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2014-12-08邢艳华刘艳琴
邢艳华 刘艳琴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发病率极高。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咳痰、喘息, 同时伴有哮鸣音。祖国医学将之归属于“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病人群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而且具有很强的顽固性, 容易复发, 还容易诱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 直接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由于现今老龄化严重, 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一直被关注, 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也比较多,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资料如下。
1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近代的诸多医家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 提出了各自侧重的观点。杨大洪[1]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位置虽然在肺, 但其主要病理基础却在肺、脾、肾三脏。初期大多是由于外邪犯肺, 肺失宣降而引起咳嗽;久咳伤肺, 肺气亏损, 进而损伤脾肾,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则积液为痰, 上渍于肺, 因痰而咳, 痰浊壅盛而喘;肾虚而肾不纳气亦可致喘。黄文富等[2]以温阳法为主, 分急性期。慢性期两期辨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发作期治其标, 治宜温阳散寒解表, 宣肺止咳平喘, 方用自拟温阳解表止嗽汤:附子6~15 g, 麻黄 6~10 g, 紫苏 6~9 g, 杏仁 6~9 g, 干姜 6 g, 陈皮 6 g,五味子9 g, 菟丝子10~15 g, 百部15 g。缓解期求其本, 治宜温阳补益脾肾, 理气化痰, 方用自拟益气温阳止咳汤:党参10~15 g, 黄芪15~30 g, 附子6~10 g, 茯苓15 g, 白术10~15 g,陈皮6 g, 五味子9 g, 菟丝子10~15 g, 百部15 g。治疗结果显示,显效率73.3%, 好转率20.8%。
2 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0.9%生理盐水100 ml、克林霉素0.6 g + 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2 次/d, 平喘解痉用安茶碱0.25 g + 0.9% 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1~2 次/d, 心力衰竭用西地兰0.2 mg+50%葡萄糖20 ml静脉注射, 1~2 次/d, 或地高辛片0.125 mg口服, 1 次/d。一般治疗: 吸氧、氨溴索糖浆或强力枇杷露或肺炎合剂(本院制剂) , 加强营养治疗。但是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弊端,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 需要长期服用, 很多患者出现耐药性, 而且老年患者体弱, 有时毒副作用大, 需要被迫停药, 严重的影响了治疗效果。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周德文等[3]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320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克林霉素0.6 g、平喘解痉用安茶碱0.25 g和心力衰竭用西地兰0.2 mg采用静脉注射, 或口服地高辛片0.125 mg)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补肺汤合二陈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沙参、制半夏、橘皮、茯苓、炙甘草、川贝、白术、桔梗、牛膝、川芎)。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320例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及肺部啰音、哮鸣音等情况, 数据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83.1%。可见, 中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用西医治疗的效果。
4 小结
治疗结果显示, 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有缺陷的, 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 而西药只能短期的缓解, 一旦长期服用西药就容易出现耐药性, 且副作用大, 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健脾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有效的克服了西医治疗的缺陷, 不仅不影响患者的身体, 还很好的调理了患者的身体。所以, 中西医结合才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不仅能有效的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还减少了复发率, 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痊愈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大力推广,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对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很大的意义。
[1] 杨大洪.清气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0例.北京中医,1994, 13(1):37.
[2] 黄文富, 林梅芳.温阳法为主辨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20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3, 10(1):23.
[3] 周德文, 黄格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 2012, 39(12):2445-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