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理实验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2014-12-09王晓琴
王晓琴
[摘要] 护理学教学实践性较强,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熟练的技能操作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实验实训是达到后者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实验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效能,帮助学生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验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实验物品的日常管理和保养;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实验课课堂效率,做好与理论课的衔接;制订严格的实验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重视程度;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始末,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在此过程中实验教师及管理人员应注意高度责任感的培养,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提高专业水平;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技巧,与教师和同学定期进行交流,听取师生的建议与意见,做好教学协助工作。在新形式下只有不断探索护理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与措施,才能顺应教改的趋势与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 护理;实验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39-04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具体的护理活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护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1],而实验室是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验证与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基地,重视和加强实验室管理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实际护理实验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具体经验,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相关探讨。
1 加强护理实验管理的措施
1.1 严格落实实验室各项制度
护理实验用品种类繁多,在日常管理中应标定标签,进行分类放置。对于陈旧老化的实验物品应当定期清理;对于某些使用率较低的设备,如呼吸机、洗胃机、监护仪等,由于大部分时间处于保管状态,真正使用的次数和时间均十分有限,因此应严格进行保管与保养,只有定期进行有效的保养,实验物品及仪器才能保持良好状态,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效能[2]。对实验物品进行有序化管理,以制订的实验教学计划内容为依据,充分做好每一堂课的准备,为主讲教师提供完备的实验器材及物品,同时协助教师进行实验用品的发放和回收,维护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及安全管理工作,努力为师生提供一个清洁、舒适、安全的教学环境。执行和落实好实验室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
1.2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
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方法陈旧,对外较封闭,灵活性不够,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段进入实验室,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人均练习时间较少,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技能根本无法在实验课上掌握,无法与临床实习形成无缝对接。封闭式的实验室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护理教学质量,违背了素质教育原则,不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3],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行开放式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方式:采取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方式,实验教师负责实验器具的准备,学生根据练习的操作项目自行选择相应实验物品,结束时自行将物品归位,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4]。②健康评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方式: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多媒体临床技能培训系统的使用,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通过仿真标准化患者自行选择训练项目(如心肺的听诊及腹部的触诊等),完成规定学时后参加考核。③重症护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方式:通过ICU模拟病房,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气管插管、心肺复苏、除颤等急救训练,熟练掌握监护室常用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的操作方法[5]。
1.3 提高实验课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护理实验课的效率,理论课后的复习与巩固、实验课前的预习不容轻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牢固、对实验操作程序不熟悉会严重影响实验课的课堂效率,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涵了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式和预期结果,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自我激励和调控的重要依据[6],因此应根据培养目的和教学实际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学习中实验,真正达到实验课的理想效果。②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和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对于较简单的操作,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相关操作内容,然后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再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比较复杂的操作,先让学生观看电教,老师讲解操作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对于某些共性错误采取班级集体矫正的方式;对于难度较大的复杂操作,学生先看电教,然后老师进行示教,学生再开始自主操作,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这种方式适用于某些复杂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老师在示教时要注意动作规范、准确,慢速进行,尽量将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能清楚地展现出来,在示教时应首先展示分解动作,然后再合成连贯的完整动作。在示教与讲解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这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加强其对内容的理解,以便于之后的操作练习能够顺利进行。③定期组织小型的操作技能比赛。④充分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培训部分优秀学生作为“代课教师”,在上课时让他们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各项教学活动,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互教互学,还弥补了由于教师人数有限所造成了的不足,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⑤及时进行评价矫正,将评价矫正贯穿于课堂整个过程中。机械盲目的重复练习,对于改善学习技能毫无益处,而将评价内容及时反馈给学生,是掌握技能学习的重要保证。及时准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矫正,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加强巩固,从而促进规范技能的养成。评价矫正的方式:可以由老师进行评价,也可以由学生相互评价;对于个别性问题个别矫正,集体性问题集中矫正;课中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课末由老师进行整体评价。⑥严格书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次实验的特点制订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以减少学生千篇一律抄书现象的发生,如画图说明实验用品的种类及摆放,用箭头描述操作流程,重点归纳本次操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改进措施等[7-9]。
上述措施对实验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要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较复杂的操作,要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加强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间的配合,目的在于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实行严格的实验考核
护理学实践性很强,实验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验证与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必备的护理技能,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在今后能否成为实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实行阶段性考核与课终考试相结合。在设置实验考核标准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培养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体程序如下。①分配考场:将场地分为技能考场和无菌考场,分别进行基本操作与无菌操作考试;②学生抽签:将事先拟订好的考试题目做成签条,在学生入场前进行随机抽签,然后进入相应的考场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方式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增加了考试内容的覆盖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训练,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实践证明,严格把好实验考核关,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从而掌握技能的重要保障。
1.5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始末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在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11]。某些护理技能训练如输液、注射等,必须在真人身上进行,因此要紧密结合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的专业素养。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必须遵循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在日常的各项操作训练中,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医院实际情况,物品准备、查对、操作、整理都应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程进行规范化训练[12],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 护理实验课管理中的几点体会
