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营造手法应用

2014-12-07张起风胡海波鲁小珍郝建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鱼塘公园景观

张起风,胡海波*,鲁小珍,郝建美,张 静

(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不但为人类提供大量自然资源,而且还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固定CO2、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动植物提供栖息、繁殖和觅食场所,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遗传基因库”。

随着人们对湿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日渐提高,湿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保护湿地资源、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宣扬湿地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2],因此各地兴起湿地公园建设的热潮。截至2013年1月,国家湿地公园增至213处,其中正式国家湿地公园1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处[3],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作品,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但由于目前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可供借鉴的优秀范例不多,国内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出现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文化缺位等问题[4]。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如何避免上述问题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1 地域特色景观的概念

地域特色景观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某一地域因受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水文地理、气候状况)、人类活动及历史文脉等因素的特定关联而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自然综合体[5-6],记载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包括该地域内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

2 地域特色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营造要点

2.1 遵从自然环境,创造宜人的游憩空间

设计首先应保持原有生态景观的肌理和格局,尊重原场地特征、当地气候、乡土植物及人文痕迹,降低对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干预力度,以人为本,运用园林艺术手段,将景观有机融入环境之中,利用乡土植物的“姿”“色”“香”“韵”,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湿地景观和宜人的游憩空间。

2.2 传承地域文化,寻找心灵故乡

地域文化是一区域的灵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注重挖掘并传承地域文化,重塑具有时代感的地域文化特色;湿地公园的风格、形式、色彩等应与当地的形象、色彩相吻合,湿地景观应符合本地的生活需要和风俗习惯,实现心灵故乡的依附感和归属感[7]。

2.3 选择合理材料和技术工艺,彰显时代气息

结合适宜的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传递地域信息,以实现自然、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功能定位和设计主题而尽可能就地取材,并适度合理选择现代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质地、色泽、形状等特征[8],使之与周围环境融合,彰显时代气息。

3 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

3.1 概况

江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32°17'51″-32°48'00″N,119°27'03″-119°54'23″E,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和邗江区,东与姜堰市、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接壤,北与高邮市、兴化市毗连。江都文化艺术繁荣是《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撒趟子撩在外》等民歌的诞生地,是扬剧、扬州评话的重要发源地以及丝竹、木偶戏之乡,是新四军武装抗日之地,金属工艺形美工精,舞龙灯、赛锣、莲湘花鼓等传统民俗淳朴丰厚。素有“水乡泽国”“中国建筑之乡” “中国花木之乡” “中国鱼米之乡”之称。

项目位于江都区东北部,西临鲁汀河,东至水产村,北至三河村,南至宁乡村宁乡,与兴化市相邻,规划总面积302.7 hm2,其中湿地面积271.2 hm2,湿地率89.6%,为典型滩涂型湿地。规划区内水乡风情浓郁、田园景色秀丽、建筑独具江南徽派风格:北部为大面积鱼塘和零星散落的房屋,东南部为整齐农田,中部沿河两岸为村庄和农田,东北部为散落房屋、农作物种及林果植区,其余地方为滩涂、沟渠、鱼塘等,场地内自然条件较差,原始土壤、植被结构破坏较严重 (图1)。

图1 花鱼塘湿地公园的现状

3.2 总体设计定位

花鱼塘湿地公园是以农林渔业为基础,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恢复、保护湿地生态景观为前提,以湿地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及动态养老 (动态养老是指与其他养老基地合作为老人提供流动疗养休闲)为特色,以湿地特色体验为主要内容,兼顾湿地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科学研究等功能,集生态湿地、文化湿地、游憩湿地和农耕湿地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型湿地公园。

3.3 总体主题分区

遵循生态优先、保留再现及整体连续的原则,结合花鱼塘湿地的自然格局和功能特点,充分利用规划区现有的鱼塘、农田、空地、民房、植物等元素和特有的湿地空间,在保留原有乡村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规划区内的建筑和地形采取适当修缮和改造,撤除塘埂,扩大水域面积等措施,融入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构造自然境与人工环境相融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湿地景观。

如图2所示,将北部建成以“鱼”为主题的观赏鱼养殖区,形成吃、住、行、购、乐等均在渔家的独特渔风情景观;东南部建成以“农耕”为主题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以现代农业示范园、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广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等为特色的新农村景观;中部和东偏北部建成以“湿地展示”为主、“生态休闲”为辅的湿地宣教展示区、生态社区、户外娱乐体验区及管理服务区,形成以水乡文化一条街、新四军纪念广场、湿地博物馆、商务休闲馆、运动休闲区、归去来兮 (养老院)等为特色的现代湿地休闲疗养景观;东北角以“特色林果”为主题,形成以“新、奇、特、优”的林果为特色的生态林果种植景观;其余部分建成以“修复保护”为主题的湿地保育区,以及以“生态防护”为主题的生态防护区,形成以水上森林、醉仙岛、漫步水上等为特色的自然生态湿地景观。

