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理论与自然的内在价值

2014-12-09王晓娣

学理论·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机理

王晓娣

摘 要:自组织理论是世界进化的模式,是世界进化和发展的一般机制,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自然的一般进化和发展:自然是自我进化和自主发展的,亦如非人类中心主义所论证的自然也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塑造的生态系统。从自组织理论入手,挖掘其与自然内在价值论的科学关联;继而随着自然内在价值论获得科学证明,生态伦理学也就获得了自然科学的有力支撑,二者有机结合,将科学哲学和生态哲学紧密结合,推动生态哲学的发展。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自然内在价值;机理

中图分类号:B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013-02

在自然观上,自组织理论所表明的自然的一般进化和发展模式,即自然是自我生成、自我进化、自我发展的,自组织理论这个科学的模型有力地揭示了自然演化中所显现出的客观事物自主地组织化、有序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这种内在机制也正契合了生态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自然内在价值的论证。

一、自组织理论研究语境

关于世界何以进化发展的探究源远流长。古希腊最早期哲学家思想就包含世界进化的论述。阿纳克西曼德的“无限定物”的世界本原;恩培多克勒的水、火、气、土的“万物之根”等。这些古代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自然本身来诠释自然的创造、进化与发展,这是自然自组织性的最早萌芽。自近代以来,关于自然进化的研究首先从生物进化论开始,它的产生在哲学和科学界引起了对宇宙进化问题的重视和讨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材料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了解了自然进化与发展的全面过程。更深一步追问:自然为什么进化?这种进化和发展的机制是什么?由此生成了一般进化论或自组织的基本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自然科学前沿领域,出现了突变论、耗散结构论、超循环论等基于系统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组织形成过程研究的崭新的系统学科。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自组织系统。关于自组织系统,是指无须外界特定指令而自我组织、自我创生、自我演化,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的系统。依据这样一个系统自我组织、自我运动的理论,使我们能够系统地认识自然演化机理,自然进化是“联系着自组织,联系着不断增加的复杂性”[1]。正是这样一种模式,刻画了自然这个动态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不断增加秩序和信息量,达到组织化有序化。

二、自然内在价值研究语境

自然是自我运动、自我演化、自我组织起来的,还是由外力推动、亘古不变、被动组织起来的呢?自然是复合的还是简单的,是普遍联系的还是机械堆积的?在这些话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自然有无内在价值的问题,它是生态伦理学特别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得以成立的关键。

传统价值观认为,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体的需要生成了客体的价值,一切伦理都是属人的伦理。基于此,为了说明人与自然价值平等性,说明自然物和人一样具有客观的内在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从各方面展开了有力论证。纵观其各种论调,无论是生物平等主义还是动物解放论,无论是大地伦理学,抑或是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论,都极力赋予自然以先在性、系统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借此证明传统伦理学应摆脱对伦理只属人的“固恋”,自然和人一样是价值平等的,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

三、自组织理论与自然内在价值

现代科学通过数学和实验,在精密科学的基础上刻画了自组织和一般进化系统的机制,包括非平衡、自稳定、突现和选择机理,这些机理之于自然内在价值的目的性、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契合之处。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论证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1.非平衡机理之于目的性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一书首先解决了自组织问题,“自然界正在进行着的每一件事都意味着它在其中进行的那部分世界的熵的增加。因此,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增加它的熵……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熵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2]。所以,对于系统来说,在负熵不断输入的条件下,系统向着熵减少的自组织方向发展。开放的环境可以让一个内部平衡的系统远离平衡态,形成在能量和信息上的非平衡,使系统内部发生交流互换,产生新的秩序。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正是开放引起了非平衡,引起了流动和演化,而这些又为生命进化奠定了基础。“自然界不是什么被造物,绝不是被制作的或简直无中创有的事物,而是一个独立的、只有自己可以支配的、只从自己派生出来的东西。”[3]自然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自然是其本身存在的根据和说明,自然界的运行无始无终,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神来统治,有的只是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法则。自然生态系统正是在克服增熵的“阻力”过程中,通过吸入负熵的“助力”来实现自己从无序向有序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2.自稳定机理之于主体性

