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立场教学 彰显教师借班风采

2014-12-06孙建顺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案学情体育

基于学生立场教学 彰显教师借班风采

专题点评:

在各级各类中小学的体育公开课和比赛课中,大多数是采用“借班上课”的方式进行。由于师生陌生,缺乏了解,往往配合不默契,学生不能快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师也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基于此,本期策划了“借班上课策略大家谈”专题,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本期选登的稿件,分别阐述了学情分析、课前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借班上课忌讳、展示课堂教学魅力和及时调控等技巧与体会等策略,这些策略对提高学情分析的准确性、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借班上课的针对性、确保教学设计顺畅进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然而,这些来稿,较多地停留在教师层面,从教师的成人立场来分析问题。有些想法还过于武断,缺乏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支撑,缺乏实证性研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借班上课的这些策略,似乎更能增强针对性与贴切性。本期来稿较多,可惜很多来稿面面俱到,诸如对课前的摸底学情、辅助手段、课中的教学组织、场地器材、教法学法、运动负荷、帮助与保护、两极学生的处理、教学节奏、多元评价、危险与应急等方面进行“蜻蜓点水”式的阐述。一篇几千字的短文,想把这些要素讲透、讲深、讲明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我们不需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策略文章,而是青睐在“点”上有所突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供借鉴或启发的精品文章。

品读这些刊登文章,回味之余,似乎还缺少点什么。上好借班上课,还需要做好“三个更”。

1.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备课先备学生的道理非常浅显,也因为浅显,所以容易被忽略、被简化。一些教师,宁可花较多的时间备教材、知识点、教法,也不肯花时间去了解学生,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本期刊登文章《提高借班上课有效性的策略剖析》一文中,王竹平老师在文章“掌握信息”中,一口气讲述了五点“了解”,笔者非常认同,值得借鉴。再看平时所看到的教案,一些教师把备学生简化成教学设计前面的一段话,或者从网上引用一些共性的学生年龄特征敷衍了事。从学生角度出发,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需要真正深入学生的实际。

第一,了解学生有无此教学内容的运动经历。有的学生可能在一些环境中接触过此类教学内容,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就比较快速,而那些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学得就比较慢。

第二,了解该课在单元教学中的课次。因为每次课学生的学习程度是不同的,同一次课,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程度也是各异的,只有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运动技术掌握情况、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重点难点等,教师才能根据学情施教。

第三,了解班级课堂教学氛围。借班上课中,经常会遇到班级组织纪律性很好,学习气氛很浓,很善于与教师配合,那么教师上课就会感觉比较轻松,效果也就比较好,反之,会使上课教师尴尬,甚至“下不了台”。借班上课教师,可以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整个班级的各种情况,如学生的纪律、身体、学习、体检情况,班级中存在哪些非正式小群体?哪些学生的威信比较高?哪些学生比较调皮?哪些学生个性与自尊性很强?哪些学生有身体痼疾?哪些学生体弱多病?等等。只有精心备足学情,才能有效降低借班教学中的“意外”概率。

2.精设计,更要弹性设计。上好课的前提是精心教学设计。借班上课前,很多教师会精心教学设计,将每个环节的细节细致考虑。但仅仅做到此,还远远不够。借班上课,由于学生是临时“借”来的,事先了解学生也不可能细致入微,准确无误,这些越精致的教学设计,往往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枷锁。因此,借班上课教案需要弹性化设计。

3.走教案,更要及时调控。借班上课中,经常看到教师被教案所缚,每个环节稍带即过,按照教学预设,努力推进教学进程,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资源。这样就违背了备课初衷。教案只是预设,教学中需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控。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随时抓取在课堂中即时突发的新信息,及时筛选,合理取舍,选择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异彩纷呈、充满活力。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借班上课作为考核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作为教师,只要提前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精心预设弹性教案,根据学情及时调控教学,用智慧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彰显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点评人:孙建顺(“学体名师专家库”培养对象、江苏常州小河小学)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4年下半年增刊征稿通知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月刊,服务于青少年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该刊拟在2014年12月25日前出版2014年《体育健康知识画刊》下半年增刊一期,欢迎广大教师及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者积极投稿。增刊文章均被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网收录。请将您的稿件发到投稿专用邮箱,投稿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

栏目设置:1.健康教育;2.体质与健康;3.健康促进;4.运动与营养;5.特色体育;6.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

征稿对象: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学校卫生管理人员、校医、心理咨询师、健康教育工作者、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人员、卫生系统的心理及医药卫生工作人员。

投稿邮箱:jkzshk@163.com;联系电话:010—66093860;

联系人:王承凤 王璐璐

注:具体要求及详情请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官方博客了解http://blog.sina.com.cn/u/1390445263

猜你喜欢

教案学情体育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定跳远》教案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2016体育年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的“体育梦”