3.4 主要景观设计

在各分区的具体景点规划上,重点突出花鱼塘花鱼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动态养老等特色,将花鱼、农耕、抗战的文化内涵以具体的项目为依托,寓教于乐,寓情于景,使花鱼塘湿地公园不仅成为湿地动植物的乐园,更是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理想去处 (图3)。

图2 花鱼塘湿地公园的主题分区

图3 花鱼塘湿地公园的规划

水乡一条街。对原河流两边乡村建筑加以保护和适当整修,体现当地徽派建筑风貌,将其改造成具有里下河区古代商家“前店后坊”“前铺后户”特色的临水商业街,销售当地的水禽、蔬菜、丝竹、木偶、金属工艺品等特色商品,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

农耕文化广场。该广场是主要活动中心,利用原有地形的高差,对其进行最小限度的改造,用透水砖铺砌而成的台地式广场。通过运用乡土材料,并适度合理选择现代新材料,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做成的标识牌、解说牌、浮雕墙,以及用仿真模型模仿当地居民生活劳作场景等形式,来展现当地乡村农耕文化,并为游客提供踩水车、推磨、推独轮车、纺车、井口打水等农事体验,使游客了解、体验过去人们劳作生活和使用农具的乐趣。

新四军纪念广场。这是在原新四军射击练习场地遗址上,利用规划区迁拆的废弃材料建成的,广场由景墙、雕塑、壁画、整齐树阵组成,用雕塑和刻以浮雕的景墙再现当年爱国英雄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场景,用图文并茂的壁画、铺砖等宣传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并定期举办莲香花鼓、赛锣等传统民俗活动和扬州平话、弹词等艺术节目来纪念、弘扬先烈的精神。

花鱼商务中心。以鱼塘、观赏鱼、渔具等为景观元素,利用现有鱼塘、渔家房舍打造成具有当地渔家风情的鱼文化体验区,满足游客吃在渔家、住在渔家、行在渔家、购在渔家、乐在渔家的需求。

归去来兮 (养老院)。在保持原有江南粉墙黛瓦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村落和生活设施进行修缮整合,并在周围种植具有杀菌、疗养功效的植物,将其打造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式动态养老村。

林果撷趣。在原有经济林基础上,种植各类以“新、奇、特、优”为景观特色的果树,让游客亲身体验栽植、管理果树,以及采摘、购买水果的乐趣,体会丰收的喜悦。

田园风光。以现有农田为基底,以水稻、油菜、慈姑、茭白、莲藕等种植为主,同时配植四季不同的花卉,结合同样肌理的田埂以及木栈道系统,营造自然生态的田园景观。

水上森林。在生态岛上营建具有保健功能的森林植物群落,以树木的生物场 (信息、能量)为源,与人体产生生物共振,矫正、增强患者相应系统的生物场,使人改善或恢复健康。

漫步水上。曲折自然的木栈道穿梭在栽植荷花、睡莲、水生美人蕉、芦苇、菖蒲等湿地植物的水面上,使游客体会行走水上、穿梭花丛的感觉。

芦苇迷宫。对现有鱼塘、水域和芦苇地进行整合而建成芦苇迷宫,考虑湿地植物净化水质的功能,构建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形成春天芳草遍野、夏日碧波万顷、秋季芦花飞雪、隆冬百鸟酣栖的扑朔迷离的芦苇荡湿地景观。

4 小结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形势下,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将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并保留、重建、恢复原有的景观元素 (山体、水系、植被),唤醒人们对场地的记忆,传承地域文化,选择合理的材料和技术工艺,减少湿地公园建设的工程量和投资成本,创造出更加生态和特色的湿地景观,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

[1] 崔保山,杨志峰.湿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25.

[2] 黄洁琼.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初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3] 解艳华.基于城市生态文明的南溪公园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 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4):105-109.

[5] 陈娟,孙琪,赵慧蓉.论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 [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3):59-62.

[6] 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7] 王大芳,辛转霞,韩宏.郊野公园绿地乡土景观营造手法应用:以山西省圣天湖湿地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6):181-185.

[8] 朱磊,黄发祥.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特色塑造方法探讨 [J].华东森林经理,2010(1):58-61.

猜你喜欢

鱼塘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鱼塘的面积
景观别墅
STREET TALK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植树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