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室内环境中的防震设计研究
2014-12-06王莉莉齐宛苑
王莉莉,齐宛苑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0 引 言
汶川、芦山,以及近期的鲁甸地震,让国人认识到地震给居住环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悲痛之余,建筑界加大了对住房安全性及坚固性的研究力度,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断修改、完善相关规范,力求将地震带给建筑的损害降到最小,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作为建筑学科的相关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也应对室内环境的防震设计进行研究,避免地震情况下因室内环境设计不当而造成人身伤害,具体表现为逃生路径的阻挡、装饰材料的爆裂及陈设家具的倾翻等等。地震环境下室内空间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但就我国目前情况看,该领域的关注度及研究度较低,因此住宅室内环境的防震设计具有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 地震情况下住宅室内空间的安全隐患分析
住宅室内防震设计所要考虑的,是在地震环境下,空间分区、装饰结构、家具造型及其摆放等,是否因震动而发生位移或变化,给居住者造成伤害;亦或通过特殊的加固与设计,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为居住者提供庇护空间。从这两点入手,针对性地进行室内空间的隐患分析,有利于设计师自觉地将室内装饰的一系列活动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为居住者提供真正实用、可靠、安全的生活环境。
1.1 空间分区
因建筑本身的设计要求,住宅室内空间中就存在较为安全的区域和相对危险的区域。对这些区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分类,可为后续进一步的室内装饰活动提出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厨房、卫生间、存储室等区域,面积较小,又因众多管道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该区域的支撑力度。地震来临时,坠落物较少,又因该区域有充足的水源或食物,可为受困住户提供生存条件。
客厅开间相对较大,地震时易出现大面积的坠落物,再加上客厅内沙发、茶几、电视、座椅板凳等零散家具较多,为满足使用需求又难以进行地面或墙面固定,极易发生位移。因此较其他空间相比,该区域的危险系数较大。
其他空间的安全系数具有相对性,例如书房、卧室等私人空间,相比客厅来说较为安全,而相比厨房和卫生间来说,防震效果则略显薄弱。
1.2 装饰结构
随着时代的进步、审美的提高,各种日趋复杂的装饰造型出现在室内空间中,以满足户主对个性、时尚生活空间的向往。然而,防震因素没有考虑到位,华美的装饰在地震中只会被震的七零八落,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家装吊顶造型日趋千变万化,大量的石膏板、镜面玻璃等材质被切割成各种形态,通过木龙骨固定在楼板上,形成丰富的视觉构图。空间虽然美化了,但隐患也由此产生,过重和易碎的装饰材料在地震强烈的晃动中极易坠落,危害极大。
除了顶部的隐患,地面、墙面的装饰材料也存在诸多问题:过多的重型石材作为地面铺装材料,加重楼体的负荷量,地震环境下易造成楼板的开裂及崩坏。繁琐的背景墙面石材造型、木质隔断、大理石台面等硬质材料,以及厚重的壁挂、装饰画等墙面装饰,也易在地震中剥落、碰撞,对建筑及住户,都将产生危害。
1.3 家具造型及摆放
据日本建筑学会《阪神淡路大地震住宅内部被害调查书》中的数据显示,有46%的人员伤害来自家具的翻倒、家具中物品的跌落等。也就是说,家具作为室内的主要陈设物,如果没有进行防震设计的考虑,将是室内空间中最大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如下:
柜类家具种类繁多,有衣柜、书柜、鞋柜、酒柜、橱房吊柜等等。柜类家具通常体格庞大,尤其是竖向的衣柜、书柜,不仅高大厚重,而且接触面平整,在没有地面摩擦的情况下,中级地震的摇晃力度就能使其倾倒。
家具的储藏功能意味着造型上需要大量中空的容纳面积,可容纳更多的生活用品。但在地震的情况下,储藏物件若没有适当的阻挡,会随之晃动,如炮弹般甩出柜体,若击中住户,杀伤力极强。
家具材质的选择也不容忽视。地震有可能会崩裂燃气管道,燃气泄漏易引起火灾,这种情况下,复合人造板材为主的家具都具有助燃的可能。还有诸如玻璃推拉门、玻璃茶几等大量运用玻璃材质的家具,其易碎属性既增加了经济损失,也提高了人身伤害的几率。
2 防震设计中可采取的建议及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地震情况下,住宅室内空间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隐患,作为具有社会责任心的室内设计师,应针对性地对每一个问题做认真的考虑与解答,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提议,力求通过设计提升住户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2.1 尊重原建筑的结构设计
如今的室内设计师,或为过多地满足市场的盲目需求以及户主的个性化要求,或为更好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在缺乏对该房屋结构图纸的仔细研究,以及与原建筑设计单位沟通的前提下,对户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造成了原始建筑主体结构和其他附属结构的位移与应力的变化,大大降低房屋的抗震性能。因此,充分尊重原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室内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养。若因设计的需要,必须要做墙体改动,应做到:混凝土结构住宅中,剪力墙、柱、梁及楼板不能拆除或掏空,防止其丧失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其他附属结构不宜做大的调整等。如需对原始建筑主体结构有修改,或其他附属结构有大调整,应征得原建筑设计单位结构工程师的许可,必要时需做加固处理,所有新增的附属结构应与原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埋设管线时应遵守轻质墙横向开槽不超过500 mm;承重墙原则上不开槽,内保温墙横向开槽不超过1000mm等原则,并在开槽过程中绕开钢筋,不可将钢筋凿坏,否则影响墙体与楼板的承受力。
