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移动微型模式探究

2014-12-08王洁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王洁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移动微型模式探究

王洁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通过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和其学生应用取向的分析,并以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为导向,得出在高职高专院校有针对性地开设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勾勒出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第二课堂移动微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高职高专英语 第二课堂

1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

1.1 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时间上看,如果说依托于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里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被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尤其是课余时间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就被称之为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上看,第二课堂教学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可因人设课,可因需设课,还可因趣设课,且无需考试。从教学形式上看,第二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丰富多彩。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操场进行;可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可以在课外的整块时间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茶余饭后利用小憩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教师宏观指导的方式来进行;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支持下的微博和微信平台上,第二课堂教学更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的4A阶段,即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因此,第二课堂教学大大弥补了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1.2 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英语第二课堂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它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充分体现个性化的教学原则。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不容乐观,而且随着录取分数线的持续走低,听不准确,说不达意,英语先天不足的学生更是大有人在。而高职高专英语既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又和后续的英语过级和专升本等考试衔接,因此备受学生重视。但现有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弥补先天不足的迫切愿望,要想在4节周的现有条件下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均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显然难以如愿。而且随着高职高专招生的持续扩张,现有教学设施越发不完备,班级容量大到甚至超过百人,最有利于发挥语言优势的个性化小班授课模式不能实现,加之课堂教学必须以大纲为依据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材进行,这就存在着语言知识的输出量严重不足,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难以体现的问题。而且,根据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学制较短,且就业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获得专业相关的各类证书,因此,学生在离开英语课堂后,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在计划和监督指导下行之有效地将课余碎片时间加以利用,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爱好设计和展开与学生阶段水平相适应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活动,在双向选择的原则指导之下,学生是主体和话语者,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和因趣施教。

2 移动微型教学模式

2.1 移动微平台的搭建

随着联网方式的平民化和移动化,移动网络已经日益成为主流的网络平台。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学生占据25.1%。在传统网络全面转向移动网络的背景趋势下, “移动”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主题。而“微内容”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呈现形式和互联文化的高阶现象,不仅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等多态信息,而且凭借其内容的简短和交互、话题的凝练和汇聚、信息的即时和动态等特点丰富和简化了手持设备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而且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习惯和交流方式。人们通过“微活动”来获取新闻、发布信息、交流情感,既当接受者,也是发布者和传播者,关乎其中。笔者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在所授课的高职高专院校抽取一个班级进行如下抽样问卷调查并得出结果如表1:

表1

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学生现有的移动通讯设备无论是从硬件配置还是网络化都相当充分,已经具备了适当的信息化素养和知识诉求,而且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并不排斥移动网络平台基础之上的第二课堂英语教学且不以此为负担。因此,为迎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应用取向,充分利用微平台的群内聚集效应,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更具个性的教学方式,满足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快、教学随时随地进行的要求,利用微平台构建高职高专教学辅导支持环境,使泛在学习变得触手可及。

2.2 移动微型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

移动微型教学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非正式的教学方式,它结合了移动教学和微型教学的特点,包括教学时间的碎片化、教学地点的随意化、教学内容的短小化、教学方式的交互化,极好地弥补了传统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固定和僵化。

一直以来,传统的结果式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教师的讲评过程从一而终,教师输出的多,学生输出的少,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普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但绝大多数相关的教学行为仍处在计算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多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被称为“电子版”的传统教学。如何有效地将网络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改变教学现状的要务,移动微平台的应运而生则是不可错失的契机。尽管微博和微信并不是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工具出现的,但不失为很好的语言教学承载平台,通过微模态,不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外教学有机联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即时交流成为可能。键盘敲击之下,指尖点击之间,学生和教师的观点与想法马上找到赞同或反对、深化及拓展,实现在线交互和动态反馈,由此大大激发了师生对话语和交流的渴望以及学生听说读写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模式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还可以促进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2.3 移动微型教学模式的可组织性

移动微型教学模式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培养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且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接受度也必然会越来越高。但现实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即使在微平台上每天都有为数可观的高职高专师生参与信息的发出、浏览、跟发和转发,所针对的无非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社会话题、奇闻异事等等,而有关学术方面尤其是语言特别是英语教学方面的信息量所占的比重更可谓是微乎其微。因此在教师的适度指导下建立“微班级”,有意识地扩展微内容在班级的涉猎范围,拓展微活动在班级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应用,并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空余时间累积英语知识并培养“微型”英语交互模式和自主模式将会是将微型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所迈出的第一步。如何创造基于微平台的真实的语境体验、满足师生交际交流的需求、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实际运用有机结合、推进大量的交流互动及训练则是移动化和微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所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

[1]陈维维,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260期.

[2]黄艺琴.浅谈微博在大学生英语课外学习中的应用[J].开封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李静.微博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剑南文学,2013年第8期.

[4]龚成清.基于微博客的高职高专教育辅助教学模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29期.

[5]张浩.基于微信的高校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建设[J].文教资料,2013年第12期.

[6]姜红梅.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