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4-12-09刁伟坚易艳萍梁秋
刁伟坚++++++易艳萍++++++梁秋芬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3月本所收治的131例行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66例和Ⅱ组65例。Ⅰ组给予麻醉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Ⅱ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基础(入所时)与麻醉前的血压(MBP)、心率;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及术后1周不适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SAS、SDS评分。 结果 Ⅱ组麻醉前的MBP、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前的MBP、心率与基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中、术后及术后1周的总不适感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的SAS、SDS评分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输卵管结扎术中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其麻醉前的应激反应,维持麻醉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不适感。
[关键词] 心理护理;输卵管结扎术;静脉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13-03
输卵管结扎术因手术简单,对机体的损伤较少,在计划生育服务单位多数都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取输卵管时常有痛苦的感觉。对于一位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来说接受开刀手术,要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这种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给患者留下心理阴影。本所采用先1%利多卡因20 ml局部麻醉,再给予芬太尼液+丙泊酚液静脉全身麻醉进行输卵管结扎术,配合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完全没有传统局部麻醉下的牵拉痛及其引起的心理创伤,术后康复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输卵管结扎术者131例均无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各项必要的检查无异常。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心理护理组)和Ⅱ组(对照组),其中Ⅰ组为66例,年龄(35±1.25)岁,哺乳期39例,产后(150±28.23)d,其余为月经干净(5±0.20)d的妇女;体重为(50±8.51)kg。Ⅱ组为65例,年龄(36±6.01)岁,哺乳期39例,产后(152±30.11)d,其余为月经干净(5±1.02)d的妇女;体重为(49±5.86)kg。两组均采用芬太尼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11013)+丙泊酚液(清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1213-02)进行静脉全身麻醉。
1.2 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入所时与术前的心率和血压(MBP),术中、术后及术后1周不适感情况。两组麻醉方法相同:切口先给1%利多卡因20 ml局部麻醉后切皮,同时推注1 μg/kg芬太尼液及2 mg/kg丙泊酚液进行静脉全身麻醉,丙泊酚再以4 mg/(kg·h)维持至术者缝腹膜停,因缝皮肤及皮下组织时已有局部麻醉效果。术毕患者彻底清醒,观察10 min无不良反应送至观察室。麻醉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在刚就诊和术后由经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1])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两组术前给予签手术及麻醉同意书,术后1周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心理情况、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其他并发症或疑问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意见。Ⅱ组给予常规护理,Ⅰ组进行麻醉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麻醉前心理护理及准备 首先接诊医生和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谈心,了解其家庭子女等情况,及时疏通其心理障碍,运用医学专业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告之术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使其减少焦虑、恐惧、孤独、猜疑等心理。向患者解释术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及麻醉药的药理特性,告之在麻醉医生监护下的静脉全身麻醉是很安全和舒适无痛的,令其精神放松,使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1.2.2 术中心理护理 入室后热情接待,语气温和,善于从不同患者的眼神中读懂其需求,动作稳健,不急躁,使其感到有安全感,必要时可以用手心抚摸患者的额头或手背让其尽量放松。两组患者术中常规监测ECG、SpO2、MBP、心率、呼吸,面罩供氧。术中注意患者的保暖。
1.2.3 术后护理 患者清醒后立即帮其穿好衣裤以保暖。无异常送至观察室观察是否有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及时给予患者关怀,了解术中是否有感觉等,热情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解决其各种顾虑。
1.2.4 心理指导及离院指导 嘱患者术后3 d内避免过多的室外活动,特别交待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术后到医院定时伤口换药和伤口拆线,如有不适,随时复诊。哺乳期妇女术后12 h后才方可哺乳。嘱其平常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多与家庭成员谈心增进家庭凝聚力等,如有任何疑问可电话咨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基础与麻醉前MBP、心率的比较
Ⅱ组麻醉前的MBP、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前的MBP、心率与基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术中、术后、术后1周不适感情况的比较
Ⅱ组术中、术后及术后1周的总不适感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术中在牵拉输卵管时出现轻微肢体活动,加快推注1%丙泊酚液(30 ml左右)后可缓解;在牵拉输卵管时出现呃逆,无胃内物等反流,使其头偏向一侧且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呃逆能缓解。术后出现腹痛不能忍受者,给服用止痛药。有1例患者术后当天因怕腹痛不愿排尿而出现尿潴留,给予导尿后诱导自行排尿。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Ⅰ级愈合,给予拆线。
2.3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Ⅱ组术后的SAS、SDS评分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主要心理应激原[2],它所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计划生育手术有直接影响,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计划生育结扎术不再是开刀手术的技术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且手术患者对麻醉、手术有关问题认知能力差,往往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手术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3],而焦虑、紧张、恐惧都可影响患者的痛阈,以致轻微的疼痛即可引起剧烈的反应[4]。术前进行心理学治疗,可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5]。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6],让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接受和配合手术最佳的身心状态。
