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江西专项扶贫四大品牌之“产业扶贫”

2014-12-06邵猷芬

老区建设 2014年21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葡萄农户

□ 本刊记者 水 木 邵猷芬 文/图

上犹县水岩万亩茶叶基地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指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扶的是根本。谋划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打牢贫困地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江西省在实践中总结出最受贫困户欢迎的产业开发模式:示范园带动模式、企业订单模式、融资合作模式和股份合作模式,每村明确1 至2个主导产业,做到县有产业扶贫规划、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通过产业这根“红线”,农民与生产、技术、市场精准对接,抓住了扶贫开发的“牛鼻子”。如今,全省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大量因地制宜的产业蓬勃发展。

一、江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江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积极创新,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抓手,投入开发资金十多亿元,覆盖一百万贫困农户,户均年增收2000 元,取得明显的成效。2013年,江西省被国家评为绩效考评A 级省份,获得奖励资金2300万元。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

1、一批扶贫产业已具规模

近些年来,江西省各地积极行动,抓住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区域扶贫产业,培育了赣南脐橙、兴国红杜鹃、井冈蜜柚、遂川金桔、茶叶、广昌莲子、南丰蜜桔、赣北水梨、赣西油茶、万安优质米、赣东北水产等一大批扶贫产业,达到每个县都有一至二个,甚至更多。这一大批扶贫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蓬勃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和脱贫致富。吉安县将横江葡萄品牌做优做强,该县葡萄种植总面积达2万余亩,集中连片100 亩以上的葡萄示范基地12块,连片50 亩以上的葡萄示范基地39 块,形成吉安—永新公路沿线万亩横江葡萄示范带。2013年,葡萄总产达2.4万吨,产值1.4 亿元,辐射19个乡镇,带动4000 余户农民种植葡萄。公塘村种植1000 多亩,销售额可突破1000万,仅此一项,每户年入账逾10万元。该县还从2004年开始,连续举办了5 届横江葡萄节,横江葡萄品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葡萄种植户种1 亩葡萄纯收入达7000 余元,真正实现“一亩葡萄十亩稻”。

2、一批产品形成规模品牌

扶贫产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产品的规模品牌,一大批品牌产品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像赣南脐橙、广昌白莲、鄱湖水产、兴国灰鹅、井冈毛竹、修水蚕桑、茶叶、吉安香樟等优质农产品品牌。修水县是全国首批20个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之一。全县茶园面积超10万亩,有机茶产品16个,茶叶产量由2002年的380 吨增至2011年的3600 吨,茶业产值增至15800.9万元;他们兴建了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全国一流、江西唯一的“修水茶叶生态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国家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全省面积规模最大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宁红金毫”、“双井绿”等名优茶产品,分别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活动中获得21个奖项,其中金奖8个,一等奖3个。在江西省十大名茶评比及省首届茶博会等大型茶事活动名优茶评比中,获得18个奖项,其中金奖4个,修水县政府被中国茶叶学会和农民日报社联合授予“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荣获江西省首个“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至高荣誉称号。再如赣南脐橙,从2009年开始至2011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连续三年位于柑橘品牌第1 位,2010年赣南脐橙品牌价值为26.08 亿元,2011年达到32.11 亿元,2012年为42 亿元。

3、一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扶贫产业的不断拓展,许多农户甩掉了贫困帽子。截止2013年,全省因产业扶贫而脱贫致富的农户达百万余人。为全面解决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及连片特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江西从2012年起,将连续10年,每年从省财政专项安排扶贫重点攻坚的38个县市区1000万元,集中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同时,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参与家庭农场、合作农场连户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2 至3年覆盖带动贫困地区农户达到100万户。兴国县依托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经营,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高新镇贫困户王福进种了六年的花卉,整天忙碌。但因品种不对路,又不懂技术,总是捉襟见肘。今年加入杜鹃花专业合作社,全部改种红杜鹃,收入大不一样。如今,兴国已组建了550 多个果业、花卉、灰鹅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6万多人,社员平均收入超出当地非社员收入20%以上。

