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在危难时刻的救命恩人
2014-12-06陈志刚
□ 陈志刚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胡耀邦曾经历了数个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但最后都凭着战友们的及时相救、自己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逢凶化吉,遇险呈祥,那些战友也成了他人生中的救命恩人。
冯、顾、张鼎力相助,胡耀邦逃过一劫
“AB”系英文“反布尔什维克”的缩写,“AB 团”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在江西省党部中纠合一小撮极端反动分子组成的秘密组织,主要负责向苏区渗透策反、窃取情报、造谣惑众等各种破坏活动。为此,1930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肃反工作决议案》,明确了“肃反”重点就是肃清“AB 团”分子。“肃反”工作开始还比较谨慎,后来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便简单化、扩大化了,对一些被怀疑的对象,随意拘捕,大搞逼供,严刑拷打屈打成招。一旦罪名成立,就有可能被立即杀害。
当时,有人为了过关,胡乱供出湘赣苏区的“红小鬼”胡耀邦也是“AB 团”成员。于是,胡耀邦被列入“AB 团”嫌疑分子名单中,递交湘赣省委常委讨论。虽然没有足够证据,但胡耀邦最终还是被打成“AB 团”分子。经当时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批准,决定将他逮捕枪毙。行刑前一天,恰逢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巡视员冯文彬在该省巡视工作,看到了准备枪毙人员的名单。冯文彬早就认识胡耀邦,他不相信胡耀邦是反革命,就机智地对湘赣省委负责人说:“胡耀邦3 人如此之小就是‘AB 团’,说明了团的系统还很不安全,情况非常严重,我要带回去交给顾作霖(时任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同志亲自审问。”湘赣省委负责人见冯文彬如是说,就同意他将胡耀邦等3 人带回瑞金。
在去瑞金的路上,胡耀邦委屈地对冯文彬说:“文彬同志,你是了解我的,我怎么会是反革命呢?”冯文彬答道:“我是了解你,所以才想办法先把你带走。但以后会是怎样,我也说不准,只能看顾作霖同志怎么办了。”一到瑞金,冯文彬立即把胡耀邦送到顾作霖那里并做了具体汇报。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反革命,一天晚上,胡耀邦左思右想,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顾作霖办公室的门,向顾作霖详细地述说了自己的出身、经历、爱好、特长等情况,并恳求说:“就想留在团中央,不去政治保卫局,干什么都行。我会刻字,扫地,做饭,我会干好多好多的工作。”顾作霖被胡耀邦的真诚感动了,答应让胡耀邦先留下而没有立即将他送往政治保卫局。为慎重起见,顾作霖不久就将胡耀邦交给时任少年先锋队总队长的张爱萍,交代说:“你们要认真审查,既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相处,张爱萍认为:胡耀邦聪颖活泼,热情能干,虚心好学,还颇有文采;对许多问题都有个孔夫子的“每事问”精神,好打破砂锅问到底;小小年纪就有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干起工作来又是个拼命三郎。加上张爱萍本人就曾被怀疑是“AB 团”成员,“AB团”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最清楚不过了。于是,张爱萍正式向顾作霖报告,胡耀邦绝不是“AB 团”成员。顾作霖同意了张爱萍的意见,并把胡耀邦留在了共青团中央儿童局,让他主编油印报纸《时刻准备着》。从此之后,党组织也就没有再追查胡耀邦的“AB 团”问题,胡耀邦走出了人生中第一次危难时刻。
