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传统武术文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①
2014-12-06孙大利
孙大利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1)
作为一个世界闻名古国,我国拥有许多享誉世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武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传统武术不仅代表着我国的地域文化,也集中体现了我国的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西方体育观念的传入和影响,我国的传统武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方面如何对我国的传统武术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期适应现代社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如何在现代西方体育的框架之下,坚守我国的武术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也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传统武术文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武术与体育的内涵分析
武术是中国内生性的一个概念,是与我国先民早期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甲骨文中,“武”字是一个持戈而立的武士。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战斗。其原本的含义,就是手执武器搏杀争斗的技巧。后来,随着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武术”这一竞技格斗的技巧,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因为武术虽然是竞技格斗的技巧,但是却是在整个社会框架之下,受着社会关系的制约的。武术在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在传统社会,以儒家伦理和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武术中,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因此,武术既是一种竞技格斗技巧,也是一种文化。
对于中国来说,“体育”是一个典型的舶来词。“体育”的概念发端于西方,进过近现代的发展,形成现代的体育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体操”与德性就联系在一起,为诸神致敬的奥林匹斯运动会成为每个城邦最盛大、最重要的事情。到了近现代,“体育”的概念进一步明晰。所谓体育是指人们遵循着人体发育和成长的规律,有选择性的进行个人或集体性的主动活动,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的活动。在近代体育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来到中国,并很快被中国人所吸收。在清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体育”这一概念。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式确立了体育的概念,并将我国的传统武术纳入到了体育的范畴之内,体育得以快速发展。
2 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融合
武术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民面对着自然界的猛兽,缺乏有效的防御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防御技巧开始出现,这些防御性的技巧,就是传统武术的萌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始有人专门整理和修炼这些防御和进攻技巧,从而使得武术得以最终形成。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式使得武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武术技巧在社会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作为竞技性技巧的武术已经无可避免的衰落下去。随着西方“体育”概念的传入,我国的传统武术,开始与体育进行融合。
从清末开始,我国的传统武术就开始与体育进行融合了。传统武术与体育的融合,不仅表现在武术竞技技术的融合之上,还表现为武术文化向现代体育文化的转变。一方面传统武术中的很多模糊的地方,开始被现代体育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的计量方式所替代;另一方面武术被纳入到体育的范畴之内,成为体育的一个子项。武术本身也逐渐开始成为单纯的强身健体的工具。这种融合,对于保存我国的传统武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传统社会已经远去的今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失去了社会根基的情况下,只有实现武术的体育化,才能保证武术可以延绵下去。
但是,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武术文化的影响力。如前所述,武术不光是竞技格斗的技巧,武术还是一个内涵儒道,甚至墨家思想的文化体系。其中所涉及到的侠客精神与精进至诚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武术体育化的大格局之下,努力保存并发扬武术文化,用武术文化来指导我国的体育,尤其是体育教学工作。
3 传统武术文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晓,传统武术在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中,必须要加以保存传统武术文化,以传统武术文化来指导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学。传统的武术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的侠客精神,集中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中;另外一个则是作为修炼本身的精进至诚思想。武功的修炼,需要的是艰辛努力。没有流下足够的汗水,是不会有相应的修为的。具体来看,传统武术文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学生培养远大的志向。在古代社会,中国有很多仁人志士,他们满怀救国理想,习武强身,报效国家。尤其是在国家危难时期,武术本身也就代表了救亡图存的理念。远的有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武艺超强,立下了不朽的伟业。还有明代戚继光和俞大猷,为了抵抗倭寇,前往少林寺刻苦钻研武艺,终于战胜倭寇。近代的,还有著名人物叶问、霍元甲。将武术文化纳入到学校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远大志向,爱武术、爱国家。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修德塑人。在中国有着武术“修德塑人”的传统。中国的武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武德”。所谓“武德”,就是习武之人所应当具有的道德品质。一方面习武之人需要尊师重教、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另一方面习武之人也需要惩恶扬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武德教育一直是武术教育的重要方面。随着传统武术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武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个性朝着良性的方面发展,使之识武德、讲礼仪,继承传统美德。
第三,有利于培养强身健体的思想观念。作为我国国粹之一,武术及武术文化可以有效的培养修习人员强身健体的思想观念。在新的世纪,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体力劳动,尤其是在校学生的体力劳动量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在校学生普遍缺少锻炼的机会。加之中小学的课业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健身的意识缺乏,导致各个等级的学校的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强身健体的思想观念。而武术则是培养强身健体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的技巧,修习武术本身就是对修习者进行武术文化训练的过程。博大精深而又灵活多变的武术,会在内心深处激发修习者,尤其是在校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强身健体的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武术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谚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一日空”。这就是说武术的修习贵在坚持。“功到自然成”等充分展示习武能磨练人的恒久意识和态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现代很多孩子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严重依赖父母。在学校中,甚至在大学中,要父母陪读的现象很严重。而在学校体育中引入武术文化,通过开展武术教育,经过武术教学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困难去克服,不消极逃避,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惯。
4 结语
传统武术及武术文化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及武术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已经消失,但是武术及武术文化本身却并未丧失其作用。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武术文化,进行武术训练,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培养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修德塑人,还有利于培养强身健体的思想观念、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刘治,刘扉.武术体育化:重生与尴尬[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3-48.
[2]陈照斌.试论武术体育性与本质性的统一[J].体育科技,1994:4-7,49.
[3]张胜利,郭志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程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