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入老观寨水库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2014-12-08王海旺祁安岭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5期
关键词:钙质承压水壤土

□王海旺 □祁安岭

(1汤阴县水务局汤河库渠管理所;2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

0 引言

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19号线入老观寨水库方案原设计为西坝头坝下穿管方案,施工期设计根据业主要求对入库方案进行了调整,初步选定在东坝头东侧隧洞入库方案,线路长约1000m,设计洞高4.30m,洞宽3.60m,洞底板高程138.68~143.24m。

1 工程地质概况

工程场区位于松散土覆盖岗地上,揭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和上第三系中新统洛阳组软岩,分为7个岩土体单元,分述如下:①黄土状轻壤土(alplQ3):褐黄色,可塑,针状孔隙发育,含少量钙质结核,层厚0.60~5.10m。②重粉质壤土(dlplQ2):棕黄、浅棕红色,硬塑,含有钙质结核,层厚0.60~2.80 m。③粘土岩(N1L):棕红、棕黄色,硬塑,含较多白色钙质团块,成岩差,层厚 0.70~5.60m。④粉砂岩(N1L):灰黄色,含钙质团块,成岩较差,未胶结,层厚 6.90~19.40m。④-1粘土岩(N1L):棕黄色,硬塑状,含大量钙质团块,成岩差,层厚2.50~11.30m。⑤砂质粘土岩(N1L):棕红、棕黄色,坚硬至硬塑,含大量钙质团块,成岩差,层厚1.40~8.20m。⑥细砂岩(N1L):灰黄至灰白色,偶见小砾石,局部钙质微胶结,最大揭露厚度10.30m。⑥-1粘土岩(N1L):棕红色,坚硬至硬塑状,见有钙质团块,成岩差,层厚0.90~1.50 m。⑦粘土岩:棕黄、棕红色,硬塑,见有钙质团块,局部成岩较好,最大揭露厚度6.60m。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指标建议值见表1。

2 水文地质概况

场区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潜水、上第三系裂隙水及承压水。第四系潜水和第三系裂隙水为混合水,赋存于黄土状轻壤土底部和粘土岩及粉砂岩中,水位高程132.58~153.15m。第三系承压水赋存在细砂岩中,顶板高程134.80~140.30m,承压水头9.20~16.50m。场区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和钢筋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各土岩体渗透试验成果见表2。

表1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

表2 岩土体渗透试验成果表

3 地质构造和地震基本烈度

场区大地构造分区位于华北准地台黄淮海坳陷西南部,新构造分区位于豫皖隆起至坳陷区中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

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工程场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施工降排水问题、承压水顶托破坏问题、围岩稳定问题、边坡稳定问题。

4.1 施工降排水问题

场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高程132.58~153.15m。开挖埋管段潜水水位高程约132.58m,建基面高程130.38m,潜水位高于基础底面1~2m;隧洞段,洞底板高程138.68~143.24m,底板位于潜水位之下;进水塔段潜水水位高程151.18m,建基面高程141.74m,位于潜水位以下,基坑临近库区,建基面低于库水位。可以看出:隧洞线全线施工均存在施工降排水问题。

4.2 承压水顶托破坏问题

隧洞段存在上第三系软岩承压水,细砂岩为承压水含水层,砂质粘土岩为承压水隔水层顶板,顶板高程134.80~140.30m,承压水头9.20~16.50m。该段洞底高程139.00~143.24m,底板以下隔水层厚度局部仅1.20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W进行抗渗流稳定性计算,结果列于表3:

γm(t+Δt)/pw≥1.1

式中:γm—透水层以上土的饱和重度(kN/m3)。

t+Δt—透水层顶面距基坑底面的深度(m)。

pw—含水层水压力(kPa)。

表3 抗渗流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可以看出:桩号0+341.50~0+957.10隧洞段洞底板抗渗流稳定性安全系数<1.10,存在承压水顶托破坏问题。另外,进水塔桩基础施工需穿透承压水顶板,承压水头高于建基面,桩基施工时需考虑下部承压水的影响。

