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会教学中“说”教与“做”教的应用
2014-12-08王延俊
王延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使用“说”教与“做”教的教学方法,力争使中职教育更贴近企业实际,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关键词:财会教学 “说”教 “做”教 教学模式
“教”有多层次的内涵,就中职学校课程内容,特别是财会类课程内容来看,无外乎理论课与实践课。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说”教与“做”教课。两种课都为指导人们实践而设置,但在教学方式上,千万不能雷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和传授。
一、“说”教课
1.“说”教课产生的原因及应树立的思想
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都具有抽象化的特点,都是对某一特定的社会经济规律、现象的准确的总结性表述。因此,针对理论课教学,我们应遵循这一认识发展规律,由直观的、表面的现象到抽象的、完整的理论,到最后规律的总结,完成人的认识的升华。那么枯燥的理论就会变得有趣,也会影响学生的社会经济行为。
在财经会计专业里面,有一些如经济法、财政与金融等纯理论课,教师如果不能把握教材内容,就不能与具体的经济现象相联系,最终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说”教课要求教师摒弃过去传统的灌输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说”教的实施方法
“说”教课,虽然有其难教之处,但既然存在,就有自己存在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能够知道人们的行动。作为一种方式,“说”教课现在还不是很完善,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进而修改和补充。作为“师”者,必须顺其规律,熟悉讲授内容,才能使“教”有意义。
例如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与村镇签订承包一片荒山的合同。该人在荒山上种了果树,三年后树上结了果子。有的队员眼红了,说该人是承包荒山,并在山上种了树,合同中并未说果子应该是他的。那么,这些果子究竟应属于谁,理由是什么?”很多学生听了这个问题都笑了,认为很简单,果子属于该人,但理由吗?却难住了。因为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合同的有效性,二是物权的归属。这就引出了经济合同中的许多相关概念,而且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掌握就较容易了,也能较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了。
二、“做”教课
任何理论都是用来指导人们实践的,为避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盲目性,人类经过漫长的自我积累,把认识客观、认识社会的有效方法总结出来,形成了理论。
中职教学,就是结合实践,缩短认知的时间和过程,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学生应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完善理论。因此,中专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做”教比“说”教更重要。
1.如何实现“做”教
“做”教就是要动脑去想,动眼去看,动手去做。“做”教构成教学上的一个极其主要的环节,离开了“做”教,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中专教学。要想使“做”教切实可行,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要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一是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专业操作特长;必须有辅导操作的计划和经验,有完整的方案,包括目的、内容、方法等;二是学校要具备实验的场地或模拟实验场所、环境和必备的用具和条件,营造实践环境;三是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及需要解疑的问题。
以会计课为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务实操作能力,包括一般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分析的处理程序。学校应当有必要的实验场所,放置会计所需物品,如凭证等会计资料、算盘、计算机等。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存在一定的疑问,在实践中由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就能够迅速地让学生自己上岗操作,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2.实施“做”教的方法
第一种意见认为,既然要实践,那么首先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许多人员不是会计,更不是企业会计,并不了解具体的会计操作原理。因此,主张“实践(考察)—学习理论—模拟操作”的学习过程,也即主张采用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模拟实践的教学模式。
第二种意见认为,学生应学完所有理论,然后实践,这样可以缩短劳动时间,也可以重点解决问题,即“理论—实践”的模式。
第三种意见认为,学生应先学部分理论,然后动手操作,巩固理论;教师总结,继续讲解其他相关理论,再实践,循环往复进行教学,最后汇总教学,整体实践,即“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模式。
权衡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从效果来看,第三种模式较好,但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也最高。但无论怎样“做”教,都不应盲目地做,而应有计划、有指导地做。
三、小结
总之,教学活动是现代人类社会增长知识的一项主要活动,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说”教与“做”教同等重要。“说”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使学生思维清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做”要娴熟技艺,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学改革,使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技工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