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①
2014-12-06闫慧民
闫慧民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之后,我国开始进入后奥运时代,而在奥运会期间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还在发挥着强大的延伸效应。高校体育在“人文奥运”理念的影响下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应坚持以贯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教学目标,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树立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1 后奥运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奥运过后,我国对各阶段的体育教学逐步提高了重视,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开始响应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号召,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据调查发现,在后奥运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各高校现实情况的局限性,高校体育资源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与体育文化的需求。其次,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注重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所以更谈不上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求我国高校需要积极联合政府与社会力量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调整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将身体与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等作为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贯彻落实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 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2.1 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以往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存在观念的局限性,一直强调对大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进而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后奥运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本主义的思想培养观念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与重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本质。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意义,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身体与运动技能,还应与其它学科相衔接进而促进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为了能在如此的社会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定优势,那么高校大学生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其具备的独特个性、人格、创造力等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有利地位。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急速变化,后奥运时代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以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为基本内涵,注重对人个性化差异的尊重、关注与维护,突出强调个人在情感、意志、能力、专长等方面的自由追求与发展,通过人的自主意识来选择探讨生命存在的深层意义及价值。在后奥运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严格根据当代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新内涵来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 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当前,在后奥运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将体育与人文相结合,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为此,需要提出相应有效的改革培养途径,寻找最佳契合点以实现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3.1 将人文精神融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观念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早已不再适应后奥运时代的发展需求,那种只注重体质、只注重培养统一化体育强人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然被时代所淘汰。由于每一个大学生都存在个性化差异,因而有些大学生具有个性的先天优势,有些大学生对体育教学具有个性化的需求,传统高校那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的体育教学不具备挖掘大学生的个人优势,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个性化追求。因此,高校需要革新体育教学观念,将人文精神融入的体育教学中,以实现个性化的高校体育教学。在人文精神的新内涵当中,强调对人的个性化差异的尊重、关注与维护,所以高校人文体育教学需要在尊重大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个性自由发展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与体育能力,又要强调对大学生体育素养、人文素质的培养。
3.2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人文性教学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充当这教学的主体角色,教学方式也以训练为主,学生根据教师所教授的体育项目技巧来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相关体育技巧即可。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对大学生的自由发挥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这与倡导人本主义思想的教学观念相背离。因此,后奥运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针对体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相应的人文知识,跳脱书本上体育理论的限制性,进而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础上突出人文性教学,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方面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个性需求,以便于高校体育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实现人文性教学。
3.3 采取凸显“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当然离不开能够凸显“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辅助。而体现人文精神的体育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以调动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大学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高校体育教师帮助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体育价值观,而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相对应的,高校体育教师也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凸显人文精神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之与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极具互动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这些也是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4 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而要想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效果,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因为只有高校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高校体育教师才会积极发挥创新思维去挖掘体育课程中的人文内涵与人文价值,创新且灵活的将人文知识与体育知识相融合,从而让大学生不再感受到体育教学的枯燥、乏味。若高校体育教师本身具备丰富的体育基础知识,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并且实时了解新事物,那么高校体育教师本身就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在讲授体育运动与体育知识时就会引导大学生思考体育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创新培养。
3.5 革新人文性的教学评价
后奥运时代一直强调“人文体育”的教学口号,当然这种人文体育教学的口号,不仅要求各大高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人文教学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而且还体现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评价上。长期以来,高校对体育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体现在以分数制形式来体现大学生的体育成绩,这种评价标准缺乏一定的针对新与客观性,不能够全面、科学的体现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取得的成果。所以,在后奥运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革新,推出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而且还需要对大学生从体育教学中获得的人文素养进行相应的评价。
4 结语
“人文体育”是北京奥运会为我国留下的宝贵经验财富,而积极响应“人文体育”的号召是我国各大高校在后奥运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着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人文体育要求高校注重对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因而我国各大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将人文精神培养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观念中,分别从学生、教师方面入手,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实现对高校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
[1]朱峰,邓德林,孙涛.高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再探析[J].科技信息,2011(14):277.
[2]王志东.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J].科技信息,2011(3):13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