4.3 隧洞围岩稳定性问题

隧洞1段(桩号0+171.50~0+267.65):洞身围岩黄土状轻壤土具有轻微湿陷性,重粉质壤土、粘土岩具膨胀潜势,雨水入渗或干湿交替会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易产生崩塌或冒顶,影响隧洞洞体稳定。

隧洞2段(桩号0+267.70~0+957.10):洞身围岩粘土岩大部分具中等膨胀潜势,干湿交替易产生膨胀破坏,粉砂岩大部分未胶结,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易出现坍塌、冒顶等稳定问题。洞底板距承压水顶板1.20~16m,大部分隧洞底板存在承压水顶托破坏问题。

4.4 边坡稳定问题

进、出口洞脸和进水塔段基坑均为土岩双层结构边坡,进水塔段基坑开挖深度15~20m,属于高边坡、深基坑,构成边坡的黄土状轻壤土竖向裂隙发育,具轻微湿陷性,重粉质壤土和粘土岩具弱至中等膨胀潜势,干湿交替易产生膨胀破坏,边坡稳定性差。

5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1 进口埋管段

进口埋管段基础持力层为粘土岩、粉砂岩,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Pa和350kPa,承载力较高。沟槽开挖深度3~7m,存在临时边坡稳定问题,建议边坡施工采用分段快速作业法,必要时采取支护措施。建议临时边坡比:黄土状轻壤土1:1.25~1:1.50,重粉质壤土和粘土岩 1:1.50~1:1.75。基坑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建议采取降排水措施。

5.2 隧洞段

隧洞1段(桩号0+171.50~0+267.65):该段隧洞底板大部分位于潜水位之下,存在施工降排水问题,建议采取洞室降排水措施。洞身围岩岩性主要为黄土状轻壤土和重粉质壤土、粘土岩,雨水入渗或干湿交替会导致土体强度降低,易产生崩塌或冒顶,存在洞身围岩稳定性问题,建议采用“边掘进边支护”的快速作业法。

隧洞2段(桩号0+267.70~0+603.80):该段隧洞底板大部分位于粘土岩和粉砂岩层中,位于潜水位之下,且桩号0+341.50至0+957.10段底板距承压水顶板仅1.20至9.70m,抗渗流稳定性安全系数<1.10,存在承压水顶托破坏问题。建议隧洞开挖前先采取降排水措施,尤其是预先降低下部的承压水水位,防止承压水顶托破坏。该段洞身围岩粘土岩具中等膨胀潜势,粉砂岩大部分未胶结,易产生坍塌或冒顶,存在洞身围岩稳定问题,建议采用“边掘进边支护”的快速作业法。另外粉砂岩局部存在钙质胶结层,掘进施工较困难。

隧洞进、出口洞脸:存在边坡稳定问题,建议采用适宜的边坡支护措施。建议永久边坡坡比≥1:2.00,黄土状轻壤土基坑临时边坡采用1:1.25至1:1.50,重粉质壤土和粘土岩采用1:1.50 至 1:1.75。

5.3 进水塔

进水塔建基面岩性为粉砂岩和粘土岩,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300kPa、350kPa,承载力较高,但是粘土岩具中等膨胀潜势,应注意粘土岩地基的保护,建议采取快速开挖封闭作业法。进水塔建基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距离水库较近,建基面处于库水位以下,建议采取基坑降排水措施。进水塔基坑临时边坡为土岩双层结构,深度大、边坡稳定性差,建议采取边坡支护措施。另外,进水塔桩基础施工需穿透第三系软岩承压水顶板,承压水头高于进水塔基础底板,桩基施工时需考虑下部承压水的影响。

猜你喜欢

钙质承压水壤土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地质探秘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不同正压力下钙质砂颗粒剪切破碎特性分析
建筑底板承压水疏导与全装配净化池回收利用施工
杭州某深基坑圆砾层承压水抽水试验分析
杨树育苗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