表哥杨勇关怀照顾,胡耀邦大病不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博古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为避免全军覆没,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开始前,胡耀邦被编入中央纵队,跟随部队转移。部队进入贵州后,胡耀邦染上了疟疾(俗称打摆子),时发高烧,行走不便。尽管如此,胡耀邦拒绝让人用担架抬着他走,而是咬着牙,一拐一拐地坚持向前走。1935年1月,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之后,胡耀邦被任命为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合围,遵义会议之后的红军机动灵活,渡过赤水之后又掉头向南。同年2月,红三军团击败国民党王家烈部,再克娄山关。红军在二占遵义城的行军中,遭到数架敌机的狂轰滥炸,正在安排战士转移的胡耀邦,被飞溅的弹片炸伤了胳膊,被送进野战医院做手术。住了几天院后,他坚决要求出院。由于当时缺医少药,伤口很快感染发炎,引起疟疾复发。病一犯,胡耀邦浑身冷得发抖,热起来全身冒汗发高烧,脑袋昏昏沉沉,双腿发软,常常摔跤。战士们只好扶着他,挟着他往前走。
当时,胡耀邦的表哥杨勇担任红三军团第十团的政委。一天在行军中,杨勇突然听到路边传来极微弱的呼叫:“是世峻哥吗?世峻哥快过来呀。”杨勇听声音耳熟,红军中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原名叫杨世峻。杨勇赶紧循声望去,发现一名红军战士正躺在路边,向他轻轻招手。杨勇走近一看怔住了,原来是表弟胡耀邦。此时的胡耀邦又黄又瘦,显得十分疲惫。杨勇关切地问道:“耀邦弟,你是不是病了?”胡耀邦答道:“我在遵义城边上,胳膊吃了一块炸弹皮,医生给我做了手术……现在有点感染,一行军,又打摆子,恐怕不行了!”杨勇听完后,鼓励胡耀邦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坚持下去,并真诚地对胡耀邦说:“长征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长着哩,你总是走路怎么行呢?……我把马让给你骑吧!”胡耀邦知道杨勇不久前也负过伤,便一再推让,不肯上马。杨勇说什么也不答应,强行把胡耀邦抱上马,并嘱咐两个战士一路上多加照顾。胡耀邦只好领情,在马上转过身子默默地看着杨勇,久久地向他抬手致谢。依靠表哥杨勇的关怀与相助,胡耀邦才得以胜利走完长征路,走出了人生中第二次危难时刻。
徐向前当机立断,胡耀邦幸免于难
1948年8月,胡耀邦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指挥太原战役。太原是山西省城,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蒋介石为保住这座孤悬华北的“反共模范堡垒”,于10月把驻守西安的国民党第三十军1万多人调防太原,妄图充实太原的防守力量。三十军军长黄樵松原是高树勋将军的旧部下。高树勋于1945年10月在河北邯郸宣布起义后,投入了人民阵营。在太原战役总指挥徐向前的安排下,高树勋来到太原前线,设法与黄樵松取得了联系。在信中,高树勋晓以大义,动员其脱离国民党,弃暗投明,率部起义。黄樵松经过反复思考,最终积极响应,派出他的谍报队长王震宇联络举义。根据徐向前的指示,胡耀邦作为全权代表与王震宇会晤谈判。会谈中,胡耀邦思维敏锐,视野开阔,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周密而又恰当。经过谈判,双方初步确定了举义的时间及详细计划。
3 天之后,黄樵松的联络代表再度出城,要求解放军派代表进城,直接与黄樵松本人商讨起义计划。为体现诚意,胡耀邦立即答应,并决定第二天亲自进城与黄樵松会面。临走之前,胡耀邦在电话里向徐向前作了汇报。徐向前坚决不同意胡耀邦前往,认为胡耀邦级别太高,不必亲自前往,并当机立断,选派八纵参谋处处长晋夫作为我军联络代表进城商谈。然而,政治军事斗争风云变幻、波诡云谲,黄樵松的太原起义计划,由于被其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二十七师师长戴炳南出卖而告失败。阎锡山诱捕了黄樵松,从他身上搜出了徐向前、高树勋致黄樵松的信,双方联络代表王震宇和晋夫也被逮捕。
阎锡山和他部下以为晋夫就是胡耀邦,是目前国民党在内战中捕获的最高级别的共产党干部,可以向蒋介石邀功请赏,便将晋夫与黄樵松等人用飞机押送南京。蒋介石命令军法监理部与南京卫戍总部联合组成特别法庭进行审判,要晋夫承认他就是胡耀邦,晋夫严词拒绝。1948年11月27日深夜,坚贞不屈的晋夫与黄樵松、王震宇在南京英勇就义。由于徐向前的坚持,胡耀邦才幸免于难,走出了人生中第三次危难时刻。新中国成立后,胡耀邦每当忆起此事,总是无比难过地说:“想想晋夫,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
