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蚕桑产业现状与稳定对策
2014-12-07宗侃侃吕志强
宗侃侃 吕志强
(1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58; 2 浙江省磐安县农业局,浙江磐安 32230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总面积1 196 km2,辖19个乡(镇),20.9 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8.7 万人,劳动力13.6 万人)。磐安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91%,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磐安县自从20 世纪70年代引进蚕桑产业以来,一直将其作为磐安县农业的一项重要的区域性产业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自2003年以来,磐安县依托浙江省“蚕桑西进”的发展战略,打造浙中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至2006年,磐安县全县共有12个乡(镇)1 860余户农户从事栽桑养蚕,年饲养蚕种9 940 盒,生产鲜茧365 t,蚕茧产值1 100 万元,仅蚕茧一项户均年收入就达5 914 元[1]。但是,自2008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磐安县蚕桑生产开始波浪式发展,并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为此,我们通过走访磐安县的新渥、冷水、仁川、双峰等重点乡(镇)的蚕农,对磐安县蚕桑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稳定磐安县蚕桑产业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对磐安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磐安县蚕桑产业的现状
磐安县现有1个以“药—菇—蚕”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好溪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个省级特色蚕桑精品园——磐安冷水蚕桑精品园;2 家蚕桑专业合作社——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和磐安县冷水蚕桑专业合作社;1个蚕茧收烘中心——冷水蚕茧收烘中心。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有桑园253 hm2,主要分布在磐安县西南山区的新渥、冷水、仁川、双峰等乡(镇);桑树品种以农桑14 号为主,部分老桑园已更新为强桑1 号等新品种;主要推广的蚕品种为菁松×皓月。2013年全县共饲养蚕种2 960 盒,生产鲜茧129 t,蚕茧产值628 万元,养蚕农户1 796 户,户均收入3 500 元,其中饲养蚕种量、生产鲜茧量、蚕茧产值同往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表1)。因此,稳定磐安县蚕桑产业迫在眉睫。
表1 2009—2013年磐安县蚕桑生产情况
2 磐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优势
2.1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磐安县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和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1%,属亚热带季风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1 400 mm,无霜期220~240 d。加之磐安县的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少、空气清新、水质条件好,非常适宜发展高效与生态相结合的蚕桑产业,全年可饲养春、夏、中秋、晚秋4 季蚕。
2.2 优良上乘的蚕茧品质
由于磐安县属高山蚕茧产区,受气候影响,采茧期一般要比周边的县、市晚2 d 左右。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磐安县生产的蚕茧茧形大、茧层厚、洁净优且光泽度好。由磐安县冷水蚕茧收烘中心提供的检测数据显示,2013年磐安县蚕茧的全茧量2.04 g、茧层率25.3%,茧丝长1 058.1 m、解舒丝长751.5 m、解舒率68.0%,茧丝纤度2.8 dtex,洁净94.3 分,茧级4 级。磐安县作为浙中优质茧生产基地,蚕茧收购价格比浙江省均价要高出20%左右(表2)。
表2 磐安县与浙江省蚕茧收购价格比较
2.3 全程优质的组织服务
磐安县现有2 家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即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和磐安县冷水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市强社名社。2 家合作社现有社员1 706 户,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93个行政村,占全县栽桑养蚕农户的95%。合作社提供蚕种供应、技术指导、蚕茧收购等全程服务,实现农、工、贸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农民成员和专业合作社的共同发展。
3 磐安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蚕桑规模较小 基础薄弱
2013年,全县共有253 hm2桑园,而实际投产的桑园仅有173 hm2,仅占桑园总面积的68%,户均不到1 000 m2,且多疏于管理、分布零散,造成了蚕桑资源的闲置浪费。这种零星分散的布局、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既不利于蚕桑技术的推广、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蚕农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
3.2 从业人员老化 劳动力不足