护理心理学是有针对性地、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使其能正确认识手术并采取积极的思想态度、配合治疗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是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防止心因性疾病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的一项重要措施[7]。本研究从心理护理角度探讨其对手术准备、处理术后康复的影响,护理模式也逐渐从以前执行医嘱的传统模式转移到注重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焦虑情绪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而态度和蔼、语言体贴和环境温馨等措施可促使患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减轻或消除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恐惧心理[8]。强化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其建立良性情绪,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本研究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护理等综合干预,结果显示,Ⅱ组术中、术后及术后1周的总不适感率高于Ⅰ组;Ⅱ组的术后SAS、SDS评分高于Ⅰ组,麻醉前MBP和心率比入所时(基础)的增高程度明显高于Ⅰ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研究表明,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后产生低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9],术中知晓率低,部分可有欣快梦境记忆,具有良好镇静、镇痛和遗忘作用,体现人性化服务,减少精神创伤[10]。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产生良好的正性情绪[11],减轻麻醉前应激反应,降低麻醉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维持麻醉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痛阈提高,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而加速身心健康,形成良性循环[12],还可增进医患关系和社会和谐,所以心理护理应用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输卵管结扎术中更能迎合现代患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1-198.
[2] 杨炳丽,张永芬,张丽娜.术前综合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1,25(2):95-96.
[3] 郭安梅,董希伟,朱迎梅,等.术前手术病人对麻醉认识及需求的调查[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300.
[4] 庞晓燕,王向.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及疼痛耐受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9):715-716.
[5] 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病人苏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6] 陈瑞玲,蒋萍,肖方.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22-446.
[7] 张敏.心理护理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5(33):2842-2843.
[8] 黎荔,秦惠玲,唐金玲,等.双侧输卵管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 (20):1909-1910.
[9] 陈亚丽,谭敬,景桂霞.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在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9):881-884.
[10] 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17-3418.
[11] 曹彦,强世莉.麻醉前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06-7107.
[12] 冯玲玲.心理干预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58-159.
(收稿日期:2014-09-16 本文编辑:许俊琴)
2.3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Ⅱ组术后的SAS、SDS评分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主要心理应激原[2],它所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计划生育手术有直接影响,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计划生育结扎术不再是开刀手术的技术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且手术患者对麻醉、手术有关问题认知能力差,往往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手术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3],而焦虑、紧张、恐惧都可影响患者的痛阈,以致轻微的疼痛即可引起剧烈的反应[4]。术前进行心理学治疗,可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5]。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6],让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接受和配合手术最佳的身心状态。
护理心理学是有针对性地、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使其能正确认识手术并采取积极的思想态度、配合治疗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是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防止心因性疾病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的一项重要措施[7]。本研究从心理护理角度探讨其对手术准备、处理术后康复的影响,护理模式也逐渐从以前执行医嘱的传统模式转移到注重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焦虑情绪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而态度和蔼、语言体贴和环境温馨等措施可促使患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减轻或消除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恐惧心理[8]。强化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其建立良性情绪,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本研究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护理等综合干预,结果显示,Ⅱ组术中、术后及术后1周的总不适感率高于Ⅰ组;Ⅱ组的术后SAS、SDS评分高于Ⅰ组,麻醉前MBP和心率比入所时(基础)的增高程度明显高于Ⅰ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研究表明,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后产生低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9],术中知晓率低,部分可有欣快梦境记忆,具有良好镇静、镇痛和遗忘作用,体现人性化服务,减少精神创伤[10]。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产生良好的正性情绪[11],减轻麻醉前应激反应,降低麻醉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维持麻醉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痛阈提高,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而加速身心健康,形成良性循环[12],还可增进医患关系和社会和谐,所以心理护理应用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输卵管结扎术中更能迎合现代患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1-198.
