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的胜利——简述人民群众在车桥战役中的贡献

2014-12-07孙洪斌

大江南北 2014年3期
关键词:车桥苏中粟裕

□ 孙洪斌

1944年3月5日~6日,新四军1师在粟裕、叶飞的指挥下发起车桥战役,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车桥大捷,从而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揭开了华中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4年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不断失利,为保持其本土与南洋的交通线,发动了大陆交通线作战,并从华中解放区战场抽走部分兵力,留下的部队继续对解放区实行“清乡”,抗战局势形成了有利于我方的重大变化。

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在深刻分析苏中战场敌我态势之后认为,我军与敌相比,军事要素特别是武器装备上虽处于相对劣势,但在政治上却占据极大优势。至1943年11月底,县以上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半数以上的乡有了党和群众组织,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运动,我军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军民团结,对敌作战,必能取胜。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粟裕决定在淮宝地区的车桥组织一次大规模作战。车桥地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交界处,同时也是日军华中派遣军64师团和65师团的结合部。车桥一旦攻下,运河一段从淮安到宝应的封锁线就被打破,整个华中战场局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自身发展而言,打下车桥,不但可以破坏日军疯狂的“清乡”、“屯垦”计划,还有利于扭转新四军一师主力部队和后方机关集中于狭小区域的被动局面,为敌后根据地开展练兵、生产、整风学习三大任务提供一个比较安全、开阔的空间。

为了打好车桥一战,粟裕利用去淮南军部开会之便,在往返的路上对车桥周围的地形、通道、水域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周密的部署。当时部队要远距离奔袭车桥,急需修建几座交通坝便于攻击部队行动。宝应县委接到筑坝任务,立刻组织动员了3万多民兵和群众,利用敌人松懈的夜间悄悄施工。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绵延约15公里的曹甸、安丰等地共打了5座顶宽1丈、高出水面5尺、穿越湖荡的交通坝。在一些水网地带,我军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把固定桥改为活动桥,河上筑了多种多样的坝,如群众发明的明坝、暗坝、断头坝、阻塞坝等,敌人的水上交通和运输工具一遇到这些坝就会“此路不通”了。为了把部队、云梯和其他器材以及担架队运送到车桥附近,动员征用了近千条民船。车桥战役战前的准备工作,正是在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之下完成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车桥战役也同样需要强有力的后勤物资保障。战前一个多月,苏中区党委开会强调指出:仗要打好,后勤工作要保证。为此,淮安县委和宝应县委成立了支前委员会,由淮安县委书记许亚和宝应县委书记曾涛挂帅,并召集了各区委书记、区长会议,讨论和落实各项具体支前任务,保证做到“一切服从前线,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为保证支前任务的完成,各区、乡纷纷成立支前机构,并进行了深入动员,喊出了“新四军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的响亮口号。

在开展支前工作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冲在一线,用自己的行动鼓舞群众,起到了模范作用。广大群众在他们的带领下,组成了一股气势恢宏的支前洪流。大量的支前工作主要包括:(一)供应粮草、蔬菜、油盐、茶水以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二)协助部队制作云梯和其它攻坚器材;(三)组织担架队,达到1000余副,组织车辆船只运送部队、民工、枪炮弹药以及各种军需物资。

以征粮来说,宝应县仅安丰镇就筹集了近5万斤粮食、上百万斤柴草。有一位李大娘,为了多送些军粮上前线,昼夜舂米,膀子都抡肿了,双手磨出了泡,还不肯停歇。安丰镇商人抗日救国会从宝应城里搞来了煤油、蜡烛、报纸等物资,仅煤油就有三大船。煤油不仅用来照明,更重要的是作为军用燃料。当时前线需要一门山炮,淮安县委动员了150多个身强力壮的基干民兵专门负责运送。

车桥战役采取攻点打援的战法,即攻击车桥据点,同时在芦家滩伏击援敌。但车桥据点处于敌中心区,是敌人的心脏,而且设伏地点芦家滩距离车桥12华里。车桥战役是大区域奔袭作战,对支前工作要求很高。广大人民群众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克服长距离大范围支前的困难,保证了车桥战役的胜利。

一是协助运送部队到达作战区域,完成对敌人的攻击部署。当时,我参战部队主要驻扎在车桥以东的蒋营地区。从蒋营到车桥,中间隔着很大的马家荡和绿草荡。当地群众来往一般都走水路,比陆路抄近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因此,我大部队宜实行水路行军以赢得有利的战机。宝应县委发动和组织了一千多条小木船运送部队和民工、运送云梯和其它攻坚器材,送过马家荡、绿草荡后,再沿着河道向前行驶,直到接近车桥时,部队才舍船陆行。

二是协助主力部队攻击、包围车桥周边据点,保证1师攻点打援部署的实施。当主力部队攻击车桥时,地方武装带领当地广大群众同时把周围的曹甸、泾口等10多个据点也包围起来,并把据点与据点之间的通道、桥梁等全部破坏掉,有的敌人一出据点就被打回去,有的则遭到民兵埋设地雷的杀伤。这样,车桥之敌只能退缩在据点内困守待援。芦家滩地区南有涧河,北有芦苇沼泽地,中间公路通过的地方是敌军增援车桥的必经之路,也是伏击聚歼敌人的有利地形。日伪军看到车桥被攻,心有疑虑,踌躇不前,但又不能见死不救,直到战斗发起十几个小时之后才赶到芦家滩,不料正好钻入新四军布置的口袋阵。战役的发展完全按照既定的设想进行,这既体现了粟裕等新四军指挥员的用兵如神,同时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全力配合。

三是地方党组织全力以赴,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投身到具体战斗任务中。车桥战役由1师副师长叶飞任前线总指挥,当时宝应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曾涛就跟叶飞一起行动。在宝应县委和淮安县委的领导下,从涧南到涧北,广大基干民兵和人民群众,迅疾行动起来,汇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战役发起的一刻,安丰、崔渡等乡镇的基干民兵,遵照前线指挥所的命令,埋伏在车桥东北角日伪军一个小据点吕舍的东南角上,以防止和阻击敌人向泾口方向溃逃。不久,吕舍据点被攻克后,这批支前大军,即由安丰区委书记兼区长杜文白率领,从车桥北边绕道到西南角去破坏敌飞机场。3月6日清晨,芦家滩打援战斗基本结束。

3月7日,车桥镇残敌在援军接应下狼狈逃窜。早已动员好的宝应、淮安40多个乡的3万多民兵、群众立即进入车桥,迅速平毁工事,拆除围墙、碉堡,打扫战场,彻底摧毁敌人的巢穴。苏中新四军部队乘胜威逼车桥周围敌据点。曹甸、泾口、塔儿头、张桥之日伪军如惊弓之鸟,退守淮安。12日,苏中新四军收复望直港、蛤拖沟、鲁家庄、蚂蚁甸、受河。13日,又收复周庄。至此,车桥战役取得完全胜利。苏中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关进入淮安、宝应以东地区,一直到全面反攻时,这里成了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所在地,一块稳定的战备基地。

车桥战役的胜利是苏中反“清乡”斗争中的重要胜利之一,在日伪军的封锁下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开辟了进出的通道。

车桥战役及之后的一系列战斗,是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粟裕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指出:“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苏中抗日根据地是在同敌人艰苦顽强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苏中人民是经过战争烈火考验的,因而是最坚强的。这是一条最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车桥苏中粟裕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汽车车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第一次开飞机
凝侨心 聚侨力 助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粟裕:“图痴”与“枪迷”
粟裕: 『图痴』与『枪迷』
粟裕:“图痴”与枪迷
汽车车桥结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