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2014-12-08王亚惠

职业·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医学生

王亚惠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医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同时医学毕业生未能准确找好定位,社会就业体系未建立健全,造成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的现状。针对目前的就业困境,应通过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社会就业体制改革、提高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医学生 就业指导 就业质量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普通高校医学类本科毕业生从2002年的5.7万人,剧增到2012年的19.5万人,十年时间里翻了近3.4倍。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也使得医学毕业生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将越来越困难。本文重点分析了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更好地做好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招生规模剧增且专业重复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

从1999年开始,我国决定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各医学院校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也纷纷设立了新的专业,招生人数大幅增加。

但各个高校新增专业趋近相同,缺乏对社会医学人才需求的分析,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护理学专业是新增专业趋同性最高的专业,从1999年到2009年70所有新增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分别有50所和46所高校选择增设该专业,直接大规模的扩招结果必然会导致高校毕业生激增。

同时,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缺少对社会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的考虑。一些学校盲目跟风,纷纷开设新的热门专业,直接导致社会上同类人才过剩,使得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造成医学生就业困难。

2.择业市场化和人事制度非市场化的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就业体制不完善客观上加剧了医学生的就业困难。目前,针对医学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我国较好的医疗卫生单位基本上还是属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性质的,而这种国有单位比较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

虽然,目前也在进行相应的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的改革,但进度缓慢,使得许多医学生都有“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想法。这种想法限制了大学生择业的灵活性,也是造成医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针对大学生择业市场化、而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的问题,政府目前还没有相应明确的政策法规,难以发挥就业市场联系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纽带作用,影响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

3.狭隘的就业期望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方向

有学者在全国范围内对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生源地为大城市的毕业生,还是生源地为地(市)县甚至是乡镇农村的毕业生,大部分医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到小县城或农村地区就业,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愿意回乡镇农村就业。对于大部分医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在就业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是要留在城市尤其是留在大城市,他们认为在城市待遇好、成长的机会也多。

另外,由于受“一次就业定终身”、“吃皇粮”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医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私立医院或是企业单位去工作,这种狭隘的观念无疑会限制医学生的就业选择。

4.羸弱的心理适应能力致使医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医学生就业难固然是由很多客观的因素促成的,但最主要的还得从学生个人身上去找原因。我们发现,一些心理问题严重妨碍了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是医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认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没有做好就业的各项准备。对于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社会非常陌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不少学生甚至没有勇气去面对社会。而对于医学类的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更多是疾病和试验动物,更缺少对社会的认识。

医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表现出更多的心理“惧怕”,不敢去推销自己,找工作时将档案一投就听天由命,致使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大潮充满了向往和幻想,他们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行,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满怀信心;但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尤其是遭受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他们又会感到很失落、迷茫,觉得无所适从。

二、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解决好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包括政府、市场、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快进行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设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及时跟踪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制定并且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控制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培养质量;大学生更应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积极调整心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1.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成熟完善的就业市场体系应该包括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竞争机制、调控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并要保证这些体系、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运行。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和一般人员的就业市场不同,它具有时间性强、集中性强的特点,而且这基本上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择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必然需要加强政府和学校的指导,需要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需要有一整套规范医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行的政策和法规,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同时,要加快推进各种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鼓励医学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制定、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引导和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边远贫困山区为国家卫生事贡献力量;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做好各层次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实行人才公平竞争,以促进人才升级、管理升级、增强单位的发展后劲。endprint

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为医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

2.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

医学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应该是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的。

首先,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建立一支优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并有为大学生服务的积极态度。

其次,要准确地分析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时地为大学生宣传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医疗卫生岗位的供需状况以及各类卫生人才的社会状况,帮助医学毕业生看清楚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以利于毕业生准确地做出自我定位。

同时,学校应该在低年级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在高年级阶段尽早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引导医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使学生找准位置,端正就业思想,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目标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择业标准观,以积极主动、实事求是的就业态度更好地实现就业。

大学教育要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医学院校不仅要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应该多给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早一点认识社会、融入社会,通过实践不仅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也能够为将来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3.调整就业心理,拓宽就业渠道

我国的医学人才目前多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在这些热门的地方和单位,医学人才已经趋近于饱和。医学毕业生如果还一门心思地削尖脑袋往这些地方钻,必然是事倍而功半。

因此医学毕业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改变就业思路,降低就业的期望值。大学生要认识到,建功立业在基层,到基层单位去、到“经济欠发达,缺医少药”的边远贫困地区去,那里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择业时,应该开阔思路,拓宽就业领域,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关的新兴行业工作,实现医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解决我国医学人才匮乏与医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重点建设社区、乡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将增大,社区、乡镇等基层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将明显增加。同时各省市也陆续推出并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医学毕业生向基层贫困地区就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施展自身的才华。

医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产生受到国家政策、学校教育、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的解决也不能够仅仅只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解决医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对症下药,才能使国家培养的医学人才人尽其用。

参考文献:

[1]高振强,黄莉.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影响[J].教育观察,2014(1).

[2]张睿.医学院校专业设置趋同性的结构剖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3(7A).

[3]杨文君,李德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及策略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陈颂坚,徐向东,刘琼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职业时空,2009(7).

[5]朱小红.浅析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

[6]林凌,李子雄.浅析我国医学人才匮乏与医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医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