2.2 合理的空间划分
在保证原建筑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合理的空间划分、流畅的交通流线,可以为住户躲避灾害、逃离现场争取时间。
首先,平面划分应简单规整,并保证多个出入口,每一个分区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区可供住户躲避。该安全区面积较小,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在选择具有三角支撑结构的墙角做些软包设置,平时可作舒适的休闲区,地震来临时将是理想的庇护区。或根据实际户型,设置“防震躲避间”,即一个独立于室内任何其它功能的小型空间,面积控制在1m2~2m2,遵循近水远火的原则,内设地毯与软包墙面,并尽可能地与各个房间入口保持联系。
其次,保证逃生路线的流畅性,要求设计的路线明确、平直,直通安全区或入户门。路线两边不做过多花哨的装饰,防止在逃生过程中被坠落的装饰物砸伤。地面选择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可防止滑倒。只有多方面的考虑才能使设计更为合理,更有效地帮助住户逃生。
2.3 强化装饰结构、转换装饰材料
对于住宅室内的装饰设计,要尽量做到在稳固、安全的基础上塑造简洁、美观的造型,不可为盲目地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装饰结构的牢固。
前文已经提到,在如今的家居装修中,大面积的悬挂式吊顶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那么在安装时除了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外,设计师还应勇于采用新型柔性、轻质材料代替常用的硬质材料,创新施工工艺。比如,吊顶中常用的木龙骨在地震中容易折裂,可改用相对柔韧的轻钢龙骨,在地震中轻钢龙骨只会弯曲,不易崩裂,可降低吊顶坠落的可能;多用LED软管灯饰来满足照明和装饰的需要,减少重型吊灯的使用,即便要使用吊灯,需做加固处理;天花上常用的镜面玻璃装饰,在地震情况下容易破损、飞溅导致伤人,若选用一种镜面软膜材料取而代之,装饰效果相同,安全系数大大提升。如果一定要用到玻璃材质,应在玻璃表面附上一层防爆膜,降低玻璃的易碎性能。
墙面造型尽量简化,且安装时要通过多种五金构件做基础加固。2009年北京昌平区某精装别墅内,曾发生一起高1m、重约200斤的大理石装饰壁炉倒塌,砸死炉前玩耍的5岁女童,此事件引起装修界一片哗然。通过质检检验发现,该壁炉装饰与墙体结合处未有钢挂结构,仅用胶水粘合。这种完全不稳定的结构在日常情况下都会成为安全隐患,更何况在地震环境中。因此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在装修过程中,不要被花哨的装饰表面所左右,稳定的内部结构才是关注的重点。
2.4 优化家具结构及造型
家具种类繁多,就使用功能来分,大致可归为柜类家具、桌类家具、坐具类家具、床塌类家具等。功能不同,造型不同,在地震情况下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有的家具需要优化造型、有的家具则需要加固处理。
在住宅中,立柜是家具的主角,但外形高大且占地面积小的特征,在地震中极易倾斜和翻倒。因此,为加强立柜的稳定,可通过膨胀螺栓和U形或L形固定铁件,将柜体与地面或是墙面直接连接(见图1)。为防止储藏在柜内的物品甩出,柜门可选择横向推拉的行式。针对开敞式无柜门书柜,可在柜口约三分之一高度设置挡杆,对书的滑落有一定的阻挡(见图2)。柜类家具的抽屉若抽拉过于顺畅,也易形成危害,可设置一些结构来增加开启阻力,降低抽屉在晃动中飞出的可能。除此之外,柜类家具的物品摆放要遵循下重上轻的原则,可减少柜体倾翻的几率。
图1 柜体固定示意图
图2 书架示意图
图3 日本防震床
图4 防震床
桌椅板凳等桌类、坐类家具,个体较小、体重轻便,地震来临时,极易发生移动,对逃生的住户造成威胁。因此,应当多选用质地柔软的桌椅,并在桌脚、椅脚添加软膜垫片,加大与地面的摩擦,增加稳固性。同时,桌类、椅类家具的底部支架可选择钢铁材质,其较强的稳定性与坚硬度可以使桌底或椅底空间形成一个安全的避难空间。
床榻家具面积较大,是户主休息的场所。若在夜间发生地震,睡梦中的人们避灾的反应能力极低。如果将床榻造型进行相应的庇护设计,即便房屋倒塌,也能为受困人员支撑起一个求生空间。如日本现已广泛使用的防震床(见图3),延床沿在床榻外部加一个半圆形的铁质外罩,形成良好的屏障,当坠落物砸下来时,不会对床面造成直接的撞击,可减少重物对人的直接伤害,提高逃生几率。依据此原理,我们可以在床塌的造型上适当美化,达到与居室环境风格的融合(见图4)。
3 结 语
本文从空间划分、装饰结构、家具造型等方面分析了在地震情况下,住宅室内环境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尝试如何在满足住户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为其设置灵活的避震安全区、畅通的逃生路线、坚固的装饰结构及稳定的家具等,从而提高住宅的防震避灾性能。将设计性与实用性良好的结合,在美化居住环境的前提下,提供具有安全性能保障的防震设计,将会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趋向。
[1]张晓华.抗震室内设计新理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
[2]张秀香.论室内装修中房屋抗震的安全控制[J].福建建筑,2012(7).
[3]贾英杰.家用地震灾害防御性产品的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4]杨明.震区小学校内避难环境研究——以绵竹市小学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