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院体育教学特点及其具体方法探析①

2014-12-06吴俊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院艺术体育

吴俊

(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湖北武汉 430000)

学院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不是特别理想。每个星期只有一节体育课,课时较少,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身体素质下降,并且课程内容陈旧、没有新意,使得大多数同学的对于上课带有推托和排斥的态度,以各种理由来逃避上课。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促使学校必须要大刀阔斧进行体育教学方面的改革,缓解现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事物是普遍发展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艺术学院的体育教学也是这样的道理,首先,必须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保留一定教学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艺术学院自身的特点和艺术学院学生的个性,做出具体的改革措施,让体育课程可以更加以人为本。

1 艺术学院体育教学特点

1.1 教学方面特点

艺术学院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艺术类专业为主,文化课程为辅。主要专业有美术、音乐、表演等,这些内容的专业不同于文化课,文化课时如果你听懂了,熟练了,可以解答了,就没有问题了,就是学会了,但是艺术类学生不同,他们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练习他们的专业能力,因为这种科目没有会与不会之分,只有好和更好的分别。艺术,这种抓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却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分给体育的时间相对较少。而这其中,不同的艺术类专业之间还有区别,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每年需要不定时地出去写生,上体育课和最后考试的期间都不能确定,他们的课程进度、考试时间都要酌情处理;音乐专业的学生,早上是最佳的练习时间,这样,早上的晨练也就应该有相应的变动。表演专业的学生,经常有外出表演的机会,不定时性很强,他们的体育课程和期末测试的时间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变动。

1.2 学生自身特点

艺术学院的学生,普遍的参与意识较高,乐于表现自己是艺术类学生的本性也是其必备的能力,更是作为学院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动力。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年龄段不尽相仿,兴趣爱好不同,自身的体育素质也不同,所以,他们对体育的偏好,掌握能力就有所不同。加上艺术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且独生子女偏多,可能会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自我优越感,太过注重个人,缺乏集体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1.3 对体育的兴趣和偏好

经过调查我们会发现,极大多数的学生是认同和喜欢体育课程的,他们也认为体育课是教学中必不可缺的课程,对他们建立完整人格,全面发展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这样看来,建立体育课程和组织课外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从心里认可和理解的。问题只是出在方法上。

对于喜欢体育的各种项目,男生和女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男生喜欢篮球、足球、排球等。女生喜欢健美操、游泳等,鉴于他们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喜好,学生建议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兴趣的不同,分成各个小组或单位,小班授课,配备不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小组辅导,并适当安排一些竞赛,激发斗志。

2 具体的改革方案

2.1 在教学内容上

兴趣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一个人的兴趣可以充分调动他对这件事物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前文提到,我们根据学生的喜好,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但是在学生们选择自己的兴趣之后,有些同学表现地并不是很积极,依然参与不到课堂中来,经过了解,不是他们对这样做的初衷表示反对,而是觉得自己所选的体育项目自己并不能得心应手,并不能让自己真正的开心。就这样的现状,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在每个学期开学的初期,首先进行小班分组,学生依旧根据喜欢选择不同的小组,依旧配备每个项目的老师,在前三节课,学生可以随时更换小组,可以随时去不同的小组听课和练习,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体育细胞,最大可能的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三节课的时间最好地了解自己的爱好和所长,在第四节课确定分组,这样就避免了很多选择失误造成的困扰。

另外,为了综合提高学生素质,学生在主修一门课程的同时,老师也将在课程安排中抽出两节左右的课程,与学生们做游戏,或根据学生们爱好分享一些其他运动。开心之余得到锻炼,是每个老师所希望的。

2.2 在教学方式上

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老师进行枯燥的讲解注定是没有效果的,更多要采用情景教学,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将体育项目揉和进来,寓教于乐,也可在组内经常采用竞赛的方式,比如学习羽毛球的小组,就可以分为两人一组,看哪一组的学生互接的拍最多,哪一组就获胜,获胜的同学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在比赛中锻炼了技能,强化身体,更充分地参与到课程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一个长久的喜爱和满足。

另外,互帮互助是我们需要在体育课里教会学生的美德,很多艺术学生缺乏这种精神,但很多体育项目恰恰需要学生有互相配合。在老师的讲解完毕后,学生理解消化后,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疑问,在沟通中互相建立信任是作为教师希望看到的。

2.3 在考核制度上

在学校对体育课的考试制度上,首先,老师不能将最后的测验作为一个总体的成绩,这样的评判过于片面和草率,应该由老师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期间的认真程度和出席情况,给予一个课堂成绩,综合上最后的测验成绩,则视为最后学生的期末成绩。这样就防止了很多学生到期末再临时抱佛脚的状况,让真正努力的学生可以得到好的评价和认可。

其次,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尽相同,老师不应该用一种考核方法来统一衡量这些学生,体育素质较好的同学,凭着正常的体能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而体质不好的同学,即使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也不一定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这样的差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也没有好的结果是一个让人特别难以接受的事实,所以,基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做出一些明智的对策。建立一个相对的评分制度,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就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期末打分时,学生的分数应该与学习提高的幅度相关联,基础良好的学生,基点分数高,如果学生想获得一个好成绩,就必须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一来,就让基础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加有动力。人人只要努力,一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才是这个改革政策的灵魂所在。

体育活动是每个学生都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艺术学院的学生由于长期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所以他们带有极好的自修能力。在体育教育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这一自觉性,让学生把自我锻炼变成一个习惯,可以长期地延续下去。

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也尤其重要,将独创的能力结合到体育训练中来,比如,在健美操的课堂上,在学生学习了一段健美操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编创一段健美操,谁的健美操更有新意,就会得到奖励;在打篮球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可以融会贯通的情况下,体验不同的姿势投篮,创造不同的篮球技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结论

有些学校,盲目注重分数偏大的科目,认为只要重要的学科学明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这样的观点恰恰证明了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的素质都是需要全面发展的,文化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绘画可以陶冶学生心境、舞蹈可以美妙身材、表演可以锻炼临场的表现能力,但是这一切,都依托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强健的体魄。身体是本钱,没了本钱,做什么都注定是亏的,身体的健康就需要你自觉地锻炼身体,那么体育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学院已经针对关于学生怎样能热爱体育,怎样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公平的给予体育成绩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可以真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堂,当然,我们也会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汲取优秀的东西,摒弃自身不好的东西,在大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从细节上更改其中的不足,让这些措施更加人性化,更接近学生本身。

[1]张靖“.世界大学体育模式”启示下的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新探[J].运动世界,2013(6):45-47.

[2]勾凤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6):47.

[3]王敏婷.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的简要分析[J].武魂,2013(7):107.

[4]王颖.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J].实践与探索,2010,11:33-34.

[5]刘武军.艺术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2):48-51.

猜你喜欢

学院艺术体育
纸的艺术
海盗学院(12)
我们的“体育梦”
海盗学院(7)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西行学院
爆笑街头艺术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