2.1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护理操作项目较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操作如生活护理、注射、输液等,需要在学生身体上进行真人操作,因此必须做好实验物品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在进行各种“注射法”操作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纱布块、棉签等进行消毒,认真核查药物、注射器、输液器的质量与有效期等,避免由于实验物品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每次实验教学的准备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巡视,避免因学生操作不当而引发意外。大量的教训与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做到工作严谨认真,从而保证学生操作的安全性。
2.2 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医学发展至今,护理早已不是临床治疗的附属品,而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内容也远非简单的打针、发药所能涵盖,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正朝着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化[13]。护理的工作对象是真实的患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时刻以患者的利益和感受为出发点,这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高要求[14]。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心理学与伦理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在教授学生课堂知识的过程中将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贯穿其中,因此实验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各种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保持与时俱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15]。
2.3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从事实验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包括各任课教师、班级学习委员及课代表,这也是顺利上好每堂课的必要条件。作为实验教师要注意在实验前后与任课教师及学生沟通,听取师生的反馈与建议,尽早发现问题并予以克服与解决,做好教学协助工作,更好地为教师与学生服务,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新形势下只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与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艺,丛小玲,李璐寰,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35-38.
[2] 沈翠珍,谷娟娟,沈梨芳,等.“中西融通”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9):393-394.
[3] 朱晓丹,司联晶.虚拟网络平台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42-43.
[4] 孙慧芳,董燕艳.“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47-48.
[5] 骆翠媚,杨维,熊勇.分专业组实现周目标教学模式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542-543.
[6] 徐辉航.“以点带面”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73-74.
[7] 郭月香,张丽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与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171-172.
[8] 黄丽群,孙丽红,黄小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18-119.
[9] 吴赛芬,芦雅琳,邓洁英,等.护理科研成果在促进外科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8-20.
[10] 张明兰.改革护理教学查房模式提升护理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90-91.
[11] 方志美,胡静,李春燕,等.疾病与症状结合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4):281-282.
[12] 孙曙青,朱碧华,曹梅娟.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3):190-192.
[13] 张巧芬,张剑青,刘鹏飞.情景与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0-471.
[14] 俞珍.护生主导式多媒体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09-110.
[15] 狄树亭.任务工单和项目综合实训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82-84.
(收稿日期:2014-07-07 本文编辑:祁海文)
上述措施对实验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要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较复杂的操作,要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加强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间的配合,目的在于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实行严格的实验考核
护理学实践性很强,实验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验证与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必备的护理技能,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在今后能否成为实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实行阶段性考核与课终考试相结合。在设置实验考核标准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培养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体程序如下。①分配考场:将场地分为技能考场和无菌考场,分别进行基本操作与无菌操作考试;②学生抽签:将事先拟订好的考试题目做成签条,在学生入场前进行随机抽签,然后进入相应的考场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方式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增加了考试内容的覆盖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训练,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实践证明,严格把好实验考核关,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从而掌握技能的重要保障。
1.5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始末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在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11]。某些护理技能训练如输液、注射等,必须在真人身上进行,因此要紧密结合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的专业素养。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必须遵循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在日常的各项操作训练中,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医院实际情况,物品准备、查对、操作、整理都应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程进行规范化训练[12],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 护理实验课管理中的几点体会
2.1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护理操作项目较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操作如生活护理、注射、输液等,需要在学生身体上进行真人操作,因此必须做好实验物品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在进行各种“注射法”操作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纱布块、棉签等进行消毒,认真核查药物、注射器、输液器的质量与有效期等,避免由于实验物品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每次实验教学的准备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巡视,避免因学生操作不当而引发意外。大量的教训与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做到工作严谨认真,从而保证学生操作的安全性。
2.2 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医学发展至今,护理早已不是临床治疗的附属品,而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内容也远非简单的打针、发药所能涵盖,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正朝着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化[13]。护理的工作对象是真实的患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时刻以患者的利益和感受为出发点,这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高要求[14]。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心理学与伦理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在教授学生课堂知识的过程中将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贯穿其中,因此实验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各种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保持与时俱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15]。
2.3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从事实验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包括各任课教师、班级学习委员及课代表,这也是顺利上好每堂课的必要条件。作为实验教师要注意在实验前后与任课教师及学生沟通,听取师生的反馈与建议,尽早发现问题并予以克服与解决,做好教学协助工作,更好地为教师与学生服务,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新形势下只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与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艺,丛小玲,李璐寰,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35-38.