[2] 杨炳丽,张永芬,张丽娜.术前综合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1,25(2):95-96.
[3] 郭安梅,董希伟,朱迎梅,等.术前手术病人对麻醉认识及需求的调查[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300.
[4] 庞晓燕,王向.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及疼痛耐受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9):715-716.
[5] 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病人苏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6] 陈瑞玲,蒋萍,肖方.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22-446.
[7] 张敏.心理护理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5(33):2842-2843.
[8] 黎荔,秦惠玲,唐金玲,等.双侧输卵管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 (20):1909-1910.
[9] 陈亚丽,谭敬,景桂霞.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在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9):881-884.
[10] 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17-3418.
[11] 曹彦,强世莉.麻醉前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06-7107.
[12] 冯玲玲.心理干预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58-159.
(收稿日期:2014-09-16 本文编辑:许俊琴)
2.3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Ⅱ组术后的SAS、SDS评分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主要心理应激原[2],它所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计划生育手术有直接影响,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计划生育结扎术不再是开刀手术的技术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且手术患者对麻醉、手术有关问题认知能力差,往往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手术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3],而焦虑、紧张、恐惧都可影响患者的痛阈,以致轻微的疼痛即可引起剧烈的反应[4]。术前进行心理学治疗,可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5]。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6],让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接受和配合手术最佳的身心状态。
护理心理学是有针对性地、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使其能正确认识手术并采取积极的思想态度、配合治疗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是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防止心因性疾病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的一项重要措施[7]。本研究从心理护理角度探讨其对手术准备、处理术后康复的影响,护理模式也逐渐从以前执行医嘱的传统模式转移到注重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焦虑情绪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而态度和蔼、语言体贴和环境温馨等措施可促使患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减轻或消除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恐惧心理[8]。强化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其建立良性情绪,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本研究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护理等综合干预,结果显示,Ⅱ组术中、术后及术后1周的总不适感率高于Ⅰ组;Ⅱ组的术后SAS、SDS评分高于Ⅰ组,麻醉前MBP和心率比入所时(基础)的增高程度明显高于Ⅰ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研究表明,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后产生低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9],术中知晓率低,部分可有欣快梦境记忆,具有良好镇静、镇痛和遗忘作用,体现人性化服务,减少精神创伤[10]。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产生良好的正性情绪[11],减轻麻醉前应激反应,降低麻醉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维持麻醉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痛阈提高,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而加速身心健康,形成良性循环[12],还可增进医患关系和社会和谐,所以心理护理应用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输卵管结扎术中更能迎合现代患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1-198.
[2] 杨炳丽,张永芬,张丽娜.术前综合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1,25(2):95-96.
[3] 郭安梅,董希伟,朱迎梅,等.术前手术病人对麻醉认识及需求的调查[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300.
[4] 庞晓燕,王向.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及疼痛耐受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9):715-716.
[5] 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病人苏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6] 陈瑞玲,蒋萍,肖方.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422-446.
[7] 张敏.心理护理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5(33):2842-2843.
[8] 黎荔,秦惠玲,唐金玲,等.双侧输卵管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 (20):1909-1910.
[9] 陈亚丽,谭敬,景桂霞.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在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9):881-884.
[10] 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局部麻醉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17-3418.
[11] 曹彦,强世莉.麻醉前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06-7107.
[12] 冯玲玲.心理干预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58-159.
(收稿日期:2014-09-16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