

1.5 统计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 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6 例,有效23 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11 例,有效20 例,总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ALT、AST、TBLL 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对比(±s)

组别ALT(U/L)AST(U/L)TBLL(umol/l)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P 75.67±41.23 125.32±49.68 12.4673<0.05 65.34±39.23 145.79±76.42 13.6859<0.05 25.84±20.12 42.35±11.34 9.4392<0.05

观察组共出现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经对症治疗后恢复,对照组共出现6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主要为轻微水肿及过敏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病症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具有较高发病率.临床研究显示[3],黄疸型肝炎的病理特点主要是由于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充血、肿胀、坏死,从而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障碍,胆汁淤积,胆栓形成;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肝微循环障碍,加剧肝细胞的损伤、坏死,造成黄疸进行性加临床治疗缺乏特效疗法,病情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中,对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通常采用护肝退黄综合治疗方法,但相关资料显示,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且对于肝功能调节作用不明显,复方甘草酸苷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甘草酸(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和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文献报道还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的作用[4]。美能可通过抑制磷脂酶A2 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使得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产生受到抑制,从而起到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膜、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减轻肝脏的损害、提高肝细胞对化学损害的抵抗力、促进胆红素代谢等作用[5]。相关研究表明,已知的甘草酸有2 个差向异构体,即A-甘草酸和B-甘草酸,B-甘草酸对补体经典途径有强力的抑制作用,而对旁路途径无抑制作用,故复方甘草酸苷可选择性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从而直接发挥抗炎作用[6]。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TBLL 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综上所述,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可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

[1]冯建德.苦参碱联合异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191.

[2]顾生旺,刘欢,蒋兆荣,等.大剂量异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泼尼松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1 例[J].肝脏,2014(2):165-166.

[3]孙经利,张龙跃.异异甘草酸镁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88.

[4]曾珺,郑丹,王萍,等.利巴韦林治疗急性戊型肝炎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110-112.

[5]陈曙红,邵剑锋,何灿明,等.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9 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86-1687.

[6]赵宇.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附46 例报告)[J].临床医学,2011,31(6):50-51.

[7]张延义.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62 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4):341-342,343.

猜你喜欢

黄疸型甘草酸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其治疗分析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