近几年来,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使得蚕农年龄趋向于老年化,家中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蚕桑生产,蚕种饲养量也相应减少。目前,从事蚕桑生产者多为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据磐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于2013年10月的调查发现,在全县蚕桑饲养户中,55 周岁及以上的人员占45.4%;50~55 周岁的占24.5%;45~50 周岁的占17.8%;45 周岁以下的占12.3%。由于这一类蚕农大多已从事蚕桑生产20年以上,多凭经验饲养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造成桑园科学管理、家蚕饲养技术和新机具的普及率及应用率低。
3.3 服务队伍不齐 资金短缺
磐安县蚕桑生产管理原属县供销社职能,2010年起划入磐安县农业局,由磐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负责管理。现仅有蚕桑专职干部1 名,乡(镇)蚕桑辅导员2 名,村级蚕桑联络员35 名,难以对全县的蚕农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培训及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且因磐安县主导产业较多,蚕桑基础较弱,县财政并无蚕桑专项产业发展资金,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导致蚕桑生产水平低下,行业发展缓慢。
3.4 生产形式单一 效益不高
近几年来,蚕用物资、小工工资等逐年上涨,再加上劳动强度大,蚕桑产业呈现出高成本、低收益的局面;而且,蚕桑产业是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制约,茧丝市场价格起伏波动很大[2]。目前,磐安县全县蚕农蚕桑生产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以出售鲜茧为主,形式过于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相比较蔬菜、中药材等产业,不仅收益低,而且风险大,因此出现了大规模毁桑改种蔬菜、药材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情况。尽管近2年茧丝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但是蚕农对蚕桑生产仍然信心不足。
4 磐安县蚕桑产业的稳定对策
4.1 实施规模经营
蚕桑生产的效益与生产规模直接相关。规模过小,养蚕收入在整个家庭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小,农户对管桑养蚕就不会重视,一旦遇到蚕茧行情不好时,就容易出现挖桑改种的情况[3]。针对近几年来桑园普遍存在抛荒失管的情况,要做好桑园的规模流转改种,把弃养的桑园流转给有积极性和充足劳动力的养蚕大户,适度规模经营蚕桑生产。同时,要抓好这批养蚕大户的生产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种养水平,从而稳定现有的桑园面积和蚕桑规模。
4.2 提高生产技术
针对当前蚕桑从业人员老化、劳动力不足这一现状,加快推广优良化品种、机械化作业、省力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引进适合磐安县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强桑1 号”[4]等桑树新品种;重点推广桑枝伐条机、小蚕共育、大棚养蚕、大蚕条桑育、方格蔟营茧等一系列新机具、新技术,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提高蚕茧质量,促进产业发展。
4.3 健全服务体系
在加强现有的蚕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体制模式,增强蚕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5]。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实现蚕用物资的专营,并完善蚕药、蚕具的供应渠道。加强桑蚕病虫害测报,并提出防治技术措施,指导蚕农做好病虫害防治。县财政要将蚕桑产业纳入产业化扶持政策之中,安排专项资金,出台蚕种补贴、桑树良种改造、桑园流转、合作社发展等补助政策,加快蚕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4 发展综合利用
结合磐安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磐安县的资源优势,改变农户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实现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是“桑—蚕—药”模式,桑园套种白术、三叶青等中药材;二是“桑—蚕—菌”模式,利用桑枝条栽培杏鲍菇、秀珍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三是“桑—蚕—禽”模式,按照“家禽治虫、禽粪增肥、桑禽互补、种养并举”的立体农业发展方式,利用桑园发展草鸡等生态家禽养殖;四是“桑—果—游”模式,适度推广种植果桑,建设果桑休闲观光园,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桑椹,增加收益;五是其他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如嫩桑叶可开发做成桑叶菜,桑叶芽可制茶,桑枝条能加工成地板,双宫茧、黄斑茧等次茧能制作蚕丝被,蚕蛹经深加工可作饲料和提取蛹油、蛋白等。通过综合开发利用蚕桑资源,调动农民从事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促进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
[1]陈望春,陈卫仙. 磐安县蚕桑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J]. 蚕桑通报,2007,38(3):43 -45.
[2]丁荷芳. 宜兴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稳定对策[J]. 中国蚕业,2011,32(1):63 -65.
[3]方书亮,曹布霆,赵德万. 淮安市蚕业产业化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9,30(1):76 -78.
[4]吕志强,计东风,周勤,等. 桑树新品种强桑1 号的选育[J].蚕业科学,2011,37(1):9 -12.
[5]方茂荣,汤一群. 武义县蚕桑产业现状与对策思考[J]. 蚕桑通报,2012,43(1):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