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①
2014-12-06蒋超
蒋超
(四川警察学院学生工作处 四川泸州 646000)
强健的体魄是人能够进行学习与工作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下降。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创新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运动积极性,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新课改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求进行讨论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1 新教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的进行有了更高的标准。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相比其它课程,体育课的实践性使其更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1 完善的课程体系
新课改要求大学的体育教学具有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按照新课改的规定,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引入更多地选修课程,从而将整个课程体系变得更加完整与多样,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2]在实际操作中,各个大学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的开设,如带有地区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各式运动,让学生得以尽情地发挥,以改变现阶段大学生们过于重视文化课,忽视体育锻炼的现状。[3]提升他们的运动兴趣与集体配合意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即使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可以保持运动的习惯,受益终身。
1.2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近乎呆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体育课上先进行10min的热身,然后散步般的完成体育教师规定的项目,在期末测试的时候成绩及格即可。这样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大学的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要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在大学阶段,大多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过于单纯的教学方式会使他们很快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要尽力使教学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要力争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增强。
1.3 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过去,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评级体系不尽合理,非专业的学生仅仅分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成绩类型。这样的评价方式完全体现不出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为在期末考核时,所设定的及格线非常低,身体素质正常的学生在不进行训练的情况下都可以较轻松地完成。因此,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采取循序渐进的科学评价模式,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成果都进行评价,然后按照周、月、学期逐级递进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而将科学的评价体系贯穿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之中。[4]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实行教师与学生的互相评价,从而在客观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态度。
2 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新课改实施以后,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许多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陈旧
在国家大学体育新课改颁布以后,大多数的大学也积极响应国家的改革方案,对本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可是在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却并不重视,以至于改革成为流于形式的“面子工程”。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依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将自己作为体育课堂的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5]忽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旧是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主流,不顾学生在身心上的成长规律,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2 教学方法僵化,缺少灵活性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许多学校仍旧延续传统的“千课一面”方式,这样做虽然可以使教学任务得以充分完成,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师有许多是本校体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他们几乎是从初中起就一直接受传统的体育训练,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体育课就应该是这样进行的。也就是从要领讲解到动作示范,再到学生练习巩固的方式。教师们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统一的讲解,学生们则被动地接受,使本该多姿多彩的体育课堂失去活力,无法调动起学生投身其中的积极性。
2.3 教师能力不足
虽然在新课改下,教师在课堂中退居次要地位,但这并不表示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恰恰相反,它需要体育教师具有比以前更强大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6]因为新课改提出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要求体育教师当“甩手掌柜”,而是注重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广大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本功,还要具备高超的引导能力和优良的道德修养。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方面并不重视,很少组织对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对于新课标的要求也只是简单地传达给体育教师,让他们自己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摸索。造成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进展缓慢。
3 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经过细致的分析与深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的建议。
3.1 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教师则由原来的主体地位退居次席,从课堂上的大包大揽变为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向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使他们由被动的“填入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渴求式”学习。改变传统的达标考核体系,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领域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某些体育教师的印象中,既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那么自己就无须在课前做太多的准备,只需要把握住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新课改所要求的关注学生主动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自主性与自发性的基础上,给他们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从而突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还原体育课生动多彩的本色,使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模式只是我们进行课改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方式则需要体育教师来进行掌握,因此改变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他们真正地领悟新课改的精髓,这是新课改实施以后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能够进行创新的前提。
3.2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所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指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进行灵活搭配,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课堂的乏味,实现寓教于乐,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经科学研究证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比赛的办法。比赛竞争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水平并战胜对手对于学生的锻炼意义是非常大的。课堂中运用竞争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以公共篮球课的罚球练习为例,可以在进行罚篮练习时组织小组比赛,将篮筐正面罚球线至三分线划两条线,算上罚球线一共三条。将学生按照投篮能力的强弱分成3队,学生每3人一组,3名成员分别为3个水平的队员,由每名队员投篮三次,投篮的顺序由小组成员自己商定,每个学生投篮3次,其中罚球线进球得2分,往后依次加一分,总成绩高的小组将推举参加系级乃至院级的比赛,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之间通过团结协作来增强集体意识,让他们领悟到体育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运动精神。同时,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它决定了教学所能够采取的方式。要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学生的喜好为参照,构建起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将单项技能训练同其它训练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
在我国,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从初中阶段就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专业性的体育训练上,文化课薄弱是他们共同的“软肋”。在新课改颁布之后,他们很难主动地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怎样提升他们理论素养就成为了一个关键。各高校在大力招聘高素质体育人才以充实本校教师队伍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现对内部的“挖潜”。定期开展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还可以实现各个高校的联合,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进行讲座,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来使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地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广大的体育教师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创新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从本校的现有条件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在对大学的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从而使他们不论是思想境界还是业务水平都能得到相应地提高,以此来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真正地实现我们课程改革的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使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现有效地创新,广大体育教师就一定要大胆地打破陈规,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陈旧与落后的因素剔除,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探索课程创新的途径。要实现从指导思想到课堂实践全方位的创新,而非只是传统课堂的另一种“包装”,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达不到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还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极大的伤害。
[1]侯松.试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20.
[2]陈丽波.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2(12):15.
[3]刘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刍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9):25-26.
[4]遇金.浅谈体育游戏与大学体育教学[J].才智,2013(9):5-6.
[5]李玉玲,莫艳萍.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整合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7):20-21.
[6]樊勇.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