二、江西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

产业扶贫要解决的难点是贫困农户有产品没资金、有人力没技术、有产业没产业链、有品牌没名牌、有利益没机制。产业扶贫喜见成效,靠的是创新举措,扎实有效的工作。江西的主要做法是:

鄱阳县凰岗镇蔬菜种植基地

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县打造“莲花”品牌具有独特优势

1、强化领导,凝心聚力

产业化扶贫工作,涉及面广、组织化程度高,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领导的高位推动是不行的。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化扶贫工作,专门转发了省扶贫办关于加快老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意见,部署开展扶贫产业工作。各地也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新村办等单位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同时,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由于领导高位推动,凝聚了人心和力量,扶贫产业在全省遍地开花,蓬勃发展。许多地方实现用“小资金”做“大项目”,甚至“多项目”的目的。吉安县为大力发展横江葡萄,提高农户种植横江葡萄的积极性,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县扶贫办联合县产业化办和县果业局分别在各乡镇举办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有1000 余户农户参加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果农种植葡萄技术水平,使葡萄种植很快形成产业。

2、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产业化扶贫,科学规划,选准、选好扶持项目,是重要的一环。着眼于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江西逐级制订了扶贫产业规划,建立了扶贫产业项目库。通过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以一两个具有竞争力的“绿、特、优”品牌为骨干,主导产业优势和区域规模优势都比较突出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赣南脐橙基地,上饶、九江市赣东北早熟梨基地,赣中蜜桔、金桔基地;吉安、上饶市葡萄基地为重点的果业生产基地;以广昌、石城县白莲基地,井冈山、乐安、万载县竹笋基地,余干、都昌、瑞金市(县)无公害蔬菜基地为重点的蔬菜基地;以赣东北、赣西北、赣南、赣中四个基地为重点的茶叶和油茶生产基地;以万年、鄱阳、上饶县泡桐生产基地,瑞金、万安、上饶、修水县毛竹基地,余干、修水、永新县蚕桑基地为重点的经济林生产基地;以赣东北的都昌、鄱阳、万年、余干县和赣中的万安、峡江县淡水水产品生产建设工程为重点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以赣东北的都昌、横峰、鄱阳,赣中的新干、安福、峡江,赣南的兴国、瑞金、赣县等生猪繁育和养殖基地,吉安、宁都、泰和等特色鸡养殖基地,遂川、余干等肉鸭养殖基地为重点的禽畜繁育和生产基地;各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喜人的局面。

3、拓展思路,创新举措

拓展扶贫产业,思路拓展要先行。通过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和模式,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参与产业化扶贫,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发展贫困农户受益广、参与深、可持续的特色主导扶贫产业;建立合作组织,抱团搞活流通;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安排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帮助贫困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实施“雨露计划”,进行科技培训等有效举措,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加入到产业致富的道路上来。近年来,九江县注重产业发展,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新塘乡铜泉村九江恒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是从事绿化苗木培育、工业用材林种植等农业综合经营项目。在原先引进的九江恒业科技公司的带动下,通过发展“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参与到其中。为了更好的让村民走上致富路,该县扶贫和移民办发挥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实现特色农业标准化发展,给予了20万元左右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免费为农户提供各种苗木,带动了该村40 多户发展红叶石楠、桂花、香樟等苗木产业,预计人均收入增加2000 到3000 左右,使农民有效地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该县扶贫和移民办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安排养殖业、种植业等适合农户脱贫增收的具体项目,帮助建立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战略转变。目前,该县已发展成各种合作社254 家,带动全县20876 农户增收。