自稳定是指系统在不断运动的情况下形成的某种常态,包括负反馈和自复制。负反馈机制即当系统输入输出呈负相关作用时,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抵抗系统内部熵增的干扰,使系统维持自稳定的状态,即自我调节的机制。自然是可以在自己控制中枢作用下自我控制的系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实现自我稳定达到其目的。利奥波德认为,“大地并不仅仅是土壤,而是能量在土壤、植物和动物所构成的循环中流动的源泉。食物链是引导能量向上的通道,死亡和衰败则使它回到土壤。”[4]自然这一主体性存在者可以自我生成,是不以人类的存在为依据的,具有和人类一样的主体性。

自复制机制是系统中更为高级的自稳定机制,指系统产生与自身结构功能完全相同的系统运动过程和机制。这种自复制和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和生命繁衍极为相似,物种通过这种机制,抵抗熵增,使其生物链条得以延续,遗传信息得以储存。“正是由于有机体拥有这些协调的、完整的功能,它才能够成为这些活动的目的中心,实现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延续和繁殖。”[5]36因此,自然和人一样是能动的主体,具有客观的内在价值。

3.突现机理之于创造性

突现是自组织系统信息量增加和组织水平提高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系统通过突现的方式可以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自然系统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大自然的所有创造物,只有在它们是自然创造性的实现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凡存在自发创造的地方,就存在着价值。”[5]54自然本身具有内在的创造性,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关于自然先在性的论证就证明了一切价值都是自然创造性的表现,自然是价值的创造者和缘起者,从自然物体到整个人类都是自然的产物。“大自然是一个完善的进化系统,相比之下,人类却只是一个后来者;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价值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6]自然先于人而存在,具有先在性,也就具备了自然创造万物的条件。“创生性是自然共同体具有内在价值的事实根据;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并非是毫无意义的荒野,也不是自在的、堕落的和没有价值的,相反,她是一个呈现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7]由此,自组织理论的突现机理为自然内在价值的创造性论证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4.选择评价机理之于能动性

选择评价机理和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竞争——选择”机制有相似之处,即自然在进化过程中对进化系统的客观选择和评价,选择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决定自然吸收什么拒绝什么,使有进化价值的系统留存,使无进化价值的系统被淘汰。

有物种进入和退出大自然舞台是正常的事;也许自然选择现在对物种的检验就是看它们与人类共存的能力。罗尔斯顿说:“自然有计划地朝向自身更高的价值前进。”[8]大自然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过,自然是最有智慧的,不仅能趋利避害,而且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事实上,在生物界就存在着广泛的以互惠为基础的合作关系,产生合作的原因就是遗传和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自然是朝着产生价值的方向进化的,并不是我们赋予自然以价值,而是自然把价值馈赠给我们。”[5]54大自然实则很“精明”,它的能动性往往是人类所不能及的,是人类所惊叹的。

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自然自组织性与自然内在价值的内在联系,如此一来从自组织理论入手,科学哲学和生态哲学就得到了很好地结合,生态与伦理就得到了科学的耦合。随着自然内在价值的科学证明,生态伦理学也就获得了自然科学的刚性与硬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四、结语

由于缺少自然科学的严密支撑,尤其是缺少自然自组织理论的刚度,近年来,生态伦理学尤其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论遭遇到了来自传统伦理学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严峻挑战。在环境问题作为全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尤其在雾霾肆虐中国的残酷现实面前,从自然自组织理论入手,挖掘其与自然内在价值论的科学关联,巩固或强化自然内在价值论,进而为生态伦理学的成立提供科学的价值论证明,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迫切任务,也是本文写作的核心旨趣。

参考文献:

[1][比]普里戈金.[法]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M].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73.

[2]庞元正,李建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622.

[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75.

[4][美]G.萨顿.科学的生命[M].刘,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0.

[5]徐篙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82.

[7]孙道进.“生态中心主义”的隐性逻辑及其批判[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3):13.

[8][英]怀特海.有机哲学[M].田中裕,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62.

(责任编辑:石 银)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机理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机理
停用锅炉的腐蚀机理及保养措施
雾霾机理之问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60Co γ-辐照对硅橡胶GD414损伤机理的研究
传统肥皂的洗涤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