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①

2014-12-06陈静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2期
关键词:艺术类美的动作

陈静静

(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新疆伊宁 835000)

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①

陈静静

(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新疆伊宁 835000)

在“后现代社会”,体育艺术是体育价值多元化的必然趋势,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社会对体育艺术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作为传播体育艺术文化、培养体育艺术人才的主要教育群体,除了具备体育教师的普通能力之外,也有着自身项目特点和教学环境提出的更多能力。

高校 体育艺术类教师 教师 能力

探讨体育艺术教师的能力,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体育艺术。原始社会体育和艺术伴随着社会劳动而产生;在进入较进步的奴隶社会,体育和艺术活动从原始文化共同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专门的社会活动;到了封建社会两种活动各自独立发展;但到了近现代,体育与舞蹈之间出现了文化融合的趋势,比如:奥林匹克运动开幕式、体育中的难、美、新项目(体操、花样游泳、健美操、花样滑冰等等)都体现出这种体育与艺术的交叉融合之势,而音乐的节奏性、娱乐性,舞蹈内容的多样性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体育艺术定义即:是一种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体现人的身体运动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含有较强审美元素和艺术元素的社会体育文化活动。从概念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未来发展需要渗透大量的艺术元素,需要借助艺术来拓展自身的内涵和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对人文关怀的回归,必将刺激体育吸收更多艺术元素,同时需要更多体育艺术人才,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高校来培养,因此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值得我们进行深刻探讨。

1 基本能力

1.1 体育教学能力

1.1.1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运用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指导他们运动与健身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这是体育艺术教师胜任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选择合适教材,编写教案,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艺术是一个时尚、个性、不断呈新的运动,因此选择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水平,与时代同步。

1.1.2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能力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能力对于体育艺术教师显得尤为重要,集中表现在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反映的是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子。第一,课堂组织能力,把握体育艺术课的要领,比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要抓住动作要素, 遵循从简到难、从慢到快、从口令到音乐、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并提高。在进行基本动作和基本舞步练习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抓住所教项目精华和灵魂,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跟舞与领舞的关系。第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高校体育艺术项目这一集体育、美学、音乐、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舞美类教师而言,应该具备讲解语言艺术化能力和想象力,可以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是教师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动作名称、要领方法、动作做法和要求等,说明教学目的,用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的方法。教师应具备口令、节奏的喊法,动作有节奏性和艺术性,讲解时要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明确目的性;讲解要与示范结合,使直观与思维相结合。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把语言看做是最有力的万能刺激物,充分说明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作用的重要,尤其舞美类项目,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第三,动作示范能力,在教学实施能力中占首要地位,体育艺术类项目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动作初象,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示范能力和优美的动作表现,能够进行正面、背面、侧面等多面示范,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模仿、领悟,最终达到动作的艺术效果。

1.2 课外体育指导能力

1.2.1 运动训练能力

培养体育艺术人才是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学生要以多种形式参加社会实践,走向社会体育艺术的指导岗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建各种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等代表队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同时熟悉表演学和体育理论,掌握当代体育表演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胜任形象塑造设计等任务。

1.2.2 竞赛裁判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逐渐提高,各种竞赛项目不断增多,尤其是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舞美类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跳水、蹦床等。这些项目基本上是按国际和国内竞赛规则要求的评分类项目,比赛的成绩不但取决于运动员的技战术、还取决于审美和艺术编排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经常通过小组观摩评比和期终小组创编竞赛考试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竞赛规则,提高裁判能力。

1.3 体育教育能力

1.3.1 群众体育指导能力

高校体育艺术类项目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结合现代流行舞蹈元素,使人们在富有节奏,富有形式美感的动作当中达到身心健康。因此参与的群体越来越广泛,吸引了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比如:近来流行的广场健身舞,只要有合适的空地都能看到人们的身影。我们作为高校体育艺术项目的主体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创立适合不同群体的体育艺术健身项目,对其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大众。

1.3.2 体育保健能力

大众热衷于健身的目的是保持健康愉悦的身心、释放激情。体育艺术类项目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迎合了大众的需求。高校艺术类教师要掌握舞蹈动作的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循序渐进教授动作技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科学编排热身、渐快、高潮、放松动作,调整运动量,防止受伤,能够对身体的欠缺进行改善和补偿,使关节、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

1.4 教育研究能力

面对信息现代化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人才需求逐渐呈现的多元化态势。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专业应多元化的发展,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将舞蹈动作科学编排,突破传统舞蹈以情节为中心的编排方法,成长为一名体育与艺术相结合发展的复合型教师。

1.5运用媒体整合课程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体育艺术的发展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开发多种表演形式,如:健美操、啦啦队操、爵士舞、现代舞、体育舞蹈等。许多大型开幕式表演增加了科技的含量,逐渐采用了电子大屏幕背景,拓宽了表演空间,传递了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完善现有的课程讲义和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书本与课件结合的立体化多媒体教材,突出信息时代的特色。

2 特殊能力

2.1 艺术的创造能力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到的思想感情运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感人的艺术形象,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生活体验用物质的手段表现为艺术作品。体育艺术类项目是讲究艺术形式的融音乐、操化、舞蹈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而对于大型团体操更是需要教师通过艺术的创作突出主题思想,表现作品的文化内涵。

2.2 动作的创编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筑的”的。体育艺术类项目同样不能脱离美的规律。如人体动作的空间方位变化,包括动作的构造、动作的高低、层次分布、点面的协调、队形的变化等都是有讲究的。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是这些项目的创编者和传授者,其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些项目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动作创编能力,精心编排和设计,在结构和动作上力求创新,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富有韵律;同时能够及时捕捉现代国际流行的时尚元素,融入体育艺术,推陈出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2.3 音乐的制作能力

音乐是体育艺术项目的灵魂,不同音乐风格的选取呈现不同风格的动作形式。教师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觉能力,学习乐理知识,培养对音乐结构的分析,运用电脑制作和剪辑音乐, 使富于表现力的动作在音乐髙潮中出现,增加动作与音乐的融合度。

2.4 艺术的鉴赏能力

艺术的鉴赏能力主要表现为审美力。每个人都有美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学会欣赏美、理解艺术,不断强化自身美的表现意识,在教学的举手投足中,融入美的意念,在作品的创编中,加强动作的流畅性和优美性,突出主题思想,把握好感情渗透,处理好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关系,从中形成美的的视觉享受。

2.5 美育教育能力

泰戈尔说过:艺术的目的在于启发人们认识自我心灵的最高旨趣。艺术教育就是呼唤人性,追求人类的真善美。教育的目的也是促使人们追求理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谋福祉。我们高校体育艺术类教师也需要具备美育教育的能力,通过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学习,培养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美学、舞蹈、音乐方面的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创造美的事物。正如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惟有美才会使全人类幸福”。

G8

A

2095-2813(2014)11(b)-0197-02

陈静静(1987—),女,汉,甘肃酒泉人,讲师,硕士,从事体育史及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伊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类美的动作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