4、整合资源,谋求跨越

永丰县白茶基地

永丰县鹿冈乡高坑村玉内坑的烟叶

撒胡椒面的做法不利于扶贫产业的发展。江西早在2009年就通过争取国家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实施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和“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等大型试点项目,依托当地现有优势和主导产业,统筹规划开展工作,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了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扶贫主导产业。如在宁都、于都、乐安县,累计安排试点扶贫资金3950万元,整合资金14 亿多元。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加速,做大做强了蘑菇、商品蔬菜、蚕桑、加工橙、茶叶、油茶、黄鸡等产业。还培育和壮大了一批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繁育、种苗、技术、资金、销售等配套一条龙服务。在吉安、余干两县实施的“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工作,规划项目340个,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4250万元,整合资金2648.6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资金2496万元。大力发展了吉安县养鸡、养猪、养牛、葡萄种植和余干县枫树辣椒、大棚蔬菜、水产养殖、养猪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扶贫产业跨上新台阶,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贫困农户增收。

三、江西产业扶贫给予的启示

产业扶贫是一篇大文章,喜见成效的同时,必须正视其问题和难点。江西近几年的产业扶贫工作实践,作了有益的示范和探索,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和思考。

启示一:要创新产业扶贫机制,搭好大平台

产业扶贫要靠制度作支撑,科学完善的机制是重要保证。只有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力的执行机制、明晰的责任机制、全面的监督机制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激发活力,保障产业持速、长效运行,健康发展。目前,江西一些扶贫产业点多面广,四面开花,效果虽然明显,但面对新形势,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应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结合本地优势,创新并完善有利于促进本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好产业发展的大平台,确保产业体制更有利于贫困农民获益的方向健康发展。

启示二:要选择一个好的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这是一个重要特征。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紧密合作,配套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出现小产品创造大市场,小企业、大合作的发展局面。如赣南脐橙,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形成产业还是近几年的事。赣州市委、市政府调整工作重心,立足地方特色,整合资源优势,从注重开发向注重管理、注重营销转变,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抓单一种植业向抓关联配套产业、抓产业集群转变,才把赣南脐橙产业培植、打造成产值超100 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脐橙产业的发展相继带动了养殖、农资、采后处理、包装、贮藏、物流运输、机械制造、旅游休闲等关联配套产业发展。2012年、2013年,赣南脐橙品牌连续两年在中国农业品牌大会上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启示三:要建立合作组织,抱团搞活经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获取更大效益、所需服务和保护自身利益,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开展资金、技术、购买、销售等合作的一个组织。从当前江西整个扶贫产业来看,大多为有地位优势种养业土产品加工业,主体是农户。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过去那种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方式逐渐难以适应新环境。特别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大多数农产品,都呈供大于求的态势,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合作组织,联手打造产业市场,销售渠道,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创举。如前面说到的兴国县的合作组织。还有南城县,针对扶贫资金分散到户、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依托,组织引导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确保农户在产业链中取得资金入股、就业、土地流转租金等多种收益。目前,南城县已有12个养殖合作社与6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10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股份合作协议。

启示四:要创新帮扶机制,搭建起利益链

扶贫产业开发离不开企业帮扶带动。实践证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帮扶带动,确实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较快发展,使企业获得较多的收入并迅速壮大发展,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的产业发展预期。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地方企业与贫困农户之间并未建立起利益连结机制,贫困农户并没有随着产业发展而同步水涨船高,大多数农户仅获得很少的一些土地流转租金和临时性务工工资收入,虽然这对改善贫困农户绝对贫困状况起了一些作用,但与政府巨大的财政投入所获得的产业扶贫效应相比差距甚远,与政府的扶贫期望相差甚远,因而,必须创新帮扶机制。既要精准扶贫又要提高开发成效,建立健全以贫困农户为核心、以扶贫效益为关键的扶贫开发利益联结机制。修水县壮大龙头,依托资源,建立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走“合作社搭桥,公司经营,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发展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去年,修水县5.8万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增收7888万元,户平增收1360 元。这种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是联系广大农户的纽带,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联动双赢的发展格局。

启示五:要强化科技培训,促进产业产品升级

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只有产业产品的提高升级,才有可能保证企业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产业的升级必须靠科技作保证。而农民是农业生产及扶贫产业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开展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新型产业农民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葡萄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