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说刘项不读书?

2014-12-09矢弓

今日海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好书官员读书

□矢弓

当今一定年龄的官员,大概都还记得当年批林批孔时曾走红中国的一首唐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饱读诗书的毛泽东让人查找出处,使得很多人都明白了焚书坑儒的故事,以为推翻秦始皇的刘邦项羽是不读书的。尔后中国曾好长一段时间,政界人士都以“大老粗”为荣,虽然当时人们批林常说的开场白是“不读书,不看报,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

后来,尽管有人考证,刘项也是读过书的。要不,刘邦写不出传世作品“大风起兮云飞扬”,项羽也留不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垓下歌》。但这诗的真实含义没人琢磨,还确实误导了不少人。直到后来倡导领导干部知识化,才没人以“大老粗”为荣了。可官员的读书问题却一直没解决好。

每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前些日子,有媒体公布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4.77本,与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人均阅读量比,还有不小差距,与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图书出版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尽管有人对这个数字的来历心有存疑,但早些年有权威和专业报刊,曾在黑龙江、江苏、重庆、广东、陕西五省市,选取了100名政府官员作为样本,围绕阅读问题展开调查。官员级别主要是厅局、县处级,少量科级。调查中,62%的官员表示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阅读;38%的官员由于平时“应酬太多”,影响了阅读;只有很少的官员觉得目前“没有可靠的读书信息,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有学者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不读书的官员,其精神发育是大有疑问的。哪怕他拿到了博士硕士一类的真文凭,只要是放弃或中断了阅读,其精神发育也会变异。官员群体,只有有了一个比升官发财、吃喝玩乐更高的理念,才能凝聚成一个服务公众服务国家的优秀集体,才能让老百姓放心。官员有了书香气,执政才会少匪气。

2009年5月1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号召各级官员“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指出“读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领导水平”。

“爱读书”是阅读的基础。现在的官员都曾经爱读书,要不,他们迈不进官员的门槛,也到不了现在的位置。不过,随着仕途的升迁,官场的浸淫,他们对阅读越来越没时间,也没兴趣了。有媒体调查显示,中国官员的读书习惯,已滑向生活边缘。有些干部也爱学习,但不爱读书。他们所热衷的“学习”主要是学习上级精神,阅读官方文件,而非他们认为“来得慢”的修养学识。久而久之,他们一些人认为这就是读书了。

“读好书”是阅读的条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阶梯,不能升华。不过,当今时代,出版物浩如烟海。即使是阶梯也需要经过现实的检验,在历史中沉淀。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那是后人筛选出来的阅读书目,如今归纳成了传统“国学”。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权威部门根据时代特色、读者特点,披沙拣金,推荐一批书目。这些书目对茫茫书海中的读者,至少是经验之谈,参考性还是有的。

“善读书”是读书的技巧。像学者一样皓首穷经是读书,像学生一样死记硬背也是读书,当今官员很难做到,也无必要。读书要有选择,要切合实际,要认真思考,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需要积累,只有读书到了一定的层次,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一旦成为乐趣,才上了一定档次。官员善读书,不仅对自身是升华,对当地百姓也是福气。

有人说,读一本坏书还不如不读书。比如江西贪官胡长清爱读《肉蒲团》,沈阳落马的马向东爱读《赌术精选》,山东被判死缓的胡建学爱读《相术大全》,还有当今书店里斑驳陆离的官场厚黑学书籍,都算不得好书。王八看绿豆,老鼠爱大米。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什么书,确实能检验品位高低。贪官落马,与读什么书无关,但贪官读的书,能折射出其中的缘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员读书还有一定的示范性,对于社会风气、道德水准,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读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领导水平”,官员读书,不是小事,更不是私事。

有人建议“政治体制改革不妨从文风改起”,改了空话、套话、虚话连篇的恶俗文风,官员自然会兴起读书学习之风。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官,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都是互相有联系的。谁说刘项不读书?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能名垂青史,事迹写成书让后人阅读,还有代表作传世,刘项真不读书能成吗?

猜你喜欢

好书官员读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