[2] 沈翠珍,谷娟娟,沈梨芳,等.“中西融通”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9):393-394.
[3] 朱晓丹,司联晶.虚拟网络平台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42-43.
[4] 孙慧芳,董燕艳.“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47-48.
[5] 骆翠媚,杨维,熊勇.分专业组实现周目标教学模式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542-543.
[6] 徐辉航.“以点带面”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73-74.
[7] 郭月香,张丽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与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171-172.
[8] 黄丽群,孙丽红,黄小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18-119.
[9] 吴赛芬,芦雅琳,邓洁英,等.护理科研成果在促进外科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8-20.
[10] 张明兰.改革护理教学查房模式提升护理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90-91.
[11] 方志美,胡静,李春燕,等.疾病与症状结合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4):281-282.
[12] 孙曙青,朱碧华,曹梅娟.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3):190-192.
[13] 张巧芬,张剑青,刘鹏飞.情景与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0-471.
[14] 俞珍.护生主导式多媒体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09-110.
[15] 狄树亭.任务工单和项目综合实训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82-84.
(收稿日期:2014-07-07 本文编辑:祁海文)
上述措施对实验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要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较复杂的操作,要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加强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间的配合,目的在于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实行严格的实验考核
护理学实践性很强,实验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验证与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必备的护理技能,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在今后能否成为实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实行阶段性考核与课终考试相结合。在设置实验考核标准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培养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体程序如下。①分配考场:将场地分为技能考场和无菌考场,分别进行基本操作与无菌操作考试;②学生抽签:将事先拟订好的考试题目做成签条,在学生入场前进行随机抽签,然后进入相应的考场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方式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增加了考试内容的覆盖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训练,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实践证明,严格把好实验考核关,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从而掌握技能的重要保障。
1.5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始末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在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11]。某些护理技能训练如输液、注射等,必须在真人身上进行,因此要紧密结合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的专业素养。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必须遵循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在日常的各项操作训练中,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医院实际情况,物品准备、查对、操作、整理都应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程进行规范化训练[12],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 护理实验课管理中的几点体会
2.1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护理操作项目较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操作如生活护理、注射、输液等,需要在学生身体上进行真人操作,因此必须做好实验物品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在进行各种“注射法”操作前,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纱布块、棉签等进行消毒,认真核查药物、注射器、输液器的质量与有效期等,避免由于实验物品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每次实验教学的准备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巡视,避免因学生操作不当而引发意外。大量的教训与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做到工作严谨认真,从而保证学生操作的安全性。
2.2 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医学发展至今,护理早已不是临床治疗的附属品,而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内容也远非简单的打针、发药所能涵盖,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正朝着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化[13]。护理的工作对象是真实的患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时刻以患者的利益和感受为出发点,这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高要求[14]。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心理学与伦理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在教授学生课堂知识的过程中将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贯穿其中,因此实验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各种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保持与时俱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15]。
2.3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从事实验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包括各任课教师、班级学习委员及课代表,这也是顺利上好每堂课的必要条件。作为实验教师要注意在实验前后与任课教师及学生沟通,听取师生的反馈与建议,尽早发现问题并予以克服与解决,做好教学协助工作,更好地为教师与学生服务,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新形势下只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与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艺,丛小玲,李璐寰,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35-38.
[2] 沈翠珍,谷娟娟,沈梨芳,等.“中西融通”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9):393-394.
[3] 朱晓丹,司联晶.虚拟网络平台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42-43.
[4] 孙慧芳,董燕艳.“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47-48.
[5] 骆翠媚,杨维,熊勇.分专业组实现周目标教学模式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542-543.
[6] 徐辉航.“以点带面”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73-74.
[7] 郭月香,张丽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与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171-172.
[8] 黄丽群,孙丽红,黄小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18-119.
[9] 吴赛芬,芦雅琳,邓洁英,等.护理科研成果在促进外科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8-20.
[10] 张明兰.改革护理教学查房模式提升护理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90-91.
[11] 方志美,胡静,李春燕,等.疾病与症状结合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4):281-282.
[12] 孙曙青,朱碧华,曹梅娟.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3):190-192.
[13] 张巧芬,张剑青,刘鹏飞.情景与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0-471.
[14] 俞珍.护生主导式多媒体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09-110.
[15] 狄树亭.任务工单和项目综合实训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82-84.
(收稿日期:2014-07-07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