叶剑英出手相救,胡耀邦得以解脱
1964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共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主持陕西省委工作。胡耀邦到陕西上任时,正值三秦大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总的指导思想本来就“左”,西北又比其他地区“左”的程度更胜一筹。胡耀邦到陕西后,敏锐地发现运动过火,打击面过宽,大批干部群众被当成敌对分子或因有这样那样的政治经济等问题而遭到抓捕或被惩,政治空气十分紧张。仅1964年全省6470 人被捕,5000 多人被拘,受到开除公职处分的干部和教师有1450余人,3200 多人被开除党籍,被整死的有六七百人。广大干部群众人人自危,导致无人关心和支持生产,生产十分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异常艰苦。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胡耀邦深入工厂、农村、院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建议省委作出了“三暂停”决定:捕人暂停,双开(开除党籍又开除公职)暂停,面上夺权暂停。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公布《二十三条》之后,胡耀邦立即提出“四个不反,六个不查”:即不反社员,不反工人,不反学生,不反一般干部;不查阶级出身,不查一般工作作风,不查一般男女关系问题,不查瞒产私分,不查小偷小摸,不查小额贸易。同年2月14日,胡耀邦在从陕西安康县发出的《电话通讯》中提出了解放干部的“四个一律”:社教以来处分过重的干部,一律实事求是地将处分减轻下来;停职和撤销工作尚未处理的干部一律先放到工作岗位上去,待问题完全查清或经过一段考验后再作结论;过去犯有某些错误已经交代过的干部,不再“洗手洗澡”,只要搞好工作搞好生产,一律既往不咎;从今以后继续干坏事的,不管职务多高,一律从严处理。胡耀邦的这些重要意见和措施,对于调整社会关系,缓和当时紧张的政治空气,搞 活 经济,解放干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起了非常正面的作用,受到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然而,在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下,西北局的主要领导对竭力抓生产的胡耀邦非常不满,批评说:“一个人只有两只手,一手抓粮食,一手抓棉花,哪只手来抓阶级斗争?”指责胡耀邦是“大搞纠偏运动,大刮翻案风”,是“以停止革命的手段去抓生产”,犯了路线和方向的错误。从2月下旬开始,西北局的主要领导连续组织召开大会小会,上纲上线批判胡耀邦。巨大的刺激和压力,使胡耀邦突发大脑蛛网膜炎。医生说有生命危险,胡耀邦才被安排住进了医院抢救。但他病情稍有好转,又遭到连续不断猛烈批判。
6月上旬,叶剑英偕同张爱萍、张宗逊等来西安考察军事工作。在西北局、陕西省委和省政府为考察人员洗尘的饭桌上,张爱萍望着面色憔悴的胡耀邦一语双关地说:“我们一进潼关,就看到陕西的麦子长势喜人,看来会有一个大丰收。耀邦瘦了,陕西肥了,耀邦对陕西是有功的啊!”饭后,叶剑英把胡耀邦单独留下,关切地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说道:“我听贺老总(贺龙元帅)说,这个地方在整人呐。”胡耀邦回答:“这句话我可不敢说,我在会上检讨6 次都没过关。”叶剑英说:“老弟呀,你在旧社会少吃了几年饭,你斗不过他们啊!你在西安谈不清楚,可以回北京去谈嘛。”胡耀邦面有难色地说:“我走不脱啊!前些天主席派了北京的医学专家来看过我,现在好多了!”叶剑英感慨地说:“你的身体看来不妙哦!”
临行回京前,叶剑英故意要胡耀邦送他去机场。到了机场,他又对胡耀邦说:“再聊一会儿嘛!”不由分说,便将胡耀邦拉上了飞机。待胡耀邦走进机舱刚坐下的时候,舱门立即关闭了。叶剑英下令:“起飞!”此时此刻,胡耀邦这才明白叶剑英的一片良苦用心。1965年6月20日,胡耀邦在叶剑英的帮助下得以回到北京,避免了横遭批斗折磨可能致死的厄运,走出了人生第四次危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